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和補習班一樣重要的傳家之寶!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家和萬事興”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中。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文明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優秀的家風家訓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千百年來,中華優秀文化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家風、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對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直接作用。。中國的家訓文化歷史悠久,最早萌芽于五帝時代,明清達到鼎盛。據《中國叢書綜錄》所列書目記載,我國古代公開出版的家訓有120多種,包括《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流傳至今,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大興節儉辦事之風的當下,重溫一下這些古訓更是大有裨益。我國歷代都有一些著名人物,他們在各自的家族中都制定了極為嚴格的家法家規、家訓家風。

家訓是指歷代家長為教育子孫專門撰寫的訓導之詞,諸如家誡、家范、家規、家書等等。它是古人向后代傳播修身治家、為人處世道理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我國古代長期延續下來的家長教育子女的最基本形式。

宋代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視家訓的朝代之一。在兩宋141位宰相中,可考為“官二代”的有62人,其中53人是科考出身,占85%。當時,絕大多數的官宦子弟必須跟平民子弟競爭,如果科舉及第,還得復試一次,要求比平民更嚴格。所以,宋朝的士大夫家庭有更深切的危機感,如果子孫不肖,便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因此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在此過程中,家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代家訓很多,其中士大夫的家訓尤其多。如范仲淹《義莊規矩》、包拯《家訓》、陸游《放翁家訓》、趙鼎《家訓筆錄》、葉夢得《石林家訓》、趙鼎《家訓筆錄》等。還有很多人善于以歷史上的人、事為榜樣教育子弟,如孫景修《古今家戒》、司馬光《家范》、方昕《集事詩鑒》、劉清之《戒子通錄》、董正功《續家訓》、呂祖謙《少儀外傳》和《家范》等。

宋代大儒朱熹即在《家訓》中指出:“有德者雖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年高于我,我必遠之。”從中可以看出朱熹對德的重視程度。在朱熹看來,重視道德修身就如同“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不可不慎哉!”

被朱熹譽為“天地間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所制家訓是一篇《百字銘》:“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勤讀圣賢書,尊師如重親。禮儀勿疏狂,遜讓敦睦鄰。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轂恩。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處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義根。”朗朗上口、通俗易記,至今仍在教育和影響著范氏后人。他的幾個兒子均能遵從父訓,尤其是兩度出任宰相的范純仁,《宋史》載其“自為布衣至宰相,廉儉如一,所得奉賜,皆以廣義莊。”

包拯的家訓僅有37字,但字字凜然、句句鏗鏘,讀之,剛正之氣撲面:“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在那個宗法社會里,被開除族籍、死后不得葬入祖墳可謂是奇恥大辱,包拯劃此紅線,對子孫施以高壓,可謂是用心良苦。

北宋歐陽修的著名祭文《瀧岡阡表》,生動地記述了母親鄭氏對自己的教育,其內容可謂是一篇感人的慈母家訓。表文開頭,歐陽修記述說,父親去世后母親“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接著,歐陽修回憶起母親以父親為榜樣教育自己的往事。母親告訴兒子,父親具有“廉而好施”“不使有余”,不受錢財拖累的品質。之后,母親又以父親的“心厚于仁”來教育兒子努力踐行:對父母,“養不必豐,要于孝”;對他人,“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殷殷教誨令少年歐陽修“泣而志之,不敢忘”。在表文中,歐陽修又談到母親的家世和品格。出身“江南名族”的母親,“恭儉仁愛而有禮”“治其家以儉約”。當家境富裕后,她持家依然“不使過之”,并告誡歐陽修“吾兒不能茍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當歐陽修被貶為夷陵令時,她依然“言笑自若”地對歐陽修說:“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這是一個出身名門的母親的儉樸與豁達。父親去世時歐陽修才4歲,正是母親的教誨深深影響其一生的為人和為官。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孔子思想成為國家的指導思想,歷代王朝為顯示崇德報功,在不斷追謚加封孔子、普建文廟祭祀孔子的同時,也不斷加封孔子長孫,優待孔子子孫。孔子子孫恪守學詩學禮的祖訓,繼承發展和弘揚孔子思想,重視教育,以儒家倫理嚴格要求自己,使孔氏家族成為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都較高的家族,并被尊稱為天下第一家。

