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題目看起來像是一篇雞湯,其實不是的。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昨天看了夕陽哥哥的更文《你30歲還沒結婚招誰惹誰了?》。
說實話,對于催婚這件事吧,我還挺有發言權的。畢竟,我可是從22歲畢業到認識劉皮皮之前整整五年都在忍受催婚折磨的小仙女啊。甚至就連我和劉皮皮的相識,也是因為催婚。
1.
我生長在一個四五線城市,在準一線城市念大學,畢業以后又回到生養我的這個地方。沒有什么大眼界,也不算是井底之蛙。我人生的前27年基本上沒遇上什么挫折,就那么平平淡淡順風順水地長大。
小地方的人沒見過什么世面,從小到大我也算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是家長們口中夸贊的標桿。直到我大學畢業,工作,然后這個夸贊就戛然而止了。
自從我畢業工作以后,介紹對象的七大姑八大姨可以說是絡繹不絕,可是我一個都看不上。慢慢地,大人們提起我再也沒有贊不絕口,而是很嫌棄很嫌棄。因為我25了,我26了,我27了,我馬上要30歲了,我連一次戀愛都沒有談過。我知道這其實不怪他們,畢竟對于小地方來說,25歲以后還不談戀愛,還不向著結婚生子的終極任務沖刺,那么你就是有罪。
可是,我明明是一個對愛情有著很高要求的姑娘啊,我為什么要為了旁人的眼光降低自己的標準呢?
2.
我在大人們嫌棄的態度中堅持著,扛過了一波又一波催婚。那個時候的我一直堅信自己是明珠,不肯與沙礫為伍。我必得要遇見配得上的工匠才能夠交付余生。對于愛情,我憧憬著,期待著,我知道我的白馬王子和我一樣正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自我打磨,以期碰到這樣一個美好的我。
可是漸漸地,我動搖了。不因為家長的催婚,也不因為旁人的議論。只因為我周邊的朋友一個個脫單,走向了婚姻的殿堂。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優秀?
從大學畢業到27歲,長輩們給我介紹了多少人,我自己都不記得了。他們中有的是官二代,有的是富二代,還有的和我一樣是工薪家庭長大的普通人。我走馬觀花似的看著,每一次都抱著巨大的憧憬去見面,然而每一次都是失望地回來。都說你的相親對象是什么樣,你在介紹人眼中就是什么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并非明珠?
3.
在有了這個懷疑以后,我開始慌了。我拼了命地想談戀愛,用以證明自己還算是明珠。那段時間正好有個相親對象在追我。我想了想,除了不來電以外,對方其實并沒有什么硬傷。于是,我想妥協了。我依然相信愛情,只是不相信這份幸運會降臨在我身上。
那天,我跟姐們兒說我累了,不想再堅持了,就那么湊合著過吧。沒想到姐們兒劈頭蓋臉地罵了我一頓。她說:“你只是27,不是37,你再想談戀愛也不能去垃圾桶里找對象。”這句話并沒有侮辱那個男生的意思,她只是替我著急,愛情是我堅持了那么久的原則,她不希望我就那么糊里糊涂地放棄。
后來我一想也對,都已經蹉跎了27年了,又何懼再多等幾年?
4.
后來,沒幾個月,老爸打電話來說有位叔叔想要介紹一個小伙子給我認識。那時候的我已經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了。
我依然期望愛情,可我也明白愛情的概率太低了,我不可能有那么幸運。
那段時間的我抗拒任何形式的介紹,我只有這一輩子的時間,如果沒有愛情,那么我要把短暫的生命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去。于是,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老爸的提議。后來,還是老媽苦口婆心地勸我,說我這么直截了當的拒絕讓老爸在叔叔面前很下不來臺。
我到底還是加了這個男孩子的微信。只是不再抱著尋找愛情的期望。我和男孩子就那么在微信上聊著天,明明剛加上好友沒多久,卻有著聊不完的話。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原來愛情這件事情真的可以降臨在我的身上。
后來,男孩子有事回到小城,我們順理成章地約了見面。就是那廣場外的驚鴻一瞥,我知道我要等的人他來了。真就像是書里描述的樣子,當他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就知道,是他了。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沒錯,就是這種感覺。我等的那個人終于在茫茫人海中接收到我的信號,來到了我的面前。
這個人就是劉皮皮。我后來曾無數次回憶我們倆初見得場景,同時也慶幸還好有我姐妹兒當時那句話,不然我可能就渾渾噩噩地錯過了我的皮皮。
5.
昨天下午的時候,我的好友在微信上跟我說她要結婚。我當時真的好開心。作為多年的好友,我知道她在感情路上受的委屈吃的苦,當然也比旁人更高興她終于找到了對的那個人。
我們在微信上有個小群,是當時在簡書上寫故事接龍認識的朋友。群里面有個姑娘跟我差不多的年紀,我們在差不多的時間遇到自己的Mr.right,然后又同一天結婚。結婚以后我們在群里天天秀恩愛,喂了夕陽哥哥一嘴的狗糧。不過我覺得我還是更厲害一些,畢竟,我的狗糧已經從小群撒到了知乎上。
我還有個姐妹兒,曾經在跨年夜的時候被三歲小侄女敬酒說希望小姑姑早日脫單不要在當剩女了。那場面真的尷尬得不知道說什么。不過好在她現在也找到了她的膩歪小哥哥,每次出來玩都是他們倆的虐狗秀場。
6.
我QQ上還有一個群,這個群是剛參加工作時組建的,群里面只有七個人。剛認識的時候我們都單身,每天都在群里面胡侃。后來他們中的一些人戀愛了,結婚了,在群里說話也越來越少了,只剩下我和另一個姐姐還孤單堅挺著。
前幾天那個群突然又活躍了一波,最先戀愛結婚的兩個已經拖著孩子過上離異的單身生活,而那個姐姐依然單身。
我問她,你孤獨嗎?
她說,與其結婚以后發現不合適再離,我寧愿就這么單著,我的婚姻一定要是那種開始了就不說結束的。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現在的人,特別是老一輩人,為什么會把婚姻當成生命線上必做的事情,而且當你超過一定的年歲不去完成,你就會落個人神共憤的下場。
我記得剩者為王里面有這樣一句臺詞:“有的人不喝牛奶 ,有的人不吃淀粉,有的人不穿皮草,就會有人不談戀愛”婚姻這件事情明明就是自己的選擇啊,可是現在它卻被賦予了很多其他的包袱。
我覺得我們這代人,其實并不是抗拒結婚,只是像歌里唱的那樣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們對婚姻的要求和父輩不同,我們婚姻的最終目的是要過得幸福,早一點晚一點真的沒有關系。
最后,將這么多年催婚生涯中一直激勵著我的一段話送給各位,希望各位終有一天能夠愛有所得:
在年輕的時候,在那些充滿了陽光的長長的下午,我無所事事,也無所懼怕,只因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種永遠的等待。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么可以讓我氣餒,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而你,你一定會來。——席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