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和安生之間,安生選擇了友情,而七月選擇了愛情。姐妹撕逼的那個時刻,在蘇家明北京的家里,七月用花灑淋酒醉的安生,沖著她嘶吼:不是要自由嗎?你戴什么文胸??!是因為蘇家明嗎?你裝什么裝?。磕愕囊磺卸际俏医o的,除了我,誰會和你做朋友?你沒有朋友!你有什么資格和我搶?
說完后的七月一件件脫去自己的上衣,只剩一件襯衫,強迫安生看她:家明喜歡這樣的大胸,喜歡這樣土的,不喜歡你這樣的!
那是七月最兇悍的時候,那是她和安生十多年友誼最糟糕的時刻,門外的蘇家明什么也不知道,看到醉得七葷八素的安生,還有蘇家明家里安生的化妝品和內衣,七月的內心是多么得潰不成堤。
再上一次,是在安生結束了幾年“流浪”,回到家鄉和七月重聚,她們一起去了上海,七月用工作幾年的錢支付了喜來登星級酒店的房費,而安生執意要和陌生男人們喝酒,以換來一瓶免費的紅酒招待七月。
你這些年就是這么過來的嗎?你就是這么靠混吃混喝過來的嗎?七月賭氣在餐廳點兩份烤龍蝦羞辱安生,順便隱隱地露出了那句,你不覺得你這樣很賤嗎?她生氣的背后依然是為了蘇家明,因為這五年來,安生每一封明信片的最后都寫了:問候家明。
十三歲開始認識的兩個女孩子,過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活,七月的原生家庭和睦,學習成績優異,一路根正苗紅;安生,敢在軍訓時披散著頭發,懷揣著松鼠,跑去按學校的報警鈴——她爸爸走了媽媽常年出差,是個無人看管的留守女孩。
?安生出去“流浪”的時候,七月依然循規蹈矩地繼續著她四平八穩的高中和大學生活,和蘇家明戀愛,畢業通過面試,留在銀行工作;而安生的每一次奔波都過得不安生,在酒吧唱歌,和吉他手男友差點煤氣中毒,和攝影師男友開車到一半遇到拋錨……
?安生真的喜歡這樣的日子嗎?并不是的,她早就厭倦了,她在給七月的最后一封明信片里寫,年紀大了覺得認識新朋友也沒有那么新鮮了——她心里其實是一直惦記著七月這個老朋友的。
?至于安生的感情生活,也像七月說的,難道那些男的是真的愛你嗎?根本沒有人愛你,沒有人!可是就因為一無所有,才得裝出什么都不在乎??!安生的毫不在乎,是她最后的保護色。
?而七月剛和蘇家明產生好感的時候,安生還在念職校,她瞞著七月去“警告”蘇家明:搞過對象嗎,你追別人還是別人追你啊,你甩別人還是別人甩你?。坑袀€女生喜歡你,你最好給我老實點!
?或許那個時候,安生酷酷的形象已經住進了蘇家明心里,所以他才會把那個護生符玉佩在一起爬山時候送給了安生,但那個時刻,七月望向家明,她溫柔的吻也落得恰到好處。
?選友情還是要愛情?安生選擇了坐火車離開,她脖子里的墜子被七月看到了,而安生自己也知道,七月早就看到了——她是為了七月而離開的。
?安生選擇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包括和蘇家明在北京重逢時輕松自在地說,我談了個男朋友,在給我辦移民呢,你們婚禮我就不能來了,我在加拿大呢——她也是為了七月幸福而這么說的,彼時的安生是一個不知情的被小三罷了。
?七月的內心也一直羨慕安生,故事的最后她悔婚了,她不要一個沒那么愛她的人,后來輪到她去“流浪”看世界,住地下旅館,去騎摩托車,去豪華郵輪做服務生——安生曾經讓給她的穩固的生活,像陸地一樣,越來越遠了。
?我一點也不喜歡電影的結尾,七月死于難產,安生撫養了七月的孩子,那是七月和家明的女兒,這難道就是屬于青春的疼痛嗎?
?我寧愿相信電影里那部小說的結尾,七月生產后把女兒托付給了安生,自己繼續去看世界了——她終于掙脫了內心的束縛,與其裝得很乖,不如自由自在地一直走下去,在異國他鄉坐電車徒步,和老外朋友們一起喝啤酒……
?而安生也真正安定下來,扎起了馬尾,穿著白領的著裝,重新走進課堂,還有好好陪伴七月的女兒成長——那是她內心喜歡的樣子。
?和解總是故事的主旨,大腹便便的七月和安生躺在一張床上說,其實,我也只有你呀。
?七月的媽媽說,折騰一點也未必不幸福,只是折騰和穩定,這兩條路都很辛苦。七月想要的自由是安生成全的,安生向往的穩定也是七月成就的,誰的內心又不是這樣,一邊是悸動的靈魂,一邊是塵埃落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