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與人交往中都喜歡去揣摩別人的心思,尤其是在戀愛中的男女由于對于自己的感情沒有把握,所以特別喜歡猜對方究竟在想什么,是不是喜歡自己,由此很多人會因為這個心結而產生對心理學的強烈興趣,但這樣做的結果卻往往南轅北轍,很多人會發現越猜越糟糕,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沒有得到進展,反而陷入越來越被動,越來越被人疏遠和排斥的境地。
尤其還有很多人,深深地陷入了這種思維模式,導致身邊所有人都不勝其煩,又或者喜歡在人際交往中常常去算計別人,去研究如何操縱女人的心理,厚黑術諸如此類比較陰暗的招術,結果真的把自己的內心搞得特別陰暗,總認為通過這樣的方法就可以操縱人際關系,將利益最大化,雖然可能獲得了一些短暫的好處,但從長期來說,這些招數會讓人變得唯利是圖,失去作為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善良和溫暖。
比如經常會有人來問我如下問題:
我喜歡的女孩怎么給她發微信都不回,她是不是不喜歡我,我究竟怎樣做才能讓她喜歡我呢?
我想約我喜歡的女孩,她總也不答應,可能是對我不感興趣吧,我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讓她答應跟我約會呢?
我跟一個女孩子約了好幾次,她總是不冷不熱的,見到我也不理我,如何判斷她到底是不是喜歡我?
我在追求我喜歡的女生,該如何關心她效果才最好?
我看到一個女神,我該如何跟她聊天?
其實類似這樣的問題是非常常見的,也是與人交往中最常見的誤區和雷區,也就是說當你開始踩這樣的雷的時候,只要這個雷爆了,基本上你與對方的交往就玩完了。(如何才能避免誤區和雷區,歡迎加群 609297826 交流)
啥意思呢?
就是你把這些問題如果深入思考下去,不停地去糾結這些問題,就會放大自己內心不安的情緒,帶著這種不安的情緒與對方交往的時候,你的語氣、動作還有做的一些事情必然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而對方的這種反感會加重你對于類似這樣問題的思考,只要這種思考再一放大,你情緒上崩不住了,這個雷就爆了……也就是傳說中的心態爆炸,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兩個人關系崩盤,對彼此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和無可挽回的結局。
拿其中一個例子來比喻:
我跟一個女孩子約了好幾次,她總是不冷不熱的,見到我也不理我,如何判斷她到底是不是喜歡我?
如果你一直帶著這樣的疑問去與女孩交往,你會對于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過度敏感,比如她沒有及時回復你信息,你會認為她不喜歡你;她回復你信息字數少,你還是會認為她不喜歡你;你跟她出去約會,如果她沒有好好打扮,你會認為她不喜歡你;如果不小心有肢體觸碰,她馬上開始離遠你,你也會認為她不喜歡你;甚至就是她翻個白眼,皺下眉頭,你都會想去解讀她內心的想法和含義,猜測她是不是喜歡你。
由此造成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她對你如果稍微熱情一點,你就會覺得自己特別有戲;如果她對你表示抗拒,你又如墜冰窟;總之即便她很明確地表示我是喜歡你的,你也會擔心她對你這樣的喜歡和熱情只是暫時的,你還會進一步懷疑她這只是一時興起而并不是真的喜歡……這樣下去,你就應了那句形容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的人所說的話:
在醋海里翻滾,在不安中浮沉
朋友,你這樣做不僅會把自己折磨到死,也會把那些本來對你有好感的人折騰到死。有人會說,與人交往不就是要懂得換位思考,揣摩對方的心思嗎?不好意思,這個真不叫換位思考,這個叫作死。(想知道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換位思考嗎?歡迎加群交流 609297826)
真正的換位思考,其實根本不必在意別人正在想什么
WHAT?ARE YOU KIDDING ME?
