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昨兒早上一開始,朋友圈里就被一張一點都不溫馨的2016年溫馨提示刷爆了屏,且出現了各種版本,我先是被震撼,后是被嚇倒。
第一個版本負責提示年齡及婚姻狀況,邁進了2016,連1995年生的孩子都可以懷孕生子了——至于我這種年齡層的,別說單身,那肯定是沒資格了,按照表格統計我孩子都該十歲了;
第二個版本更是全面升級,不僅年齡說得清清楚楚,孩子多大寫得明明白白,就連你的職業規劃全部給你排滿啰,職業規劃比正規科班出身制定得還嚴謹,哪個年齡做到什么職位,月入幾何,什么時候買房,什么時候買車,什么時候創業……連什么時候上市都有,簡直是醉。若是按照這個表格上羅列,感覺我連活的資格都沒有了,起碼得年輕五六年,直直退回到九零后才能勉強合格。
沒想到啊,沒想到。從小,我們就按照父母老師的要求來學習生活,他們教導我們什么年齡做什么事,上學、工作、升職、加薪、戀愛、結婚、生子,簡直像是流水作業的生產線,到了一定時候不按牌理出牌,一把年紀了還不結婚生子,事業上不做出一定成績那就是一對不起父母家庭,二對不起人民和社會,簡直禍國殃民,影響了祖國GDP增長似的。好不容易等到原本極其傳統的父母家庭寬容了一點點,能夠接受我一把年齡還落單的現狀,社會的輿論和綁架倒是出來了。這樣的東西還能在朋友圈大肆傳播,我也真的是不能理解。這種行為和那些長舌頭的三姑六婆有何區別?沒事干就盯著你何時結婚、何時生子、何時買房、何時生二胎這些事了?你做不到按照他們的標準來,就只能無地自容。
這個社會,一直被說成是個最好的時代,因為它的多樣化,能夠容忍更多的現象發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過,眼界的開闊不代表思想上的寬容,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的當下,你會發現人的思想越來越窄,禁錮了許多人:
一如那些跟你沒有絲毫毛線關系卻始終不忘熱情催你“這么大了還不結婚生子”的人;
一如那些年少成名有能力有資源又自視甚高一張口永遠覺得你很笨很遜很low的人;
一如那些個年輕輕自視甚高、一張嘴就嘆息“你都這么大了還沒能買房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簡直都是白活了我到你這個年紀一定如何如何”的孩子;
……
這樣的人太多,太多。
看多了,問多了,接觸多了,有時候莫名會讓人覺得很疲憊很無力,我只是這么普通的一個人,我沒有很好的背景,我沒有極強的能力,我也沒有太大的野心,我就這是這么平凡的一姑娘,我只想好好地,用自己喜歡的、讓自己感覺到舒適的方式過我的一生,我不想和任何人做比較,我只想做自己。
憑什么你們要設置這么一個表格,不要個性、不看特色、不論喜好,每個人按照年齡論資排輩,每個人都按部就班活成一段段一模一樣的人生?
不過,驚喜的是,你們誰看見了這張圖?
這是一個朋友發的關于一個地產項目的廣告,遠離房地行業有一段時間了,可是這個圖突然讓我有一瞬間的感觸!
我們的人生還長,還有無限無限可能,就算此刻沒有成果,不代表將來沒有成就感和滿足感;何況,我根本不覺得,每個人的人生一定要靠月入多少錢、做到什么職位、孩子多大來衡量他的幸福,一個親密的家庭、身體健康懂你疼你的父母雙親,三幾個知己好友,一份喜愛的足夠養活自己的工作,一個知心愛人,這些,不是另一種程度上的幸運嗎?
只有無聊至極的人才會做出這種盤點,真正月入百萬千萬的頂級成功人士不屑于做這種事;而對于金錢和“成功”、“地位”看的很淡的人,則志不在此,又根本不會去做這種“提示”。
當然,除了上述三張表格,我們還有這張表,據說是單獨為女性設計的版本:
愛死這個設計了!多年前就有心靈雞湯告誡女人要忘記年齡,忘記皺紋和煩惱,你不需要記住我多大,只要知道我還年輕;你也別管我結婚與否何時生孩子,一句話,關你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