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多鐘愛于描寫風花雪月、陰晴雨晦的美景,對于雨更是不惜筆墨贊不絕口,可見雨魅力之大。我也同樣熱愛雨,熱愛風景和萬物………
? ? ? ? 剛入初春,雨便悄然而至。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爭艷,而這些都得益于雨的到來。正是有了春雨,才有“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搖曳多姿;才有“千里鶯啼綠映紅,竹外桃花三兩枝”的秀美艷麗;才有“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生機和“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的恬靜。這些盛景,在小鎮皆可尋到。春雨是輕柔的,春雨如絲,落地無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雨像個溫柔的小姑娘,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久等了的花骨朵兒因雨的滋潤而綻放開來,樹木也抽出新的枝條。清晨起來,剛一推開門,各類花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經雨的洗禮,空氣也格外清新。放眼望去,一夜之間,百花競放,錦簇的花團與嫩葉交相輝映,煥發出勃勃生機。經歷了干燥的寒冬,久旱逢甘霖的小鎮因雨的到來而氣象萬千,春意盎然。
? ? ? 春雨也伴隨著芒種,仲春伊始,人們便忙碌起來。田間地里,車馬往來,行人不絕,生怕誤了農時。地里忙播種,田里忙育秧。鐵肩擔子種,腰挎糞簍筐。鋤撓一尺土,肥撒地一方。澆水泥土上,投種塘中央。地蓋三分被,薄膜覆銀裝。風起細雨至,播種好時光。“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對于莊稼而言,雨不可或缺,所謂春雨貴如油,有了春雨的滋潤種下的種子才會更快發出芽兒生長出來。
? ? ? ? 清明時節雨紛紛,自此之后,雨便多了起來。到了夏季常常晴雨不過三日,江淮地區更有詩曰“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季可以說是四季美景之最,無論是樹木還是莊稼都長得十分茂盛,夏季的小鎮可以說山清水秀、一碧千里。“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形容小鎮,再適合不過。比起春雨,夏天的雨比較突然,來得及、下得猛、走得快。晴空萬里的天空陡然烏云密布黑沉下來,不時便迎來滂沱大雨。頃刻之間,整個小鎮都被大雨籠罩起來,仿佛覆上一皮輕紗。牧羊之人或是忙于農作的叔伯阿姨們只好丟下活計急忙避雨。而樹木隨著風雨也飄搖不定,翩翩起舞,樹葉被雨打的嘩啦嘩啦,伴隨著連綿不斷的雷聲,交織成旋律動聽的樂章。即使是狂風暴雨,也能讓人從中尋得些許“美意”。夏季的夜晚如果有雨將至,一般天氣比較悶熱,蚊蟲飛舞,伴隨著火閃和悶雷滾滾,田間地里則聽取蛙聲一片,夜晚一點左右便會有大雨降臨。夏季的雨很少下到通天亮,往往三兩小時,如果下到通天亮那么第二天八成也是陰雨天氣。夜晚臥床,靜聽風吹雨打,也算是一種享受。
? ? ? 夏末的雨是分地域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十里之內不同天。炎熱的夏天被大雨滋潤后,曬蔫了的莊稼樹木瞬間撐起了懶腰,云銷雨霽,凈天空,染萬物新綠,濃霧漸散楚天闊。樹葉滴著雨珠,晶瑩剔透,到處是一片鮮活的綠。鄉間小路上,雨水匯成小溪流淌,小河也漲起水來。比起雨后的城市柏油路,鄉間泥濘的小道似乎更為愜意。彩虹偶然升起,或者說如期而至掛在天空,同雨后的山峰、騰起的雨霧、飄蕩的白云互相掩映,令人為之陶醉,此時的小鎮仿如世外桃源,置身其中,讓人神清氣爽,怡然自得。雨后出門走一走,空山新雨后,雨霧初散,精神也為之抖擻。頗有小園香徑獨徘徊之感覺。古今圣賢,總是從雨中生發出很多感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何等的豪放不羈;“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又是何等的曠達;“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則又生發出絲絲哀愁,連綿不絕。悲也雨,喜也雨,有喜有憂,有笑有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卻鮮有人能達到。
? ? ?
? ? ? ? 秋雨綿綿,秋雨也和秋收連在一起。秋高氣爽,正適合收獲莊稼。若是碰上連綿的陰雨天,便要耽誤很長時間,視莊稼如生命的人們自然不會任由雨水淋壞莊稼,冒雨用人力也要一籮筐一籮筐的背回來。秋天的雨不大,卻綿長,一下就十天半月,因而秋天也寓意秋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首先,秋天是農作物豐收的季節,春華秋實,辛勞付出得到回報本就令人喜悅。其次,秋天的氣候涼爽適宜,秋風習習,天高云淡,本就是一種美。再而秋天碩果累累、落葉蕭蕭,也令人賞心悅目。因而便有“金秋”一說。秋對于小鎮來說,是寧靜、朦朧和收獲的美,美在景,更美在勞動人民的心。
? ? ? 冬天少雨,冬天美在雪,關于雨,自不必多言。
? ? ?
? ? ? ? ? 一年四季,春去秋來,寒暑交替。雨伴著萬物的生長和凋零,也伴隨著小鎮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發展。
? ? ? 雨潤萬物而無聲,雨點綴了小鎮,也讓小鎮茁壯成長!
? ? ? 筆者:千秋夢,戊戌年四月二十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