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個氣溫多變的季節;三月,對小小哲來說,有了一次小小的成長。因為他同時經歷了生病和媽媽出差不在家。
說起他的生病,這次的起因在于我,為了減肥,開始跑步,連續跑了三天,騎車回家的路上被微風一吹,就這樣,我感冒了,開始還不在乎,想自己痊愈,完全忘記了還有一個每天與我共枕的小人兒。
結果小小哲也被傳染了,發燒,嗓子啞,流鼻涕...真是親兒子,生病的流程都這樣一致。
身為媽媽 的我還是很自責不已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大人無遠慮,寶寶必有近憂
說的是一個小故事,一位媽媽帶兒子去游玩,出發時候忘記多帶一件外套,到下午的時候,天氣轉涼,小朋友覺得冷,又鬧著想回家,媽媽開始還哄下小朋友,最后也失去了耐心,當時的場面就是哭哭啼啼聲中夾雜著大人的呵斥聲...其實,如果出門的時候,媽媽把東西準備齊全,也就不會發生這些事了,只因未思周全,才會有后面的近憂。
如果當時健身后及時更換衣服,就不會感冒;如果感冒后及時采取保溫等措施,也就不會有后面的一系列事情,小朋友也可以健健康康。
看醫生,吃藥,飲食清淡,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護理,小小哲差不多痊愈了,在這期間小朋友表現還挺好,也懂事了不少,當然也更會撒嬌了,沒辦法,當聽他富有磁性的童音對你說:“媽媽,抱寶寶”。“寶寶要吃那個”“寶要玩這個”,我的天啊,心都萌化掉了,趕緊一一滿足吧。
不湊巧在他生病期間,媽媽出差三天。小朋友頭一次度過爸爸媽媽都不在家的時光,這是他必經的過程。其實這次對于大人來說,何嘗又不是一種成長呢。
對于小朋友來說,白天是不需要媽媽的,難熬的是晚上。
第一天晚:小小哲哭著找媽媽,累了睡著了,醒來又是一頓哭,就這樣反反復復過了一晚,真是辛苦奶奶了,也這樣過了一晚;
第二天晚:小小哲睡前依舊找媽媽,睡著后,中途醒來,不在哭,眼睛睜著,估計在思考什么,過了一下,就繼續睡了。(ps:估計知道哭也沒有用吧,哈哈)。
第三天晚:開開心心的睡覺,一覺到天亮。
所以嘛,小朋友的適應能力還是蠻好的,媽媽我適應能力也不錯,三個晚上一覺到天亮,哈哈哈。
有時候,真的是不能小瞧了小朋友的適應能力哦,所以有時候認為的不適應不習慣,也許只是大人的一廂情愿吧,該放手時候要放手,漫漫人生路,以后的關卡那么多,都需要他們去闖,去奮斗,去經歷未曾遇到的一切,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陪伴,鼓勵,支持。在他需要安慰鼓勵的時候給予他大大的擁抱,給予他一個避風港,一個可訴說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