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直面困難
關鍵點:任何一個任務都可以劃分為相對簡單的部分和相對困難的部分 。
就算沒有低估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就算已經迅速開始執行任務 ,很多人還是沒有按時完成任務 。
為什么有的人好像一直在忙 ,卻總是拿不出成績 、做不出成效 ?
其實 ,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 ,讀書的時候也不例外 ——上學時總有一些天天筆不離手 ,眼不離書 ,屁股不離板凳 ,成績卻很差的學生 。
我上大學之前一直這個狀態。
這種情況的存在往往會使人們不禁懷疑 “努力 ”的可靠性 。還好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他們實際上并不努力 ,只是做出了努力的樣子 ,或者顯得比較努力而已 。
無疑 ,他們的效率低下 。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 :回避困難 。
任何一個任務都可以劃分為相對簡單的部分和相對困難的部分 。
合理的時間安排應該是這樣的 :迅速做完簡單的部分 ,把節省出來的時間放在困難部分的處理上 。
很多人會下意識地回避困難 ,他們的時間安排是這樣的 :
用幾乎全部時間處理簡單的部分 ,至于困難的部分 ,干脆 “掩耳盜鈴 ” ,視而不見 ,暗地里希望困難自動消失 … …這樣的行為與做事的動機有關 。
人做事的動機往往來自兩個截然相反的原因 :獎勵與懲罰 。
人都喜歡被獎勵 ,討厭被懲罰 。
從最淺的層面上看 ,盡力做能夠獲得獎勵的事情顯然是劃算的 ,回避做可能招致懲罰的事情顯然是合理的 。
然而 ,從另一個層面上看 ,接受懲罰往往是積累經驗的起點 ,甚至是唯一的起點 。
這就是俗話所說的 “吃一塹 ,長一智 ” 。很多時候 ,為了能夠 “長一智 ” ,必須先 “吃一塹 ” ,西方稱之為 “挫折教育 ” 。
很多事情并不是一過性的 ,總會階段性地有獎有罰 。受到獎勵之后 ,原本有兩個選項 : “再次來過 ”和 “見好就收 ” 。
絕大多數人會自動忽視第二個選項 。
受到懲罰之后 ,同樣有兩個選項 : “從此碰都不碰那件事情 ”和 “掙扎著找一個出路 ” 。
絕大多數人還是會自動忽視第二個選項 。
所以 ,很多人實際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謂的 “喜歡做某件事情 ”很可能只是因為那件事情相對簡單 、容易獲得獎勵而已 。
拖延的人并非不做事 ——他們做事 ,甚至做很多事 。拖延的人也并非不努力 ——他們會花很長時間去做事 ,但做的只是很多簡單的事 。
他們每次回避困難的時候 ,都不是故意的 ,并且往往已經給自己找了恰當的借口 。
這借口太強大 、太有力 ,以至他們真誠地相信 : “我喜歡做有創意的事情 ,而現在手上的這些事情太枯燥 ,我確實提不起興趣 … … ”如果不能控制這種逃避的傾向 ,再多 、再好的任務管理技巧都是無效的 ,因為任務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通常因為重要而困難 ,也因為困難而重要 )永遠無法完成 。
所謂效率 ,是在任務完成之后才能夠衡量的 。這樣看來 ,對逃避困難的人來講 ,因為沒有完整地完成任務 ,所以無論他們花了多長時間 ,也都沒有效率 (相當于分子為零 ) 。
現實中 ,這種現象無處不在 。
例如生活上 ,總是把 “我愛你 ”掛在嘴邊卻從來不花時間想想戀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
這些問題都源自同一個習慣 :專做簡單的 ,回避困難的 。
所有真正踏實做事的人都知道 ,任何任務的絕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無趣的 ,所謂有創意的部分 ,可能連 1 %都不到 。
《把時間當作朋友》第三章管理——3直面困難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