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很多家長在一起都在聊手足口病的問題,那么珍珍也專門做了一個調查學習,今天分享給所有的朋友們。
每年的春末夏初開始,由于雨水增多,空氣潮濕,各種細菌病毒開始活躍起來,那么手足口病也進入高發季,特別是嬰幼兒更易感染。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 年版)》。之前一直沿用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 版)》和《腸道病毒 71 型(EV71)感染重癥病例臨床救治專家共識》同時廢止。
那么下面就是為大家整理了最新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 年版)要點。無論是為了治療還是預防,大家都可以學習一下,防患于未然!
1、手足口病臨床處置流程圖
2、易感人群及傳播途徑有哪些?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以 5 歲以下兒童為主。
患兒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
密切接觸是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還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注: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 組 4~7、9、10、16 型和 B 組 1~3、5 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腸道病毒 71 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 CV-A16 和 EV-A71 最為常見,重癥及死亡病例多由 EV-A71 所致。
3、臨床表現有哪些?
4、輔助檢查有哪些?
5、診斷標準是什么?
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作出診斷。
6、需要與哪些疾病鑒別?
(1)其他兒童出疹性疾病
普通病例需與丘疹性蕁麻疹、沙土皮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兒急疹、帶狀皰疹、風疹以及川崎病等鑒別;CV-A6 或 CV-A10 所致大皰性皮疹需與水痘鑒別;口周出現皮疹時需與單純皰疹鑒別。
(2)其他病毒所致腦炎或腦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腦炎或腦膜炎如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 病毒等,臨床表現與手足口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重癥病例表現相似。對皮疹不典型者,應當結合流行病學史并盡快留取標本,進行腸道病毒尤其是 EV-A71 的病毒學檢查,結合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結果作出診斷。
(3)脊髓灰質炎
重癥病例合并急性弛緩性癱瘓時需與脊髓灰質炎鑒別,后者主要表現為雙峰熱,病程第 2 周退熱前或退熱過程中出現弛緩性癱瘓,病情多在熱退后到達頂點,無皮疹。
(4)肺炎
重癥病例可發生神經源性肺水腫,應與肺炎鑒別。肺炎患兒一般無皮疹,胸片可見肺實變病灶、肺不張及胸腔積液等,病情加重或減輕呈逐漸演變的過程。
7、如何早期識別重癥病例?
重癥病例診療關鍵在于及時準確地識別第 2 期和第 3 期,阻止發展為第 4 期。年齡 3 歲以下、病程 3 天以內和 EV-A71 感染為重癥高危因素,下列指標提示患兒可能發展為重癥病例危重型:
(1)持續高熱:體溫大于 39℃,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2)神經系統表現:出現精神萎靡、頭痛、眼球震顫或上翻、嘔吐、易驚、肢體抖動、吸吮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
(3)呼吸異常: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超過 30~40 次/分;
(4)循環功能障礙:心率增快(>160 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發涼、皮膚發花、血壓升高、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2 秒);
(5)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外周血白細胞計數 ≥ 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 出現應激性高血糖,血糖>8.3 mmol/L;
(7)血乳酸升高: 出現循環功能障礙時,通常血乳酸 ≥ 2.0 mmol/L,其升高程度可作為判斷預后的參考指標。
8、如何治療?
(1)一般治療
普通病例門診治療: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積極控制高熱;保持患兒安靜(驚厥病例需要及時止驚)。
(2)病因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抗腸道病毒藥物(注:研究顯示干擾素 α 噴霧或霧化、利巴韋林靜脈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療效,若使用利巴韋林應關注其不良反應和生殖毒性)。
不應使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單磷酸阿糖腺苷等藥物治療。
(3)液體療法
重癥病例可出現腦水腫、肺水腫及心功能衰竭,應控制液體入量;休克病例在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同時進行液體復蘇;有條件者依據中心靜脈壓(CVP)、動脈血壓(ABP)等指導補液。
(4)降顱壓
常用甘露醇;嚴重顱內高壓或低鈉血癥患兒可考慮聯合使用高滲鹽水(3% 氯化鈉);有心功能障礙者,可使用利尿劑。
(5)血管活性藥物
第 3 期患兒血流動力學改變為高動力高阻力型,以使用擴血管藥物為主。第 4 期血壓下降時,可應用正性肌力及升壓藥物治療。
(6)靜脈丙種球蛋白
第 2 期不建議常規使用靜脈丙種球蛋白。有腦脊髓炎和持續高熱等表現者以及危重病例可酌情使用。
(7)糖皮質激素
有腦脊髓炎和持續高熱等表現者以及危重病例酌情使用。
(8)機械通氣
指征及模式詳見指南。
(9)其他
血液凈化、體外生命支持等。
(10)恢復期治療
康復治療和護理,促進各臟器功能尤其是神經系統功能的早日恢復。
9、如何預防?
(1)一般預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的關鍵。勤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當定期進行清潔消毒。避免兒童與患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
關鍵在于做好孩子的個人衛生,勤洗手!
如果帶孩子在外面玩,可以經常拿具有功能性的濕巾進行擦拭,避免細菌交叉感染,進而保護孩子遠離手足口病!因為我們常用的普通濕巾,殺滅不了大腸桿菌,而3.8°晴濕巾里面的聚六亞甲基雙胍,可以有效殺滅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使用更安全,效果更顯著!
(2)接種疫苗
EV-A71 型滅活疫苗可用于 6 月齡~5 歲兒童預防 EV-A71 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礎免疫程序為 2 劑次,間隔 1 個月,鼓勵在 12 月齡前完成接種。
(3)加強醫院感染控制
做好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設立專門診室(臺)接診疑似病例;接診病例時采取標準預防措施,嚴格執行手衛生,加強診療區域環境和物品的消毒,選擇中效或高效消毒劑如含氯(溴)消毒劑等進行消毒,75% 乙醇和 5% 來蘇對腸道病毒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