學詩學禮承舊業

《論語》記載,孔子曾經教育兒子孔鯉“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從此子孫便以學詩學禮作為祖訓。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治“建堂于私第,命以詩禮,示不忘過庭之教”,明代更在孔子故居上建造詩禮堂作為家族聚會的場所。明清時期,衍圣公專主孔子祭祀,不再外出任官,能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學習,更堅定了學詩學禮的信念。他們以“文章道德圣人家”(孔府大門對聯)為目標,以“天眷龍章匪懈精勤惟就學,祖謨燕翼大成似緒在橫經”(孔府學詩學禮的忠恕堂對聯)的清醒認識學詩學禮,更以“東趨家庭學詩學禮承舊業,西瞻祖廟肯堂肯構屬何人”的決心繼承孔子的事業。

孔子生前多次教育兒子、孫子,幼年的孫子子思就向孔子表示決心繼承孔子的事業,孔子也帶著世業克昌的信心離開了人世。孔氏家族早期“世以家學相承,自為師友”,延時近千年,形成著名的孔氏家學。子孫研究《尚書》、《詩》、《禮》、《春秋三傳》、《論語》、《孝經》 等幾乎全部儒家經典,家族內部并形成了不同的傳承。清代時,孔氏家族進入第二個繁盛期,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之孫孔繼汾、孔繼涵潛心經學;孔繼汾、孔廣林、孔廣森、孔昭虔祖孫四人著述近50種,廣注群經,精研數學、天文、地理、音韻等學科;孔繼涵、孔廣栻、孔廣根、孔廣權父子四人均能詩,著述30多種,孔繼涵、孔廣栻并以經學見長,孔繼涵還精于校勘。

孔氏子孫并不滿足于家族內部傳承孔子思想,還紛紛收徒設教,傳播孔子思想。十四代孫孔立“以詩書教于闕里,弟子數百人”。十九代孫孔僖卒于臨晉(陜西大荔)任上,其子孔長彥、季彥留守墳墓,兄弟相勉,傳承家學,門徒數百人。十九代孫孔宙仕宦也不忘收徒,他官至泰山都尉,從墓碑題刻看有門生42人、弟子10人、門童1人,來自近20個郡國,分布在今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等地。

為更好地教育族人,長孫和各地族人紛紛開設學校。曲阜孔氏家學從曹魏時期即受到國家的關照,宋代開始納入國家教育體系,國家建造學舍,委派老師,明代又相繼設立30名、40名秀才名額,給予山東鄉試2名舉人的優待。清末廢除科舉后,衍圣公又相繼創辦了曲阜四氏師范學堂和曲阜明德中學。流寓全國各地的族人大都建造了家學,族人出資購置田產,作為學校的長期開辦經費。

長孫一直堅持家庭教育,唐代40代長孫兄弟高中狀元,宋代孔舜亮、孔宗翰兄弟同科進士及第,明代國家雖然規定三氏學學正專教儲公,但孔府仍長期聘請家庭教師,清代時舉人沈啟震就在孔府任教30多年。民國初年,孔府收入銳減,仍為孔德成姐弟三人聘請翰林莊陔蘭和舉人呂金山、新式學堂畢業的王毓華為老師,開設五經四書、書法、古琴、數學、英語等新舊課程。老師教學認真,有的甚至非常嚴厲,但孔府尊重老師,不予干涉,孔昭煥貴為衍圣公,仍然遭到老師的體罰,“新師性愎兒遭撲,慈母心酸淚滿腮”,母親不敢干預,只能在一旁偷偷落淚。