對,就是根本不必在意別人想什么,因為即便你知道他現在正在想什么,他下一秒也會變,就好像你現在即便知道對方喜歡你,你也會擔心下一秒ta會變心,所以知道對方正在想什么沒有意義。
換位思考的價值和意義,而在于弄清楚對方需要什么,這樣做可以便于控制對方的想法,讓別人現在不想跟你聊天變成以后想要跟你聊天,現在不想見你,以后想要見你。
因為人的思維是被欲望和需求所控制的,你抓住了別人的欲望和需求,你就抓住了別人的思維。
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25歲左右的姑娘,假設你個人形象和儀容儀表不招人厭的情況,你想去跟她搭訕,應該說什么呢?
大多數人這個時候都會擔心姑娘拒絕他,或者自己說的不好造成冷場和尷尬之類的,如果按照這種想法去搭訕,基本成功率會很低,因為你會表現出很不鎮定和沒安全感的狀態,首先別人就會對你這種行為和舉動起疑,會產生抗拒心理。
那么如果我們來換位思考,其實就很簡單了,你作為一個男的,在街上有一個看著還不算不順眼的姑娘來找你搭訕,你是什么感覺?先不說你喜歡不喜歡,你心里一定是高興的,首先不管她說了什么,她主動來搭訕你這個行為就已經在你心里起了波瀾,會對她產生興趣和好奇心。哪怕就是簡單的一句,帥哥,能不能把你微信號給我呀?
我相信只要姑娘不是那種完全不能看的,80%的男人都不會抗拒。
那么如果作為一個女孩子,可能心里的想法會比男人多一些,比如怕你打什么不好的主意,防備心理會比男的要稍微強一點,所以就需要男的去接近時很明確地告訴她,他來搭訕她是來干嘛的,自己什么年齡,從事什么職業的,如果加上適當的緊張感,然后把自己的緊張感說出來,“比如我現在真的很緊張,真的以前沒這樣做過。”這更加會讓女孩子放下防備,因為她如果覺得你比她還怕,很大程度上第一不會去想你是什么壞人,第二也不會覺得你會經常在大街上找女孩搭訕。
其實一個女孩子把自己收拾得很好,不說就是為了被人搭訕,至少也是希望被人贊美的,而一個形象談吐各方面不招人討厭的異性真誠的搭訕,對于一個女孩子來說其實就是最大的贊美,誰不喜歡這樣的搭訕和贊美呢?也許你這樣的搭訕,別人心里能開心一整天,何樂而不為呢?(想知道如何贊美女生嗎? 歡迎加群 609297826 交流)
所以,其實所謂的換位思考,首先就是對別人的關心,關心別人的需求和需要,只有拿準了別人的需求和需要,你的思考才是有效的,否則另外那種猜測別人心理的思維方式,只會把自己搞得很累,而且根本無法達成“雙贏”的效果。
所以在與人交往中,所有的智謀應該基于去了解他人的需要和需求,然后通過對他人需要和需求的把握,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如何才能準確了解他人需求,歡迎加群 609297826 交流)
比如像25歲左右的姑娘,她又剛好是單身,如果你問她,你好,特別冒昧問您一個問題,請問您今年多大?如果你給人沒有惡意,很多人會告訴你今年25(注意,問老女人年齡才是不禮貌,問年輕的女性的年齡并不是不禮貌)。第二個問題,那你有男朋友了嗎?很多人也會覺得,這個問題是不是不禮貌?其實并不會,你想如果一個你覺得看上去不討厭的女孩來問你是不是有女朋友了,你會反感么?這時候如果姑娘單身,就會直接說沒有。那么接下來再問第三個問題,你看我怎么樣?如果對方不置可否,那再補一句,家里催了吧,有人主動送上門來,了解一下唄,不合適再吹也行呀~然后直接把手機拿出來,讓她掃描你的微信二維碼。(想了解更多搭訕方式,歡迎加群 609297826)
這一套連招打下來,女孩根本就沒有自己思維的空間,而只是順著你的思路在走,所以你說她想什么重要嗎?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關鍵是你的所作所為能夠抓住對方的命門,就能算到對方的下一步行為和動作,比如真的加上了微信之后,對方肯定想翻你朋友圈,了解你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可以在朋友圈里做一些文章,比如說發一些工作場合的照片,住的小區,家里的寵物……等等,來讓對方心里產生很多疑問,她一有疑問就想知道答案,所以第一次聊天的話題基本上就順著這些疑問來制造話題。
