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女為悅己者容。然而現(xiàn)在看來,非也。女人,愛美麗是天性,讓自己美麗更是作為女人的必須,是一種活著的態(tài)度。無論你是花季少女,還是遲暮老嫗,都應(yīng)活成美麗動人的“藝術(shù)品”,不然,你勿枉自“女人”。
在民國,有這樣一個女人,即使不外出每天也要換三次衣服,早上穿短袖的羊毛衫,中午穿旗袍,晚上則穿西式長裙,從頭到腳,由內(nèi)而外,細致入微地“捯飭”自己,把自己活成了一件“藝術(shù)品”,這個人就是上海灘有名的“交際花”,人稱“南唐北陸”中的“南唐”,唐瑛。
提到“交際花”一詞,女人的眼光會油然而生鄙夷,男人則帶著不懷好意的打趣。若是如此,那只能顯示出淺薄。在民國,真正意義上稱得上“交際花”的不是那些游走于歌舞升平,煙花巷間的舞女、歌女,而是家境、學(xué)識、樣貌出類拔萃的名媛中的名媛。
而唐瑛便是民國中上海灘最著名的“交際花”。筆者在此簡略說一說這個交際花除了精通穿衣打扮這些常人看來外在的東西,所具有的其他與眾不同之處。
1935年的秋季,微涼的北風(fēng)緩緩地將上海這座熱爐上的都市帶向一片肅寂,然而就在這時,一場用英語演出的京劇名段《王寶釧》打破了這荒涼的一切,引起了轟動,唐瑛就在該劇中扮演主角王寶釧。若是她沒有熟諳的英文和戲曲功底,這個京劇史上的頭一遭,或許完全不能夠成就。
不僅如此,唐瑛還精通鋼琴和法語。然而這些,都是她的“副業(yè)”,她真正熱愛并為之不斷追求的就是“打扮”。
她愛美、愛打扮非常人所能及。她打扮自己不是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她知道怎樣打扮才是最時尚、最符合潮流的。據(jù)說,在唐瑛的家中有十只鑲金的大箱子,里面全是名牌服飾,就連價格昂貴的裘皮大衣,唐瑛也掛了整整一面墻的大衣櫥。有人會笑道:她這樣的穿衣是家境的富庶,她自身定是個無知的“購物狂”、“刷卡器”。
筆者在此只能說,你太不了解這個動人的女子。唐瑛和你我一樣喜歡逛街,不同的是,她從不盲目跟風(fēng),每次逛街看到新穎合意的服飾,不是盲從購買,而是拿起筆把新潮的樣式記下來畫下來,回家后,加入自己的獨創(chuàng)設(shè)計,最后再讓家里的裁縫師傅去做。上海人有句老話:美不是在品牌店里,美是在自己的心里。
不光如此,這種與生俱來的對時尚的敏感,讓唐瑛不但要自己美,還要讓全中國的女人“美”起來,她創(chuàng)立了中國的時尚服飾品牌“云裳”。
云裳公司是唐瑛與陸小曼合開的服裝公司,這家公司在民國可謂獨樹一幟,他們將法國最時髦的服飾樣式普及到中國,那個時候,唐瑛和陸小曼就發(fā)覺了:外國服飾太昂貴,要想在中國普及時尚,必須將國外的潮流與中國的特色相結(jié)合制作出符合中國女子審美的低廉的服飾。她們做到了,而且做成了歷史上的唯一。
據(jù)說,那個時候只要有時尚女子出現(xiàn)的地方,就能看到一道道由云裳品牌大衣組成的亮麗風(fēng)景線。
美麗,到底是個什么概念,是花里胡哨,還是濃妝艷抹,筆者在唐瑛的身上,深深感到:都不是,是女人活成“藝術(shù)品”的必須。
女人是美的化生,你沒有資格、沒有權(quán)利不讓自己美麗,美麗是女人活著的一種態(tài)度。
無論,你是疏于社交的家庭主婦,還是游走于職場的女子,都應(yīng)將“美麗”做出來,穿衣不是必須穿昂貴的衣服,不是要將奢華如空中繁星包裹你,而是穿出你獨有的品,穿出屬于你的味道。只有這樣,女人才真正活成了“藝術(shù)品”。不要把自己如一滴不起眼的水扔進大江大河里,要把自己擦拭干凈,平平穩(wěn)穩(wěn)、高貴地擺進博物館里。讓人們?nèi)レ健⑷圩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