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母的厚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林妙可被全世界矚目,由此,開啟了她的娛樂生涯。
上學的年紀,被父母安排著各種商演。
本該是努力學習,提升自身涵養的時候,卻拿自己的微笑站臺。
“微笑天使”林妙可,年少的時候,只要站在那里,就可以為自己掙來名利。
長大后,曾經唾手可得的一切,現實給了她狠狠的一擊。
以她的名聲和資源,本可以考上北影上戲,卻生生與名校擦肩而過。
至今拍戲的時候,仍然有導演評價她:這么大的年紀了,還扮可愛,仿佛還把自己當孩子,只要笑一笑,就能贏得全世界的贊賞。
而奧運歌曲《歌唱祖國》的原唱,楊沛宜。
快餐娛樂時代,名氣如過眼云煙,稍縱即逝。
也有過紅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但是她的父親懸崖勒馬,拒絕讓女兒成為網紅,退一步,選擇去過平靜的生活。
擁有天籟之音,學習之余,玩一樣組建樂隊唱歌;美女學霸,曾赴美參加USAD China 2017音樂類的決賽;遠離娛樂圈的紛爭,活出了別人家孩子的模樣。
同是童星出身,林妙可的童年伴著名利,卻冷落了未來。
楊沛宜的童年無人問津,但厚積薄發寫出了她的風采。
是誰,讓兩個孩子的人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作為父母,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后,你愿意讓他成為林妙可還是楊沛宜?
顯然,我們都敬佩楊父的居安思危,反思林父的急功近利。也望林妙可能夠及時在人生里,找回自己的位置,回到最初的軌道。
父母當下的厚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孩子的成長,父母不可能時刻陪在身旁。
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關鍵瞬間,父母的選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課堂
代表美國隊拿到世錦賽冠軍的摩根·赫德,曾經是一名中國棄嬰。
教練初見摩根的時候,看了摩根的表演,說:這個孩子有一種跌倒了馬上爬起來,堅韌不屈的毅力。
所以,單憑這一點,教練就在摩根身上,看到了奧運冠軍的希望。
她的美國媽媽雪莉,是一名護士。
雪莉收養了摩根,并把摩根當成自己的孩子去撫養。在摩根有能力參加各種比賽的時候,需要更多的金錢投入,她為此犯了愁。
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摩根的愛好。而是狠心辭去了自己穩定的護士工作,換了一份信用卡客服代表的工作。
重新開始一份新的事業,并不是一件易事,但雪莉憑借自己的頑強,做好了這份工作。
摩根以第六名的成績入選國家隊以后,自己飽受媒體的質疑,雪莉更是在這時被查出患了癌癥。
患難之中,小小的摩根鼓勵雪莉勇敢對抗病魔,陪她照了很多化療時期頭發稀少的合照,讓雪莉欣慰不已。雪莉在長久的治療過程中,也從來不忘為摩根加油打氣。
摩根最終站在了世錦賽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上,雪莉在臺下為她歡呼鼓掌。
雪莉好像就是那千千萬萬的普通父母中的一個,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但她收養了摩根并給與她關愛。
為了摩根換工作,在病魔面前積極面對。
這些大的人生抉擇里,無處不顯示著雪莉的強毅果敢,不屈不撓。
雪莉不是摩根的親生母親,我們能說摩根身上沒有繼承雪莉的這些品質嗎?
顯然不能。
看綜藝節目,我非常喜歡蔡康永娓娓道來的那些人生哲理。
蔡康永在《奇葩說》中說起自己的父親,小時候,坐在酒桌上吃飯,一只螃蟹,父親總是先把螃蟹殼夾給客人,再把兩只螃蟹鉗夾給客人,即便自己再想吃,可是他也知道要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給客人吃。
他的爸爸從來沒有教過他這些道理,可是這些簡單的日常,卻變成了父親給兒子上的課堂,最終化作父親留給兒子的一種精神。
在蔡康永懂得了要把好吃的東西留給客人吃以后,進而就懂得如何做一個謙讓有禮的人。
父母日常的陪伴與教導,在孩子人格養成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你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質,你的孩子會在不知不覺間學到,并變為自己的。
你今天是什么模樣,你的孩子明天可能就是什么模樣。
不要小看一言一行,生活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課堂。
(三)
父母的一句話可能引起“蝴蝶效應”
一個調皮的孩子,第一次因為違紀叫家長,家長來了,跟老師這樣說:
我們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一直都有這個毛病,上課小動作,走神,不專心聽講。怎么說他,他都不聽!
此時,孩子乖乖站到父母的身旁,聽到父母對自己這樣評價,他怎么想?
他還有信心學好嗎?
心理學上有個“蝴蝶效應”,是說南半球的一只蝴蝶偶爾煽動翅膀引起的氣流,經過其他各種因素的參與,幾周后竟會變成席卷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件極小的事,一句無足輕重的話,一個細小的行為,父母處理恰當,可能讓孩子受益一生。父母處理武斷,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家長,無論孩子對錯,在老師面前,先否認自己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正視孩子身上的問題。殊不知,正是家長對自己孩子情感的不重視,導致孩子失去了老師的重視。
最主要的是,孩子發現,父母在學習上,不能給予自己適當的信任與鼓勵,令孩子有一種失落感,心理上變得無所依靠。
而學習是一件比拼毅力耐力的事,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境的時候,父母對自己的態度,就令孩子缺少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這樣的小事日積月累,終有一天,孩子就變了一個不愛學習,成績倒退的學生。
我們新融入一個群體,當朋友向對方介紹自己的時候,我們都渴望聽到那些譽美之詞。聽到之后,我們也會盡力讓自己的表現,配得上朋友眼里的好評。
每個孩子都重視父母對自己的評價,更重視老師面前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人之常情,他們也想讓自己在老師面前變得更好,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希望。
父母在老師面前,多為孩子說一句好話,誠懇地表揚孩子的優點,不夸大,實事求是。不一定老師因此而改變對孩子的看法,卻給了孩子一個變好的機會和可能。
家長把握住這個和孩子溝通的機會,指出孩子急需改正的缺點,并指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案策略,給孩子一定的信心。既幫助了老師,又幫助了自家孩子。
家校之間的溝通,絕不是見面就行了,真正要解決問題,還是得靠父母。
無論大小事,父母的每個態度,都關涉到孩子往后的發展。
希望父母做孩子的有心人,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所思所想,自己心里總能提前備一份應對熊孩子的策略,在孩子成長的每個環節,做出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四)
父母一小步,孩子一大步
聽家里老人說,有個孩子,考上了北大。但那孩子的爸爸是個懶漢,一天什么也不干,媽媽是個瘋子,精神不正常。
誰會想到,這樣的父母,能養出北大的兒子。
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發生的概率,比一個人一生中被雷劈中的概率都小。
我們不要相信自己會是那個極端的父母,更不能因此,就放棄了自己作為一個父母,本該付出的所有努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培養一個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艱苦的一項工程。
李雙江和夢鴿的兒子,未成年便進入了少管所。
劉國梁的女兒,劉宇捷,年僅7歲,便摘得世界之星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冠軍。
一個對孩子溺愛到了極點,當孩子欺負了別的小孩,父母不是教育指正,而是指責其他小孩的家長,生怕自己的寶貝兒子吃一點虧。
另一個,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女兒做出榜樣,讓女兒在練習的時候,有堅韌的毅力和不服輸的精神。
孩子性情品格的養成,終究靠父母。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的任何一個舉動,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要忽視父母作為榜樣的力量,這個世界上,全天下的父母,都擔當著老師的角色。
想讓孩子在人生路上前進一大步,父母先在教育路上前進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