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記起某校一位副校長。就先打開他的微信朋友圈,想了解他的近況再發微信問候,卻意外得知:他已于2016年初往生。
2015年初,我跟這位校領導講過我父親的病況,他說兄弟保重啊,此事為大,其他相對不太重要。2015年5月,家父往生;緊接著,又送走伯父。2015-2016這段時光,我的無力感特別強。《世說新語·言語》記載,“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是惡。”
我很少講陪護父親的那段日子,有意淡忘,是因為考慮到再痛路還長。偶爾地,我還是會跟好友談及,之前我在所供職的媒體編發了多篇有關癌癥的,也探討過臨終關懷,還有道路設計要方便輪椅上街,等等。但這些議題,都是以不成系統的零敲碎打的文章來呈現的,談不上更深層次的“切己體察”。編發文章那會兒,我壓根沒想到兩位至親會得癌癥,沒想到父親后來也需要坐輪椅了。
2015年6月初,我找了在美國工作的營養代謝專科醫生肖丹華,請她寫了兩篇文章:《“生前預囑”長什么樣》、《舒緩醫療不是放棄治療》,發表在我負責的專欄版面上。
長期以來,我很享受我的媒體工作,在同行眼里我也談得上敬業、精業,人脈資源還不錯。我曾經多次幫讀者聯系過醫院,讓患者家屬得到比較好的治療與服務。可是,或許因為年輕,前兩年我幾乎不跑醫院,等到我不得不要跑醫院,發現了很多無解的問題,且問題盤根錯節。這里我暫時不就此展開了,有關醫療體制的文章早就連篇累牘的了。下面,我只想說說,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我們可以如何“自救”,我們可以“互助”,我們應該了解哪些有一天自己必須面對的常識。
“關于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這些常識,你知道嗎?如果你有意了解,推薦你看看Atul Gawande所著《最好的告別》。
在與父親相處的最后一段時光,他有次提出有找一個療養院,我聽說有一家還不錯,但家姐實地查看后說,那個療養院不行,死氣沉沉的。當然,父親后來沒住上療養院就走了。
《最好的告別》一書第五章《更好的生活》,提到了一位年輕醫生為“抗擊療養院的三大瘟疫”而實施的瘋狂計劃。
1991年,在一個紐約小鎮,Bill Thomas醫生做了一個實驗,他說服了自己所服務的大通療養院管理層,嘗試在療養院中收養了兩條狗、四只貓和100只鳥。他認為這將有助于抗擊療養院三大瘟疫——厭倦感、孤獨感和無助感。為了攻克這三大瘟疫,他們需要在每個房間里擺放植物;要將草坪改造成菜園和花園。當然,還有以上提到的那些動物們。
誰也不知道這件事情會帶來什么后果。大家只能盡力而為。但是,誰能想象100只長尾小鸚鵡同時入住一家療養院時的情景?更糟的是,還沒有鳥籠。在動物們入住療養院之后,發生了各種預料不到的事情,他們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運行中的各種問題:比如護士拒絕打掃狗的糞便。但更明顯的,是那些居民的變化,以前完全孤僻的人開始造訪護士站,因為想“帶狗出去散步”,所有的鳥都被居民收養并且起了名字,人們的眼里開始有了亮光。
現在,大通療養院的居民除了100只小鸚鵡、兩條狗和四只貓以外,還有一群兔子和一群下蛋雞。還有數百株室內植物和欣欣向榮的菜園、花園。療養院為員工提供照料孩子的服務,員工子女放學以后會過來玩會兒,還有供孩子們游戲的操場。有研究者專門研究了該項目兩年間的效果,發現該療養院的居民需要的處方數量下降了一半。針對痛苦的精神類藥物下降尤其明顯,死亡率下降了15%……
這個案例啟人深思:你是坐著等死呢,還是通過努力讓“等死”這個過程變得美好起來?
Bill Thomas幫助大通紀念療養院引進了動物、植物和兒童(他把這個方案稱為“伊甸選擇”),由此他給居民們提供了一個表達忠誠的小口子,一個有限的但是真正能使他們抓住某種超越單純存在的東西的機會。他們也如饑似渴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你看見人們活起來。你看到他們重新和世界溝通,又開始去愛、去關心和歡笑。你的內心會為之震撼。”
講真,我還沒怎么設身處地想象過老年人的生活,還沒想象過“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廁所”。但是,從道理上,我認同“修復健康,也需滋養心靈”“少做一點也是一種幫助”之說。
回到文章開頭,我不知道那位副校長經歷了什么樣的“旦夕禍福”,以至于正值壯年的他就早早地離開了自己的愛人,還有不滿十歲的孩子。我想發一條微信給他,他的微信似乎他的家人還在用。我也赫然發現,2016年9月9日那天,我曾向他分享兩篇自己編發的稿件:《給女兒的第一封信: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兒子,爸爸不管你,那是我的陰謀》。
我現在才意識到,他沒有及時回復那天的微信。此前,我發微信給他,他是每次必復。我想了想,最終沒有給他發去微信,我的留言,只會引起他家里人的傷感。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面對至親的死亡,今人恐怕不及古人陶淵明來得灑脫。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青絲變白發或許就是轉眼間的事兒。勸君早讀這本書,《最好的告別:關于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有些常識你最好早點知道,請勿事到臨頭才去抱佛腳;未雨綢繆會讓你我在面臨突發事件時變得相對從容,而不至于亂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