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籌莫展時,總喜歡約一兩個朋友吃個飯,談談最近發生的事。朋友們關心的給出各自得意見和建議,能讓我對現在的生活生出一種寬慰的心。
今年和有矛盾的人大吵了一架,場面弄的一時很難控制。和我交好兩個朋友,事下勸我說。你性子有點太剛了,真的讓場面有點難堪,你下次注意,或者改一改。你這種性格對于在待人接物上將來很是吃虧。
自我反思之后陷入一種懷疑狀態,就習慣性的找人對自己評價。問別人我性格是不是太剛?這種是不是需要改下比較好?這種性格在待人接物上真的很吃虧嗎?
一些長者都說,“別聽他們這么說,這種性格挺好的,具有領導潛力。”有的說,“這種性格挺直爽,對人好是真心的對人好,你別聽太多意見,讓你不能做自己。”
兩種不同的意見,各有各的立場與觀點。一種是初出社會,想在社會上站住腳跟的年輕人;一種是經過摸爬滾打的年長者,對人心人性有過體驗與感悟的人。
性格沒有絕對的好壞,意見沒有正確。
前段時間流行這種人根本用不著情商。這類人大多數能力突出,解決問題直指痛點。有些干脆利落到讓人感覺不近親面。可是面對工作一板一眼,以極強的原則性、專業性讓同事、領導信服。
相信這類人在剛開始的時候也遇到過或多或少種種方面的意見。也有過各種各樣的聲音來引導他們的行為。
但是,我相信他們一定是在努力的做自己。一千人有一千個哈穆雷特,每個人的意見都具有片面性,絕大多數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對于意見的中心,我們自己他們也并不是很了解,很認識。
我們最中心的人,面對意見。不應該被其影響,應總結多方意見,根據自己的立場,來選擇,判斷我們的行為。
不要讓別人的聲音,來影響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