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個很小的村莊,我出生至今20多年,它還是土路,變化很小。唯一漸漸變化的,就是村子里漸漸去世的老人和一撥撥逐漸長大的年輕人。生命無限循環著,但村子的變化卻很小。
每年十一回家,都逃不過收玉米,秋收時節,一年的辛苦勞作有了收獲,大家都是累并快樂著。
因為工作的原因,今年假期只有三天,逃過了農活的勞累,但這一次的逃過,意味著,以后每年秋收時節,我可能都不會再趕上了。
回家時爸媽臉上依然喜氣洋洋,媽媽每天做著好吃的,弟弟時刻聽我差遣,爸爸天天樂呵呵。
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爺爺生病住院。隨著年齡的增長,爺爺的身體雖無大礙,但時光總會在他的身體里留下一些不可磨滅的痕跡,比如偶爾捉弄你一番讓你不得不去醫院報個到住上兩天,和醫生交流一下近期的身體狀況。這樣也好,時刻調養一下,有備無患。
蒼穹之下,時間沒有饒過誰,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時光留下的痕跡。媽媽頭上日漸增多的白發和爸爸臉上日益凸顯的皺紋無不在時刻提醒著我:他們老了,我長大了。
今年家里的小番茄依然茂盛,臨走前媽媽給我摘了一些帶上。在家里拿菜已經成了我們那里孩子和父母獨特的交流方式。我笑著說:這還沒開始自己過日子就開始在家里拿菜了。媽媽也調侃道:這以后你嫁的大老遠的看你去哪兒拿菜,以后家里的菜你就吃不上啦。
語氣雖然很輕松,但我們都明白,這里面摻雜著很多不可言說的秘密。
這次的家庭大聚會仍然進行著,除了在外當兵的一個小表弟不在,又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歡樂時光。
姑姑們按時到家,姑父們依然喝著酒,表姐表哥們的孩子跑來跑去,表弟們依然亂糟糟的跟在我屁股后面吵來吵去。我慢慢地也從小屁孩長成了大家心中的小王老師,大家討論的話題也從我的成績我的大學變成了我的工作我的男朋友。
我有時候覺得這些小孩子們好吵啊,我不能安安靜靜的待在那里玩手機看書發呆,可我又依然喜歡這種大家都聚在一起的感覺。這才是家的感覺。
每年的家庭聚會很多,但自從我在外上學,我和大家相聚的時間就只變成了寒暑假、五一、十一。
以爺爺為圓心,大家都以不同的半徑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偶爾同在圓心相聚,歡呼雀躍。而我就好像被發射出去的衛星一樣,偶爾回家發射個信號報個到,然后還要離去。
這次時間緊,沒有去看姥姥姥爺,媽媽依然安慰我:她會去的,姥姥姥爺身體很好。從小被姥姥姥爺寵大,如今去看一眼都變得有些奢侈。
時光不僅帶走了我們的童年快樂時光,也讓我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與至親們漸行漸遠。或許這就是生命的循環吧!
我其實很討厭這種分離的感覺,但是書還得讀,工作還得要。
我也明白,隨著家里小孩們的長大,遠赴他鄉讀書的孩子會越來越多,相聚的時光會越來越少。但恰巧,我是那個赴外讀書的第一人,所以我的感覺最沉重。
石家莊距離我家的小村莊456公里,隨著高鐵的開通,回家的時間也由一天變為兩個半小時。時間的縮短好像也將兩地的距離縮短了一樣,感覺回家很輕松。但事實上,時間、精力、金錢,每一項都在限制著我們回家的行程。
余光中先生曾說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回不去的故鄉,留不住的鄉愁,它每時每刻都在以一種無聲的召喚吸引著我們的目光。
希望我們時刻把握回鄉的船票,走上回鄉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