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1 |?NO.69
前言:這是一篇9月17日我在學生會全體會議上的發言稿,給學生會的各位干部分享了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有稍作修改,同時也將這些分享給大家。
兩年前,我也和你們一樣坐在臺下,聽著我的主席們講述他的大學生活。如今我作為主席團的一員站在這里發言,不知你們是否也希望有一天能夠站在這里?別看現在你們只是初來乍到的新同學,三四年光陰如同過隙,各位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也就在這三四年。
01.敢想——只有相信,才有資格擁有
上高中的時候我就會去想自己的大學生活,會交到怎樣的朋友,邂逅一段怎樣的愛情,大學的學生會又是一個怎樣的組織?也會去想如果自己有一天當上了學生會主席會是一個怎樣的場景?
大一剛開學,抱著對學生會的各種好奇,填寫了報名表,參加了面試,成為我們校學生會的一員。
自此,我的人生就開始慢慢發生了變化。
去年我是以體育部副部長的身份站在這里發言,當時我在準備發言稿的時候我就在想,一我不是主席,二我不是部長,就上臺說兩句話,憑什么讓大家記住我,難道僅僅是因為我長得黑嗎?
按常理說,大家都是用中文發言,那我是不是可以去換個角度換種思維嘗試一種新的方式,也許是從事新媒體工作的原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己的新媒體思維,當大家都選擇中文的時候,而我選擇了英文。
當我站在臺上,剛和大家say hello,然后我就忘詞了,臺上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那一刻我感覺整個世界都靜止了,同時我也聽到了臺下的各種笑聲,不管大家是出于什么原因笑的,那一刻可能是我大學以來最尷尬的時刻。
我覺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敢于想象,同時也要相信自己,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你還想讓誰相信你。
02.敢說——不懂就問,想說就說
所謂敢說,就是當著陌生人,在有壓力的場景下,不怯場,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一開始我也不愿意在眾人面前講話,可能是怕說錯怕丟人,也會緊張會害羞。但是在學生會每周的大小會議,各種的晚會都需要去發言去演講,一次兩次三次四次...就這樣我也慢慢從能說話,變成會說話,再慢慢到說好話,這其實就是一種成長。
我不知道口才不好的人,能不能夠成為風光無限的大人物,但我們所見到的那些各個行業的人才精英,肯定都敢與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個人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功,只有15%取決于知識和技能,85%取決于溝通與口才。
俗話說,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你不必等到真正覺得口才對你有用的時候才去鍛煉,現在先開始鍛煉,以后你一定會感受到說話的力量。
03.敢做——去成為一切不可能的可能
很多人會說,我進學生會是來學東西的,不是來搬桌子的,我當時也想不明白,現在再想其實也沒有什么,干事就是真的在干事情,見到上級要打招呼,接到通知要回復,注意禮貌問題,做的越多,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
有時候會抱怨,會泄氣,會后悔,但是每一個在學生會認真工作的人沒有焦頭亂額的時候,不只是部員。部長,主席們比起你們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有一天你們做到部長主席這個位置,你們就會知道部長主席們現在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什么?當一件事情由你真正完成的時候,那種莫大的成就感能抵消你所有的不情愿,在這期間,你會發現自己莫大的潛力。
通過工作,你可以交到也許最終會成為你大學里最鐵的一幫朋友。風里雨里辦活動,深夜凌晨改策劃,周末假期做推文,這樣的回憶將成為日后談起就會微笑的情誼。
當然,敢想并不是毫無根據的亂想,而是要有自己明確的目標,這件事情,必須是你真的希望實現的;敢說也不是亂說,也不是讓你去當網絡噴子,而是適時的去表達自己的觀點;敢做也不是違法亂紀,不擇手段,而是一種執著的態度,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能做的人往往也不需要有太高的天賦,只要你愿意,就能夠成為那個能做的人。
因為愛,所以充滿期待;因為愛,所以不覺苦累;因為愛,所以相伴同行,不離不棄。
我們會有下一個三四年,但不會有下一個大學。
如果讓我再上一次大學,我還會選擇學生會。
只愿走過學生會的人,大學都是滿滿的回憶。
最后:距離上次推送文章已經過去兩個月了,不是我不想發文章,而是9月份開學就開始忙招新,面試,迎新晚會,各種會議,兩個月來,除了每周的正常上課還進行了7場發言,參加了5場考試,以及學校每周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不過,接下來,我也會好好搭理自己公眾號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