禮門義路家規矩

衍圣公深知,學詩學禮更要循禮,要嚴格遵守孔子的倫理道德。他們以“禮門義路家規矩”(孔府忠恕堂西廂對聯)相標榜,以“居家當思清內外別尊卑重勤儉擇朋友有益于己,處世尤宜慎言語守禮法遠小人親君子無愧于心”(孔慶镕撰前上房對聯)、“交友擇人處事循禮,居家思儉守職宜勤”(孔慶镕撰忠恕堂對聯)嚴格要求自己。同時頒布族規家訓給全國各地族人,要求族人各隨土宜,必豐必潔,必誠必敬,祭祀先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崇儒重道,好禮尚德;讀書明理,顯親揚名;婚姻嫁娶,理倫守重,子孫間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男不得為奴,女不得為婢;出仕為良吏,族人早完國課。各地族人除一體遵守外,還自行制定了本支族規。福建建寧縣三灘孔氏族人制定了教孝、教弟、睦族、敬老、節儉、勤謹、讀書、保墓等族規八條; 福建建寧縣巧洋孔氏制定了作興文學、恪供祀事、培植祭產、護理祠墓、酌定優獎、懲治不率、禁止詞訟、嚴防亂宗、督率急公、屏絕邪教、節制財用、慎藏譜籍等家規十二條;江西臨川孔氏制定了首孝弟、重節義、勵讀書、崇學校科第、貴教子、義同居、正婚姻、誅不孝、除淫亂、戒賭博、究竊盜、禁僧尼、禁婦女朝拜神廟、禁負養螟蛉、禁構訟、禁穿構衙蠹、禁拖欠錢糧等家規二十條;嶺南孔氏制定了孝敬父母、尊敬長上、嚴教勤讀、尊賢重士、早完錢糧、異姓勿撫、擇婚謹始、毋好棋牌賭博、毋好斗毆健訟、毋好奢侈等族規十條;四川蓬州孔氏制定了孝弟宜敦、宗族宜和、鄉黨宜睦、子孫宜教、農桑宜務、國賦宜納等家規六條。

詩書禮樂延世長

學詩學禮的祖訓,重視教育的傳統,禮門義路的家風,加之朝廷給予的種種優待,致使孔氏家族科舉興盛,文化繁盛,學術發達,成為中國文化水準最高的家族之一。

孔氏科舉興盛,唐代時三十九代孫兄弟九人,一人狀元,一人榜眼,四位進士,兩位明經,一位無功名者還曾官四門博士;四十代孫兄弟十五人,四位狀元,五位進士,一位明經,無功名者一位曾任太子舍人,一位曾任曲阜知縣。北宋時長孫后裔五氏進士,一直延續到金代暫停科舉。晚唐至宋末臨江派十三代進士登第,二百五十名族人有進士三十八名,舉人七名。從民國《孔子氏家譜》看,孔氏共有5000余人獲得進士、舉人、生員等各級功名,而生活在科舉時代的族人約30萬人,有功名者約占族人總數的1.7%。族人英彥輩出,產生了名宦孔光、孔奮、孔巢父、孔緯、孔戣、孔道輔、孔毓珣,醫學家孔伯華,元末外遷朝鮮的孔昭后裔產生了孔昭父子宰相,名臣孔瑞麟,北朝鮮副總理孔鎮泰,蔚為朝鮮望族。

學詩學禮致使孔氏家族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產生了孔融、孔稚圭、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孔尚任等一批文學家。明清時期,衍圣公家族文化藝術空前興盛,幾乎每代衍圣公都書畫兼擅,刊有詩文集。清代時,曲阜孔氏族人中還形成了女性文學群體,孔氏族人有孔麗貞、孔璐華、孔韞芬、孔韞煇、孔淑成、孔憲英、孔祥淑等,孔氏夫人有顏小來、葉粲英、蔣玉媛、于夫人、孫苕玉、孫會祥、汪之惠、朱玙、徐比玉、王墨莊等人。她們揮毫潑墨,繪畫題詩,詩詞酬唱,誰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孔氏族人學術發達,產生了思想家孔子、子思,經學家孔安國、孔穎達、孔繼涵、孔繼汾、孔廣森、孔廣林,學術領域寬廣,涉及經學、文學、戲劇、史學、數學、醫學、天文、地理、音韻、訓詁、音樂、美術等眾多學科,尤以經學最為發達。從孔子到20世紀初,孔氏子孫有著述者約300人,著述近1000種,經史子集兼備。“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是曲阜孔氏家族最常用的春聯內容,由此可見,孔子裔孫至今仍在恪守學詩學禮的祖訓。

