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車輪的滾滾紅塵中,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有太多生動傳神的事件,無不透漏著時與勢的滄桑,變通與發展的軌跡。
在璀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每個人不過是其中一粒微乎其微的沙子。在短暫而繁忙的歲月里,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著感悟著人生百態,但是似乎都能夠從生活中得到一些啟發:生活是一個個獨特的自我創造與實現的過程,期間總是充斥著煩惱,憤怒,難題,挑戰等,有時面對壓力時,冷靜思考學會變通未嘗不是一種生活智慧。
“變通”二字蘊含了中國傳統哲學的精深與博雅。變則通,通則達,則歷來為智士仁人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
他們靈敏而機智把自身處境與時勢局勢相結合,在不停地形勢轉化中,找到能夠實現自身及自身集團的利益最大化的謀略。
即使處于被動情境中,也依然能夠將損失降到最低化,有時甚至能夠扭轉乾坤,造化出一片新天地。
諸葛孔明先生,作為三國中最為閃亮的一位謀士,其運籌帷幄的操總時局的賢能幫助劉備打下了蜀漢王國,可謂把變通的本領運用到了極致。即使劉備集團一直把曹操與孫權當做是自己的勁敵,但是為了大局出發,諸葛先生依然促進孫劉聯盟的鞏固發展,即使面臨司馬懿瀕臨城下的危機,卻依然能夠機智變通的自編自導一處空城戲,即使明知周瑜嫉其賢能,暗中使壞命其三日之內造出數萬之劍,卻依然能夠靈活變通,傳出了草船借箭的佳話。
諸葛先生的變通是對時與勢的得當分析,在此基礎上深諳人性,懂得取舍的結果。
變通強調的變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變,也不是僅僅通過變就能夠達到相應的目標。在強調變的同時,我們需要通過積極的努力才能夠實現最終的目標。
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為了生活進行不停地奔波的身影,人們為了自身的物質與精神的滿足在社會的環境中進行不停的角色切換,在同樣的奔波中,我們卻很驚異地發現有兩種人群的存在:一種在角色切換中,實現了最初的理想;一種是在角色切換中,混混沌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最初的方向。
進一步探究兩者之間的差異,我們發現:雖然這兩類人群都很努力,但是他們的努力是不對等的。前者強調的努力是真正的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社會環境的客觀規律相結合,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持之以恒在歲月的打磨中,綻放出絢爛的芬芳,向著陽光吐露出最美的花蕊,寧靜恬淡的滿足中透露出淡淡的久經風霜摧殘而形成的成熟與穩重。后者更加側重的是滿足于當下,茍且滿足于現實生活中。
對于未來的發展與規劃處于混沌與迷茫中,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不停地轉化著的只是工種的變化,而對于自身發展的既定方向與鉆研創新則只是報著抵制與敷衍的態度,其結果必然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不積極產生自我創造性想法與行為的人終究淪為了歷史中被淘汰的對象。
總之,在競爭激烈化的社會中努力都是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不懂得方向與目標的努力帶來的只能是無效的變通,反之創新性地努力與積極地尋求方向與目標才能促進生活發生質的變化。
變通意味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對于生活的理解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認知,對于理想的設定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目標。可是紛繁復雜的外在因素與內在條件總是會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前進的腳步,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最初的夢想,我們在無奈的現實環境下有時不得不得選擇暫時的匍匐前行。
但是暫時的茍且與變通,不是被動的偏離先行軌跡,只不過是更加清醒地認識自己,不忘初心,堅持最初的理想,直至理想實現的那一天的到來。馬云阿里巴巴的輝煌成績取得,扎克伯格Facebook在全球的火爆程度,靠的我不是他們在困境下不忘初心,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努力。
變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通是人將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相結合的典范。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中,學會變通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也是我們每個人從生活中獲得快樂與靈感的必備條件。不管我們從哪里出發,將來要走向哪里,我們都不要忘記:變通是生活的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