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跟成都的朋友交流,他們跟我聊了最近的一次關于微課創業的方法。
那邊的朋友有部分朋友想我去給分享一些關于微課創業的思路和做法。其實分享沒有關系,正想著去那邊考察一些商業市場,順便做做分享也是可以的。結果有高人指點,去是可以去,但不能一下子就過去,需要市場醞釀,如果個人品牌還沒打響,就貿然出擊,會消耗不容易累積起來的影響力。一下子透支了品牌,就可能對長遠的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
那也行,既然品牌還沒有打響,就像《英雄》里面的無名一樣,別人問他為什么沒有名字,他回答:“人若無名,便可專心練劍”。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網紅公布了他在過去的半年如何通過社群營銷做到月入5萬的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直接就來原價199,結果門檻太高,無人問津,項目差點難產。好在得到高人指點,馬上采用50元的低價促銷活動,一下子吸引了200人加入。在接下來的時間,慢慢地把門檻升上去,后面一步一步的做起來,人數上來了自然就夠了。
我知道這種客戶里面,小白比較多,畢竟能夠從50塊開始的,基本上都不會是什么專業人才。
這是有就有個問題,在描繪客戶畫像的時候,我們到底該選擇小白呢還是專業人士呢?
這要看你的定位,其實我個人會覺得從小白入手呢,就會輕松一點,門檻可以不高,可以先解決眼前的茍且問題。
如果你做小白市場,一開始的可能就有個一兩百號人一起來進行一個活動,所以都挺熱鬧的,普通人在外面看起來你好像很厲害,但現在對于真正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無非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那鬧騰而已。
在加上如果一開始錢賺的比較容易,人就不愿意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人的改變也不會很大、很快。
而當我們把客戶群體定位為專業人士,就要先從他們的心理需求去出發思考。
真正的專業人士,關注的往往是小眾的,因為他大部分的小孩都是在瞎玩,或者是一時興起而已,那不是真的理性的去消費。但是當他認同你了,就進入理性消費的時候,往往他的消費水平會更高。
當然,這兩種消費者,小白和專業人士,他們之間的位置是變動的,只是根據產品不同而已,同時也跟商家對顧客的教育有關。比如說華為手機,雖然顧客一開始是進行通過理性的選擇來進行購買,但是當消費習慣養成了以后,華為公司也會慢慢的偏向感性一點,可能還是理性居多,但是這樣價格就做上去了,同時,這種消費者也會更加的長久。
那就是說你的客戶群體,有你的市場定位決定的,應該是做長久的優質客戶呢?還是要做那種沖動型的小白客戶呢?
這句話沒有人可以解答,只能說當你足夠專業的時候,你就可以有選擇的權力,做小白市場也行,做專家市場也行,只要你能力夠強,就有選擇被人的權力。。
那如果你的水平本來就不夠專業,就只能先從小白開始了,至于后來能不能成為一個專家,以后能不能有更多的選擇權,那就看緣分,看機遇,看你的投入。
因此,如果人沒有什么實力,還是先隱姓埋名,用心練劍吧。
最近見到一些培訓老師在網上發牢騷懟他的助理,我看了一下,畢竟培訓機構帶過團隊,分享一下助理培養的心得:
一、助理一定不能對自己的形象太在意,只要基本的社交禮儀能過關就可以了。
因為助理是要鏈接外界的,如果對自己太重視,就會花很多時間在自己身上,而減少了對外界的關注。結果就是忘記了鏈接學員、人脈、場地。其根本原因,不是忘了,而是關注點錯了,花的時間精力就在了和目標無關的事物上。
這種人的習慣很難改變,只能在開始挑人的時候要把好的關。
二、助理只有一種技能可以精進,就是同理心,不管是對老板、學員、還是人脈資源。
如果一名助理有了其他一技之長,有兩個后果。
1. ?他就會把時間花在打磨自己能力上面。
這就又出現另外一個矛盾,就是打造能力會占用了跟別人鏈接的時間,結果得罪了全世界。最后只剩下一種能力可以培養,就是鏈接別人的能力,基礎是同理心。
2.如果他真的鍛煉出另外一種能力、他就會認為自己很牛,結果他又單飛了,結果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又要從頭再來。
這么多矛盾,說到底就是老板和導師身份的矛盾。
當老板就要留住人才,導師卻希望人才能自立,早日飛走。
老天總在跟我們開玩笑。
這種貢獻值不算太高的職位,如果從老板的角度來說,不要太拔尖;同時對于員工來說,還是要先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趁著老板交代的事物還不多,趕緊練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