孔子認為不學《詩經》,就不會說話,因為《詩經》知識包羅萬象,當時人們在交往中,常常引用;不學《禮記》,就無法立足于社會,因為春秋時期,是一個重禮的社會,一個人如果不懂禮,就會被人鄙視、厭棄,什么事也做不成。“不學詩,無以言”和“不學禮,無以立”,成為孔子教育子孫的家訓,也成為古代家訓的典型內容!

孟母是先秦孔門家訓的最大代表,因教子成名儒,在中國乃至世界家訓史上,也享有盛譽。孟母訓子,始于胎教,她說過:“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等這些教子經典,都成為后世家訓的主要內容。

三國蜀相諸葛亮的《誡子書》,對后世影響很大。全國諸葛亮后裔聚居地的浙江蘭溪“八卦村”,對于先祖諸葛亮的這一家訓,奉為治家與修身的寶典。不獨在歷次編修的家譜上,載之于譜,在祠堂與廳堂中,揭于顯要位置,約束規范族人。《誡子書》,還被印制成書,廣為流傳,成為修身養性的經典之作!《誡子書》全文86字,文字不長,轉錄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康熙一生兢兢業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十分認真,可謂耗盡心血和精力。此外,他對家教非常重視,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較成功,從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作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響。

康熙平時在宮中經常給皇子皇孫以教誨,雍正即位后對康熙的家訓加以追述,并整理匯編成《庭訓格言》,共246則。今天我們摘取《庭訓格言》中的八條精華,不管是對教育子女還是提升自我修養,都能從中得到許多有益的教誨。

懷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詳平和

訓曰: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是故古語云:“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

譯文:人活在世上,應當追求內心的喜悅安詳,內心的喜悅安詳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境界。心中充滿喜悅,就會產生善良美好的念頭;心中充滿忿怒,就會產生兇險惡毒的念頭。所以,有句古話這樣說道:“一個人只要產生一個善念,即使還沒有去付諸實踐,吉祥之神已在陪伴著他了;如果他產生了一個惡念,即使還沒有去做惡,兇神已經跟上他了。”

歡喜和善念,在我們身上所起的作用非常大。“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祿隨之,眾神衛之,眾邪遠之,眾人成之” 。我們自己應該也有這樣的感受,人有了善念,身心都會輕快歡喜;人有了惡念,心中就會充滿憤怒怨恨。人活在世上,應當追求內心的喜悅安詳,而達到這種美好境界的最好方法莫過于懷善念、行善事。

慎獨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訓曰:《大學》《中庸》俱以慎獨為訓,是為圣第一要節。后人廣其說,曰:“不欺暗室。”所謂暗室有二義焉:一在私居獨處之時,一在心曲隱微之地。夫私居獨處,則人不及見;心曲隱微,則人不及知。惟君子謂此時,指視必嚴也,戰戰栗栗,兢兢業業,不動而敬,不言而信,斯誠不愧于屋漏,而為正人也夫!

譯文:《大學》《中庸》都把一人獨處時也能謹慎不茍作為訓誡,這是古代圣賢視為第一重要的要節。后人把它引申解釋為“不欺暗室”,也就是在別人見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種見不得人的事。所謂暗室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一是指一個人內心深處的隱秘。當一個人獨處時,別人就看不到他的言行舉動;深藏隱秘的內心深處,就使別人很難了解和看清楚。只有那些有德行的君子才能認識到,在這種時候,尤其要嚴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事事謹慎小心不越禮法,時刻保持警惕;即使任何事都不做,也保持一種令人恭敬的態度;即使什么也不說,也使人感到可以信賴;這才真正是不欺暗室的正人君子!

