近些年有一個非常奇怪的教育現象,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家長輔導作業成為義務。很多學校甚至要求家長,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必須在一旁監督,并修改孩子做錯的題目后簽字。對于這個問題筆者感到相當意外,從有孩子以來我的教育理念向來是以引導為主,不贊同把孩子當成監督的對象,重點發揮孩子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可這個政策有點讓讓我無所適從,評改作業這不是教師的責任嗎,什么時候成了做家長的責任了,要是家長文化程度不夠怎么辦。
本人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家長會上被公開批評了,老師說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孩子作業做錯了都不批改,只是簡單的簽個字。這還不然,由于作業經常是錯的本人沒有給兒子講解,導致兒子最近的考試一塌糊涂,我就奇怪了,難道老師不會給孩子講解錯題的嗎。
想起多年以前的自己,我的父母從來沒有給我批改過作業,做錯的或者不會做的都是等到老師在課堂上統一講解。老師會收集學生作業中的常見錯誤進行重點講解,這樣既保證了孩子能夠及時修改和理解自己的錯誤,還能提高印象,怎么到現在這責任全部成家長的了。
我將這個疑惑告訴了我的朋友,朋友告訴我這在現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現在孩子的作業學校都是要求家長輔導的,教師輔導作業的現象已經很少了。朋友還告訴我,現在的教育進步了,家長不懂點知識都不行,沒辦法輔導孩子。我聽到這個不禁搖頭,這到底是教育進步了還是倒退了,老師都不講解作業了,那現在的老師干什么。
小編寄語:
文中學校要求家長輔導和批改作業已經是普遍現象了,最開始下這個規定只是個別學校,目的是讓家長也參與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來,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學校。只是后面這種行為被各個學校效法,動機也就變質了。從孩子教育的角度來說,家長陪孩子做作業時有諸多弊端的:
1,對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有反作用
80、90這一代還是孩子的時候往往有很強的獨立學習能力,這得歸功于當時的教育制度。當時的孩子家長很少需要干預學習的,學校對孩子的學習和作業情況進行監督,使得絕大部分的孩子都養成了獨立自主閱讀和完成作業的習慣。而00后和10后就大不一樣了,家長輔導作為成為常態,普遍被理解為這是很正常的行為,教育的進步需要家長知識的進步。其實這都是托辭,家長干預孩子的學習和作業本來就不要,對孩子獨立學習能力養成方面有很大的壞處。
2,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影響孩子生活獨立能力
孩子做作業無論從主觀和客觀上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的干預和監督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在給父母做作業。會引申的理解為只要是父母監督自己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和父母共同的事情,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這種潛意識的理解偏差會讓孩子在生活上更加依賴父母,獨立生活的能力會變得欠缺。
3,監督學習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增加厭學的情緒
我們縱觀現在家長規規矩矩輔導作業的家庭,絕大部分的孩子在行為上都告訴了我們,他們其實是不喜歡學習的。只要有任何的機會他們都會去玩,而不是去主動學習。正是因為家長輔導和監督作業的現象讓孩子覺得受束縛了,而自由本是每個人最原始的愿望。這種現象已經不能簡單的用逆反心理來形容,孩子往往像皮球,你朝一個方向拍得越重反彈越大。
4,不利于健康親子關系的建立
這個很容易理解,沒人喜歡被強迫著去做事情,孩子也是一樣。當本質工作變成了監督,可想而知孩子對于我們將會是什么態度。當監護人變成監督人,孩子還會把我們當“朋友嗎”,我們還能通過走近孩子的世界來引導孩子嗎。當親子關系出現危機,一切的正確引導都成枉然。
綜上種種,輔導作業的弊端,小編認為,孩子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對于孩子的未來怎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明明不監督孩子做作業要比監督要好,就可以和學校去溝通這個事情,讓學校來承擔這個職能。家和學校只有正確且明確的職責劃分,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受教育和發展。
讓寶寶快樂成長,關注微信公眾號“孩子怎么教”,微信號:haizizenmejiao,更多育兒新聞,親子,早教知識等著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