同時,第一次聊天不要過多地去聊對方的信息,比如家住哪,做什么工作之類的統統不要聊,因為即便你有陌生姑娘跟你搭訕,你也不希望過分地把自己的隱私暴露給對方,而是想要更多地確定別人的情況,這樣就不會產生過多的猜疑和防備心理,而且真實情況說得太多不利于自己保持高大上的形象。(如何才能一直保持自己高大上的形象?歡迎加群 609297826 來交流)
以前有句經典的網絡語言,說的是人是個很矛盾的東西,我們都希望被理解,又都不喜歡被看透,其實這一點都不矛盾,我們希望的被理解,是希望我們善意和憂慮被人理解,以獲取最大程度上的包容、支持、鼓勵和原諒等等人際關系上的正向收益,比如我對你的拒絕和冷漠,看似是對你產生傷害,但其實也是為了保護你。我對你發脾氣,其實是希望你能自己過得好一些別讓我操心。我對你作,也是擔心你會不愛我,怕失去你。我拼命工作沒空陪你,也是希望能讓你過上好的生活。我拒絕借錢給你,是希望你痛改前非,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因為只有被理解的情況下,我們才有可能獲取他人的精神上的支持。
而我們不想被看透的,就是在與人交往中自己的心思、用意和目的被人看透,讓我們會有一種受制于人的感覺,會對自己產生不利,比如一個打過胎的女孩子想找男朋友,她又特別擔心這個事情被人知道了之后會抗拒她,如果說是被人看透的話,就是別人第一眼就知道了她打過胎,而且告訴他自己知道了,這就是被人看透。如果說是被人理解,就是對方即便第一眼知道她打過胎也不會說出來,而只是說誰都會有犯糊涂的時候,這個不要緊,我對以前的事情不會過問也不會計較,重要的是現在和以后,不管怎么樣,我們在一起就好。
所以,有很多時候過于去揣摩別人的心思并不是什么好事,就算把人看透了,很多時候說話做事難免不給人留情面,讓別人覺得完全下不來臺很沒面子,這不會讓人對你心生好感,反而會更多的厭惡和抗拒。但是如果能摸清楚別人需要什么,能夠在保留對方面子和尊嚴的情況下來提供給對方需要的,這就會讓人對你心生好感和感激。
做到這一點非常需要“料敵于先”,這樣不會讓自己受制于人,而且能牽引別人思路,讓雙方的需求和欲望都能得到滿足,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讓人覺得舒服,實現“共贏”。(與人交往如何實現共贏?歡迎加q群 609297826 來交流)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正確地思考,這就是需要一個人特別花心思和開動腦筋,與人交往中,最大的忌諱就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自己的需要,而完全不考慮他人的困難和麻煩,所以其實看很多人的問題,都是因為在與人交往和相處中過度地陷入到“自我”當中,只關注自己的需求和需要,全然不關心別人的需求和感受,將自己的欲望和利益置于他人之上,這才是造成人際關系障礙的根本原因。
而困在這些問題當中的人,往往并不是我今天文章中所講內容就能解決的,跟他們一貫以來的思維習慣和價值觀都有巨大的關系,想要改變也是需要從最基礎的“自尊”和“自信”等方面入手,是一個復雜但并不困難的過程。
如果這篇文章說中了你的問題,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凡事都有解,如果你有類似的問題,歡迎到公眾號后臺留言直接提問,有價值或者同質度比較高的問題,我們會專門撰文和開語音直播的公開課來專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