慎獨就是在沒有別人在場和監督的時候,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背良心、表里不一、沒有素質的事,任何時候都絕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南宋陸九淵說:“慎獨即不自欺。”慎獨之時,人主要面對的是自己,是與自己的內心赤膊相見。能做到慎獨的人,是戰勝了自己的人。老子言:“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自勝,才稱得上強大;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境界。

聰明人,借別人的眼睛看世界

訓曰: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凡人各有識見。常與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見,即以奏聞,言合乎理,朕即嘉納。

譯文:我從來不敢輕視人,說人家無知。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識。我經常和各位大臣說,你們但凡知道什么、見到什么,都可以進奏,讓我知曉;對于那些合理的意見,我將贊許并樂于采納。

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經驗、觀察和見識。因此,學會聆聽,你就相當于在借別人的眼睛觀察世界,也包括審視自我,于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聽別人的建議是完善自我、事業進階的必由之路。

無事如有事,有事如無事

訓曰:凡人于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譯文:當人們在沒有事的時候,應保持一種有事在身的狀態,時刻注意防范可能發生的問題,這樣就不會有任何意外之事發生。如果人們在有事的時候,要能夠像沒事時那樣泰然自若,使種種憂慮平靜下來,那么已經發生的事情也會自然消失。古人說:“心中越謹慎小心越好,在行事風格上則又要潑辣大膽、雷厲風行。”遇到事情都應該如此對待。

老子云:“其未兆易謀。”事物在還沒有顯示出明顯征兆時,容易謀劃成功。北宋蘇轍說:“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事情沒有發生時能深憂遠慮,才能當事變發生時毫不畏懼。自古以來的大人物,都是這樣的先見和大氣之人,所以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謀定才能沉靜,沉靜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曾國藩是對子女的教育留給后人很多可借鑒的內容。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后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以儉持家。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余錢,親自下廚、紡織。

勤于治學。除了“儉”,曾國藩對子女的另一條要求是“勤”。曾國藩堅持給子女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探討學業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他寫信給兒子曾紀澤,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1000個字。

曾國藩還敦促家人每日堅持學習,并多次為全家擬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吾家男子于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細(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視家教。曾國藩有3子5女,小女兒曾紀芬最長壽,活到91歲。1875年,曾紀芬嫁入湖南聶家。曾國藩規定,每個女兒出嫁,嫁妝不得超過200兩銀子,同時嫁妝中還有父親親手書寫的功課單。曾國藩想把女兒培養成一個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實際上女兒做得比父親期望的更好。

《曾國藩家訓》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早起:黎時即起,醒后不沾戀。

4、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葉為率。

5、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

6、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10、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眈著,最容易溺心喪志。

11、作字:早飯后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國家有憲法,企業需要有基本法,家族想興旺和長久,需要有家訓。

遺子千金,不如遺子一經。歷史已經證明,許多大家族的興旺,并不是靠財富的積累,而是靠家族理念的傳承。

家訓在新時期應該有所發展。

現代人需要適應新時期的變化,例如采用新的通訊方式和記錄方式,擯棄連篇累牘而采用精煉句子,不要板著面孔而是幽默風趣,這更能增加家訓的新形式。

內容也要注意與新時期新觀念相結合。

怎樣做自己的家訓呢?

首先得認識到家訓的作用。提高認識很重要,然后才是怎樣做怎樣傳承。

家訓首先是你把你的家風文字化的東西,首先代表自己家族的核心文化,并且希望能夠沿襲下去,其次是日常的言行規范,再次就是一些經驗教訓。寫家訓的人首先自己要事業有所成,家庭和睦,子孫孝順,總而言之就是各方面都很成功,并且能以身做責遵守家訓,這個其實最難。家訓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兒女延續家族的優良傳統,避開不必要的紛爭、禍事。

家訓內容,一般都會涉及如下內容,簡而言之有:一、國法家法,嚴格遵守;二、同族和睦,閭里友好;三、敬賢尊長,撫孤助困;四、合乎禮教,以正名分;五、尊祖敬宗,規范祭祀;六、修身齊家,約束言行。

家訓,治家之儀軌,修身之準則,必須人人遵守,堪為“一家之法”!

