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時下新媒體出現后的流行癥狀所代表的心理缺陷
摘要:時下隨著新媒體出現,也出現了各種新型流行癥狀,如“屏幕依賴癥”、“溝通障礙癥”、“單曲循環癥”等種種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都市人群的心理缺陷與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本文就新媒體出現后的流行癥狀進行舉例,并淺析其形成背景、表現及影響。
關鍵詞:新媒體;心理缺陷;單曲循環癥;屏幕依賴癥;溝通障礙癥
一.新媒體出現及影響
麥克盧漢說過“媒介即信息”,不同的媒介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長期以來,傳統媒介主要分成四大類:報紙、期刊、廣播、電視,這四大媒介稱之為傳統媒介,或者說傳統媒體。
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它們席卷而來,借助強大的技術優勢蠶食著傳統媒體固有的領地。這就是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新媒體,指繼報紙、電臺、電視臺之后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除了互聯網和手機之外,還包括網絡廣播、網絡電視、、數字雜志、數字報紙、移動電視、觸摸媒體等。其主要特點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據統計:截止2009年底,我國網民人數已達3.8億,大約每5位網絡用戶中就有3位使用網絡視頻服務;移動電話用戶超過7.4億,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達2.33億。新媒體深刻改變了人們的信息接收方式和習慣,人們擺脫了必須按點按固定節目收看電視、收聽廣播的束縛,可以隨時隨地捕捉,交流信息。
新媒體信息的更迭迅速以及信息量的巨大符合了現代都市人的信息需求,同時新媒體的可溝通性和傳播性也適應了都市人在巨大工作和生活壓力之下的心理需求。而新媒體無孔不入的存在方式在讓接受群體或被動或主動接受了大量信息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判斷,甚至出現了許多心理流行癥狀。
二.心理流行癥狀典型
(一)屏幕依賴癥
1.定義:
在新媒體時代,當各種高科技的玩物輕而易舉就能成為囊中之物,在屏幕面前高度亢奮狀態的背后,各種心理或生理的毛病也正在悄然潛入我們的身體:焦慮、精神欠佳、食欲不振,以及“強迫癥”——因為熱衷于電視、網絡、手機、視頻游戲、各類電子產品等電子媒體所帶來的靜止活動,稍一離開“屏幕”便倍感不適,這便是“屏幕依賴癥”。
2.多發人群:
多發于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人和學生這三類人群。
3.具體表現:
開心農場偷菜、不斷刷微博和人人、隔三差五查看手機、永遠盯著電子屏幕等等。
4.影響:
在面對屏幕的時候,人們的心理被不知不覺孤立起來,開心農場偷菜等等行為一旦過度,就會影響正常生活的節奏和計劃,而工作和生活中目標沒有順利完成的挫敗感則又會促使人逃避現實,更加依賴“屏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而人們在電子世界特別是微博中,人際傳播逐漸成為個人的主要信息來源。信息傳播能力和辨別能力出現不對等,很容易導致錯誤的信息“正面化”。對越來越依賴網絡的普通公眾而言,更多的人沉浸于互聯網給他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樂趣,卻很少感受到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損害。
(二)溝通障礙癥
1.定義:
在QQ、短信、飛信、電子郵件等一系列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興溝通工具的轟炸下,人們早已習慣用鍵盤“說話”,寫信、面對面的聊天逐漸在潛意識里被人們所忽視和不受重視,從而出現了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在人前說話容易緊張,寫字速度、水平下降等現象,這就是新媒體時代的“溝通障礙癥”,不同于醫學上所講的溝通障礙癥。
2.多發人群:
多發于學生、青年女性以及宅一族。
3.影響:
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通過新興溝通工具的輔助來進行“說話”,而忽視了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導致人和人之間的隔膜逐漸產生,親切度和真誠度有所降低,加之工作或者生活壓力的巨大,使人們心里產生焦慮、不安等情緒,從而更加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利于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交流和了解。
(三)單曲循環癥
1.定義:
在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不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常常在聽歌時喜歡重復循環播放著同一首歌,或者喜歡重復看同一個節目、電視劇,通常是因為逃避現實、緩解壓力、不愿改變等因素造成,這就是單曲循環癥,通常“病發”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者是遭受比較大挫折的時候。
2.多發人群:
多發于中高考生、工作壓力大的中年人群以及白領一族。
3.具體表現:
這一類人群日常生活中常有以下幾個相同特征:經常煩躁易怒;頭暈目眩;眼睛腫、黑眼圈等。
4.影響:
對于單曲循環癥,其實也是強迫癥表現的一種。喜歡單曲循環的人,在聽歌時容易陷入某種狀態,有可能是對過去的一種懷念,潛意識里是想擺脫這種情況,但實際又擺脫不了,沒有力量去關掉音樂。一般是性格較內向、心理素質較差的人容易患上單曲循環癥。心理學家說單曲循環癥如果嚴重一點的話,就有可能轉變成“習得性無助感”[“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一種理論,是指因為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即人們自設樊籬,把失敗、沮喪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從而影響了自身的生活和目標。
三.對于當下時代衍生各種類心理缺陷的看法及建議
在新媒體的時代,由于過度疲勞,工作量大、節奏快等原因,各種各樣的癥候已悄悄地包圍了都市白領。“單曲循環癥”、“屏幕依賴癥”等更是被綜合起來成為“都市癥候群”。這些流行癥狀主要表現為對現實工作任務的逃避,對于近距離的人際交往的恐懼和煩躁,以及輕微的焦躁癥癥狀和抑郁癥癥狀。
“單曲循環癥”與“屏幕依賴癥”等癥狀的產生無疑是當下時代的人們越來越孤僻,以及對于人際交往的冷淡的部分表現。將對于人際交往的熱情全然托付于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這顯然是不明智的選擇。而長期對于人際交往的害怕和遠離社會人群則將引起真正的心理疾病,如:強迫癥,抑郁癥,妄想癥等等。
而對于微博等新媒體的依賴則是對于虛擬世界情緒宣泄的向往,嚴重的則還會一定程度上地逃避現實世界。
筆者且根據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應以正確心態積極面對生活、工作,加強情緒鍛煉,多方面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面對工作不順等意外保持平和心態。
2.應拋棄以往“宅”生活,將自己的目光從手機、電腦、微博等挪開一會,走到大自然中去。
3.培養空杯心態。空杯心態是一種對工作、學習、生活、生命的放空、低頭、吐故納新。 空杯心態就是經常給自己的心智洗澡。把外在和內在的過時的東西、心靈的雜草、大腦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只有定期給自己復位歸零,清除心靈的污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