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冬季,總是伴隨著陰雨天氣,恰好今天是這一周難得的晴天,雖然沒有通透的藍天和暖陽,但是也不影響出來走一走的心情。其實泰晤士小鎮本來是作為去年的拍照打卡清單中的一個目標,因為種種原因,擱置推遲了。盡管從居住地出發到目的地,全程算下來,一天的時間也不算充裕,但臨近年關,工作暫時脫離了緊張忙碌的節奏,索性背上單反相機,一個人來到泰晤士。
久聞上海有這樣一個充滿異國風情的小鎮,當我從松江大學城站轉乘15路公交,一路上我反倒是對于泰晤士的風格不再覺得詫異,泰晤士周邊的建筑,多是這種風格,樓宇間充斥了各種活潑鮮明的色彩。駐足泰晤士小鎮的入口,我拿出手機在高德地圖上一再確認,在我還沒看到小鎮內的別有洞天之前,我很肯定我是走錯了。沿著小鎮的大街一路前行,當我拿出自己的相機環顧四周而小鎮居民非常自然的從我身邊路過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不是一個莽撞的造訪者。
蘇荷大街的路牌,是第一個吸引我拿起相機的小鎮元素,沒錯,相較于藍底白字的冰冷路牌,它確實更為別致,也更為吸引我這個初來乍到的行人。
泰晤士的街道都不很筆直,我喜歡這種感覺,仿佛路的盡頭還藏著許多我未曾目睹的景色,路旁的英式建筑,此時此刻真的給我一種深處異國他鄉的感受
泰晤士的面積為1平方公里。幾分鐘的步行時間,便有更多別致的建筑群映入我眼底。
我喜歡街旁每家店門口肆意生長的花花草草和爬上墻面的藤蔓,這樣的元素是小鎮美的構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都是隨意地,自然地。不會多一點或少一點,一切點綴的都是剛剛好。
小鎮的每一塊路牌都是統一的,顏色對比鮮明,即使拍了好多張路牌的照片,還是會讓我覺得每一張都那么漂亮,百看不厭。
在這個街道上,能夠看到街道盡頭處的天主教堂,進門的時候,教堂也能夠十分顯眼的出現在你面前,只是我一路上目光不停的被美麗的街巷所拉扯,早早的鉆進了其他街道而耽擱了直接與它對話的時間。在冬季,小鎮街道旁大多數植物都褪去了顏色,枝杈上的葉子也相繼脫落,這樣的場景反倒是給小鎮增加了幾分清冷的感覺。
小鎮的交叉路口很多,每一個路口交叉點,都能吸引我駐足并端起相機拍上一段時間,很好奇每一條路究竟通往什么樣的景色。石頭鋪設的路面,規整有序,當腳掌落地,真實的觸感穿過鞋底直抵心靈,仿佛置身一片極具魔力的土壤。
已然忘記了這是一家什么店 ,好奇的是為什么取名鏡花水月,在如此異國風情的地方出現了這個包含中國詩情的詞語,倒顯得格外有情調。
小鎮的街道上不時有來往車輛,當車輛從你的旁邊緩慢經過,時間也慢了下來,人們都不急,路上的行人不急,車里的司機不急,我......也不急。
小鎮上奇奇怪怪的建筑比比皆是,比如這扇門,要承認他很有設計感不難,但在如此凄清的多云天氣,看起來不免心底一顫,忍不住去推,但理智告訴我,離開為妙。
沒記錯這應該是小鎮內的美術館,但我對美術興致不高,索性就是路過,并未進入館內探尋一番,我喜歡規則有序的事物,比如這里。
穿過小鎮的中心廣場繼續前行,別墅旁邊街道的路上,散落著很多金黃色的葉子,我在想可能就是人為的,刻意的不去打掃,相反,葉子散落在街道上,使得街道上多了一點明亮,怎么忍心破壞自然地饋贈。
這是在小鎮的幾個小時時間里,我覺得留下的最夢幻的照片,遠處的翠晶水上餐廳,像一顆明珠,安靜的側臥在水面上,如果是在晚上,燈光的映射下,不知會是怎樣的一番壯麗景象。
漫步的途中零散設置了這樣的小亭子,天氣轉涼,并不見有人在此停留歇腳。
數了數,小鎮里的橋大概有7座之多,踩在這樣木質的橋面上,還能聽到木板發出的吱吱聲響,如同在向過往行人陳述著它們的故事。
佇立在路旁的小鎮地圖展版上方的Thames townI字樣 ,就是在告訴過往的行人,沒錯,這里就是泰晤士了。
這是小鎮的另一座橋,聽說當時為了營造更加濃郁的異國風情,路燈都是從國外進口回來的,且價格不菲。
小鎮的另一個特色,是遍布在各處的雕塑,幾乎隨處可見。
游艇展館旁邊的路牌,通向城堡,只是感覺城堡后邊好像缺了點什么內容,順著指向的方向望去,不見所謂的城堡。
為數不多的金屬橋,或者說半金屬橋,過了此處,小鎮的一半行程即將結束。
河對岸的別墅,在繁茂樹木的掩映下,多了一點神秘與莊嚴。
小鎮的草坪上,隨處可見這樣的標示,但是身處如此美麗的環境中,根本不會有人忍心去破壞,路上肆意奔跑的小孩子,也不去冒然侵犯,這是一道無形的防線。
暗紅色的墻壁,突出了雕塑的潔白,不,這是一位優雅的女士。
翠晶餐廳旁的另一位女士,可就沒那么好運氣了,風雨的沖刷和洗滌,讓她周身泛著銅銹色,難道這是人們常說的“銹”色可餐?
