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和從小接受的教育都在極力推崇“競爭”、“勝利”和“強大”,因為資源的有限和人口眾多,“弱肉強食”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我們極力認可的生存準則,這是我們的生存策略和保護機制。
它們一方面讓我們能夠活下去,變得更強大,活得更安全,更舒服;另一方面它們就像鎧甲一樣一層一層地將我們包裹,將自己與情緒、情感隔離,時間久了,甚至無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讓我們的內心變得麻木,變得剛硬,缺乏敏銳和柔軟,無法體驗和感知到許多真實、快樂、幸福,甚至無法觸碰到真實的自己,無法過上一種更真實的生活。
現代都市中,無論男人還是女人,身上都缺乏一種柔軟的物質,他們喪失了輕盈的生存姿態,拖著重重的鎧甲,活得辛苦又疲憊。
男人們被教育“男人有淚不輕彈”、“男人流血不流淚”。而原本充滿陰性特質的女性也活得越來越“男人”。有很多單身的女孩,她們在工作上能力很強,很出色,人也長得漂亮,落落大方,生活上也自主獨立,能夠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去旅行,但是她們找不到男朋友。她們很難開口向他人請求幫忙,哪怕只是一件小事,她們也難以向別人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和情感,無法展現自己脆弱和無助的一面。她們總給人一種強勢、“我不需要你”和極力證明自己的感覺,如果有人幫助她,會讓她渾身不自在。
你為什么不會示弱?
這些過分獨立、不懂示弱的女性,有的是從小家庭條件不好,或者是家中老大,被迫堅強照顧弟妹和分擔家庭壓力;
有的是從小缺乏親密和充滿依戀感的母嬰關系,沒有向媽媽撒嬌的機會,或者撒嬌不成功,無法完成安全的依戀;有的是不甘示弱,從小看到母親被父親欺辱,怨恨并同情母親的軟弱,覺得女性被壓迫是弱者,所以她們非常努力,希望和男人一樣強大,覺得柔弱是可恥的;還有的是受到父母的期待和重男輕女觀念的傷害,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兒獨立、強大、優秀,不輸給別人家的兒子,所以女孩們像男孩一樣成長,一樣被訓練,通過擊敗男性獲得個人價值……
這樣的獨立是一種“陽剛味”很重的獨立,缺乏女性自己的陰性特質,感覺是在模仿男性,或者說像男人一樣。她們的內在還是虛弱、不自信、不安全的,需要通過這些方式刻意地去證明自己的價值。我特別想對她們說,其實也是對我自己說:你不必成為男人,你只需要成為你自己。
示弱是勇氣,是信任,更是柔軟 ,示弱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也是一種靈動的智慧。
堅強獨立和示弱依賴不是矛盾對立的,堅強獨立并不代表完全不依賴他人。一個成熟的人是靈動的,他有的時候可以堅強獨立,有時候也允許自己示弱依賴。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都處在關系中,彼此獨立又依賴才能促進每一個個體更好地發展。
有個很懂企業管理的老師曾說過,當一個公司老板或者老總懂得示弱,敢于示弱,能夠對自己的下屬說“這個問題我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內心強大的表現。不害怕展現自己的無知會被人嘲笑,不在意下屬會怎么評斷自己,也是對自己下屬全然的信任,表達愿意向他們學習的善意。這樣反而能夠拉近他和下屬之間的關系,大家更愿意跟著這樣的老板工作。
示弱常常也表明了一個人自我接納的態度,允許自己不強大,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自己可以有弱點。
人的一生有兩個重要能力需要學習,一個是獨立自主的能力,一個是依賴他人的能力。
會不會示弱,會不會健康地依賴他人,其實衡量的是你內在的安全感是否充分。示弱、撒嬌、依賴他人是一種勇氣,是一種信任,更是一份柔軟。一個人如果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可以將自己柔軟的部分向別人敞開,他相信別人,相信自己,也能夠共情別人,感受到別人的感受,也能夠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從而與人很好地建立起愛的有意義的連接,讓自己內心充滿活力,情感豐富而不再孤獨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