人生最長不過百年,優良家風家訓卻可以一直傳下去,造福后人。

比較有名的是吳越錢王錢镠,自錢镠至今,錢氏后裔人才輩出,有人用一個繞口令形容錢家“人才譜”———“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據不完全統計,當代錢氏家族僅科學院院士國內外就有100多人,分布在50多個國家。

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硬是讓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許多時候往往適得其反,還遭到孩子的怨恨。處處以成績作為衡量標準的教育,孩子長大后只會失去安全感。

其實能讓你孩子贏在第一次命運起跑線上不是讀什么名校和上什么課外補習班,而是優良的家風家訓。優良的家風家訓是幫助小孩子開心智的,開了心智的小孩子,學習知識都不用教,都是自動自發的,能夠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到處受人歡迎。這一點在孩子長大以后影響尤為明顯。

我們年輕人步入社會,缺的是工作經驗,但是一點也不可怕,因為只要你工作三個月基本流程套路就知道了,一年下來就熟練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獲得同事的好感。怎么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好感呢?少說多做,從灑掃開始,這就得益于父母的家教。《朱子家訓》諄諄教導:“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的命運30年一變化,30歲以前基本受到父母家風和出生地人文、風俗影響,這決定了你的第一個起跑線,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么現在社會上這么流行“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原因了。

人生還有第二次起跑線。30歲左右是人生新的起跑線,大家都很公平,如果有天賦的人不努力最后也不一定會成功,資質一般的人如果肯努力,就會在人生的最后取得較大的成就。《朱子家訓》里面說:“宜未雨而綢繆,忘臨渴而掘井”說的是人要有長遠眼光,機會是留個有準備的人的。一個時刻準備著的人,遲早會因為抓住機會而成功。尤其30歲以后,普通人可以把握第二次命運。

一個人20多歲讀書畢業進入社會之后,只要不自暴自棄,得過且過,把一切經歷都當做學習和準備,那么通過10年時間的闖蕩、閱歷和開悟,30歲時便可以開啟第二次命運,這就是為什么許多人30歲以后突然一下子開竅了的原因。再通過20年的努力,到了50歲的時候就會有你的第二次命運形成了。所以我們才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馬拉松換擋的時間節點在于30歲左右。


寫上一本或者幾本自傳。不同時期,子孫后代可以學習參考。所謂立德、立功、立言。

咱們不能在史冊上留下什么大名,但在家庭里,教育孩子還是需要有些能傳承的東西。

對于平民來講,寫上幾本自傳或者留下幾本著作,肯定是可行的。

提煉出幾句可以作為家庭文化傳承的格言,概括總結自己想對子孫后代說的話,將其凝練為簡短生動的語言。

讓孩子銘記。天天朗誦、銘刻在潛意識里,代代傳承。

自己要先做好榜樣。這個最關鍵,堅持很重要,你有所成就也很重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0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4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5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20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1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70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0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91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7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0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6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午后的陽光斜射入屋內, 金黃淡暖。 我將自己呈現在金黃下, 嗅著書香,品著茶韻。 身子漸漸溫熱, 思想漸漸遲緩。 ...
    黃懶人閱讀 295評論 0 1
  • 什么是前端? 前端大部分指的是Web前端開發,這個詞最早出現是用來描述網頁制作。網頁制作是Web1.0的產物,那時...
    歇歇閱讀 1,059評論 1 16
  • 如果我還是曾經那個胖丑矮的女生,如果我還是那個什么都不會,只會哭鬧或者發飆的女漢子,如果我還是那個什么都不懂,眼界...
    顧熙卿閱讀 360評論 0 4
  • 徜徉在你的懷里,看藍天白云,聽蟲啾鳥鳴。美麗的菊潭,認識你快兩年了,我感受到了你的魅力,你的熱情,短暫而漫長的時光...
    香自苦寒閱讀 564評論 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