身背翅膀的人,獨自面向平靜的河面,仿佛在思考,又好像在講述什么故事。
每一個景點都不可或缺的小火車,泰晤士自然不例外,不過看起來,它再也不能馳騁在鐵軌上了。
繞過水上餐廳,路過溫莎半島別墅旁的小路,不得不感嘆匠人的巧奪天工,細節處依然體現著精致與典雅。
小鎮中,隨處可見哈啰單車,這種單車反倒有些不常見,不知道是誰在什么時間把它遺棄在這里,我倒是喜歡這樣和諧的畫面。
出入平安。
西班牙風情的餐廳,門口隨意擺放的桌椅板凳,以及雜亂的花草陳設,可以看出這是一家早已經關門的店鋪,絕非僅此一家,小鎮上的大多數店鋪都是大門緊鎖,鮮有人光顧。
小鎮很多街道旁都有這樣紅色的電話亭,可能說是裝飾更為合適吧,我印象中,仿佛這樣的電話亭外,總是在冬季的夜晚會洋洋灑灑的落下雪花,但是這里是上海,雪,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海斯大街旁的斑馬色路燈。
此處的意大利餐廳,門前也擺脫不了破敗感,我能想象這家餐廳門庭若市的那種景象,只是此時,仿佛有點可惜了布景人的那份匠心。
沿著小鎮的街繼續行走,每一處都像是新的遇見,卻都有幾分似曾相識。
電影中威武的變形金剛此時威風不在,門口的藍色大鎖,仿佛在告訴來往行人,它,只是看門的。
這里是小鎮為數不多的,顯得不是很擁擠的街道,路旁的別墅色彩鮮明且統一。
行走了近2個小時,身體略有疲憊,饑餓感愈發明顯。偶然間遇到一家熊本熊主題的日式拉面店,店面不大,隱藏在一個不太起眼的路旁,若不仔細覺察,可能便錯過了,駐足向落地窗望去,這是一家小鎮上為數不多的坐滿食客的店,我決定在此歇腳,順便吃上一碗拉面。
果不其然,店里面都是熊本熊的影子,點單的時候,我特意問了老板這里是否可以拍照,在得到她的準許后,我在相機里留下了熊本熊的影子。
店面不大,店內放著勉強3張桌子,我為了躲清靜,選擇了樓上靠墻角的位置。
還是第一次看見如此粉嫩的調料罐。
一盤雞塊,一碗醬油拉面,味道一般,份量十足,63塊錢的價格,也還適中,勉強接受。
從面店出來,倦意十足,小鎮的街道基本也已經走遍,只能原路返回,再次尋找意想不到的收獲。
此處的餐廳依然是沒人光顧的,我比較喜歡不遠處藍色的門窗,在這里,即使你見到再鮮艷的顏色,都還是覺得再合適不過。
終于來到天主教堂附近,遠處是一排漂亮規整的脊形建筑。
近距離感受教堂的威嚴,但是我只是在門口徘徊了一會兒,并沒后進入教堂內。本著不打擾的心態,繞行開溜。
沿著中央的通道前行,看到了一處暗灰色的神秘建筑,當我趴在建筑布滿灰塵的窗前,抬手遮擋光線用力望去的時候,見到了內部被拆的七零八落,頓時失望感十足。
小鎮的河,原來是綠色的。
建筑旁佇立的一絲不茍的持槍人,仿佛在說,我是這里的守衛者,我不知道他是誰,腳下的金屬底座也沒說明此人的來龍去脈。不過經過了這個人像,便到了進入小鎮的入口,我知道泰晤士之行,也即將結束了。
此次泰晤士之行,還是收獲頗多的,拍了很多照片,也親眼目睹了異國建筑的魅力和人文景觀,如果有幸和伴侶或朋友一起游玩,更是妙不可言的情趣了。
end
我是兵臨城下,一個996的上班族,一個讓自己更走心,更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