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讓人有些糾結。形式上學日本茶道,可人家注重的是修為,翻翻相關典籍資料,也盡是講形而上的精神層面,幾乎見不到談及「品茶」之事的記載。況且,日本茶道大多是抹茶一類,和中國沖泡茶實在是天差地別。而「品茶」這事,如今耳熟能詳的所謂鑒賞理論方法,十中有九來自茶商杜撰,言之鑿鑿卻完全出于為市場銷售服務考慮,就像皇帝的新衣,外表極盡華麗,其中原委卻經不起推敲。
在中國,老百姓生活講究「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占其中一,本就是日常必需品,屬于市井文化范疇。而且,歷朝歷代的宮廷史料中,與茶葉相關的無非產地、采摘日期等一些客觀記錄性文字,對茶的口味、品鑒一事完全沒有涉及,更談不上有所論述講解。由此揣測,不論歷代帝王、茶圣陸羽,喝茶僅僅是個人喜好而已,專業品鑒一說根本子虛烏有。再則,古代文人所鐘愛的琴棋書畫也好,竹木牙角也罷,此類雅事與茶毫無交集,可見,茶歷來不在文化層面。
再則,皇家重金督造瓷器,其中茶器比例之少,可以忽略。皇帝對紫砂的興趣亦遠不如其他趣物,究其原因,或許是紫砂除了制壺喝茶,再無他用。那些關于紫砂的故事,也大多來自于民間傳說捏造,以鄉紳土豪和窮酸文人居多。由此可證,茶與茶器,究其歷史,不關文雅,俗事俗物而已。
當然,說這些不能也不想把茶趕下神壇,而是說過猶不及,好喝、喜歡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