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親節,講三個父親的故事。
1
第一個是朋友的父親,昨天陪朋友去他老家看他父母,老兩口住在戶縣農村。期間與他父親閑諞,聽他父親說。年輕的時候在戶縣的中學教了20年書,上世紀80年代家里有了迎來了第5個孩子(朋友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一對龍鳳胎弟妹)。雖然當時教師工資很高,一個月也有差不多上百元,可是養5個孩子還是比較吃力,尤其是作為教師,對孩子期望也比較高,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多讀書。沒法辦,只能經商,先后辦過生產變壓器的廠子,買賣化肥和農產品。后來功夫不負有心,雖然辛苦,但總算把幾個孩子都帶出來了,目前3個孩子在西安大公司工作,2個孩子在戶縣做公務員。
老人跟當年學校的同事聚會的時候,同事們現在每月能領3.4千的退休工資。老人每個月只有2.3百的補助。但是夫妻倆并不后悔,覺得將孩子帶出來了就是他最大的成就。(講到這里,老兩口露出了驕傲的表情)。現在幾個孩子每個月每人會給老兩口6-800的生活費,也經常回來看老人,冬天接老人回西安生活。從老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成功的父親的樣子。
2
第二個父親是我的父親,父親上有3個姐姐,爺爺在快40才有父親,非常疼愛第一個兒子,經常聽姑姑說,當年爺爺晚上干活回家,父親已經睡著了,爺爺總要把手伸到被窩里摸摸父親的腳。后來父親又有了一對雙胞胎的弟弟。雖然在農村,但是家里6個孩子生活還是很緊張的。幾個姐姐出嫁后,兄弟3個陸續成家住在一個院子里,家人人多難免生出一些矛盾。于是父親和母親,搬到外頭居住,后來又自己蓋了房子。后來父親陸續做過裁縫,采過礦,又進入體制內工作。期間有了我們兄弟三個。雖然身在農村和小縣城,但是父親一直想給孩子最好的條件,從小就把我們送到西安,縣城和渭南上學,在當時的環境,也是很超前的。后來又陸續給我們兄弟三個在西安買房,買車,結婚。很多時候,父親做的東西,甚至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寄生蟲。
不僅極力給孩子創造條件。在對待他兄弟姐妹上他也不遺余力,有時候一些錯的事情會打會罵,但是關鍵時刻的幫助上也毫不含糊,在父親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長兄為父。
3
第三個父親就是我自己,相比較前兩個父親,我這個父親就太不稱職了。舉兩個不稱職的例子。去年希望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給孩子報了個圍棋班,給孩子報完名后,我覺得任務就完成了,也沒有自己學然后陪孩子練習,導致孩子每周上一節課,上完就完事了,圍棋水平長進多少也不清楚。
孩子下半年要上小學,之前一直計劃著通過找人來上家跟前的小學。但是今年西安發布了新的幼升小入學政策,讓之前的計劃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也讓孩子上個好點的學校多了很多風險。而這些風險,之前是可以通過購買學位房消除了,自己也并非沒錢買。卻因為缺乏規劃和決斷而沒有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利形勢。
通過前兩個父親的故事,讓我這個父親看到了父親應該是什么樣子。也希望能夠知恥而后勇,從今往后做一個稱職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