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梁實秋
原名梁治華,字實秋,號均默,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學者、文學批評家,國內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人物。
他學貫中西,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或描摹柴米油鹽,或探討琴棋書畫,于典雅詼諧的文字中透出無盡的悠然與智慧。
不是第一次接觸梁實秋了,這一本卻是讀的最走心的,為何?因為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他了,喜歡他對人性的洞察,對人生的參悟,對生活的智慧。似乎他總能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找出獨特的視角,又能在看似平凡的視角說出非凡的想法,一切都是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在這些文字和思想里,我看到讀書多的好處,可以了解更多與自己思想同頻的生活,擴充自己的視野;更加了解到書本在傳承文明中的巨大作用,300年前的思想時至今日依然可用,人類的文明就是如此的疊加再疊加。
【閑暇】
做“人的工作”需要有閑暇。所謂閑暇,不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之謂,是免于螞蟻、蜜蜂般的工作之謂?!伴e暇”并不是純粹的躺平,而是有限度的工作。正所謂勞動不應該是終極目標,而且勞動也不應該是由一部分負擔而另一部分坐享其成果。
//這觀點往這一擱,什么“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都弱爆了。
【幸福】
叔本華說,幸福即是痛苦的避免。所謂痛苦是實在的,而幸福則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不存在時之狀態,無以名之,名之曰幸福。故人生之目標,不在幸福之狀態,而在痛苦之避免。人生即是一串痛苦所構成。能避免一分的苦痛,即是一分的幸福。
//近期在其他書中也遇到過類似的觀點,想去找的時候又無跡可尋,加深一下印象,期待下次相遇。
【錢】
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準之全面提高,而在幾點上稍稍突破,自得其樂。把錢集中用在一點上,便可以比較容易適度滿足自己的欲望。
【退休】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擺脫賴以糊口的職務,做自己衷心所愿意做的事。
//1903年出生,1966年退休,1987年去世。
【父母的愛】
父母的愛是天生的,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是無條件的施與而不望報。
父母愛子女,子女不久長達也要變成為父母,也要愛其子女。
所以父母之愛像是連鎖一般,代代相續,傳繼不絕。
維護人類生命之最大的、最原始的、最美妙的、最神秘的力量莫過于父母的愛。
//我體會到的“向下的愛”,一直認為很神奇很神秘,有思考過原因卻遲遲沒得到過答案。在梁實秋這里找到了滿意的答案。
【謙讓】
可以無須讓的時候,則無妨謙讓一番,于人無利,于己無損;在該謙讓的時候,則不謙讓,以免損己;在應該不讓的時候,則必定謙讓,于己有利,于人無損。
//在很多次對人性的剖析上,梁實秋都是一針見血,讓人忍俊不禁。但莞爾之后,又不得不為他的坦率點贊,很多次我想過,像《送禮》《謙讓》《請客》《守時》這些文字,梁老先生在發表的時候有沒有設想過身邊朋友看到時是否會對號入座。但一瞬間又覺得庸人自擾了,另一位梁先生梁漱溟讀書筆記中 ? ?的形象,應該是他們的寫照吧——坦蕩蕩,有問題當面提出,何談得罪?
阿淼寫于2024年1 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