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件今天發(fā)生的事。正面管教原則的應用,使我們愉快地度過了3個小時的生日趴。
今天去參加鄰居兒子Daniel的生日聚會。寶寶似乎心情不太好,不肯配合,像一攤爛泥,碰哪兒攤哪兒。我心里一肚子氣,但是搞不清問題的原因在哪里,所以一直忍耐著觀察著。眾目睽睽之下,爸爸扛不住眾人眼光的壓力,開始發(fā)號施令。可是他越命令,娃兒越抗拒,情況愈演愈烈,我們開始討論如何盡快回家。
小主人和生日蛋糕一直遲遲沒有出現,所以女主人告訴我們先帶孩子們到院子里玩。娃兒又是慢騰騰地,大家都走光了,他還在磨嘰。好不容易哄得他肯走了,可是不肯穿鞋,穿著襪子就出去了。爸爸發(fā)現了,跟了出去,1分鐘以后,回來了。懷里緊緊抓著不斷踢打大聲哭喊的娃,讓我一定要把鞋子給穿上。娃兒穿上了鞋,爸爸把他放在我懷里,他不抗拒了。可是人沉默著,流著淚,懶懶的,沒有朝氣,似乎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爸爸不斷地提醒說,現在穿鞋了,可以出去玩了。如果是以前,我會和爸爸一起,再給他講一通道理,讓他明白,下次乖乖地,就不會受苦,不會被爸爸抓回來。還會用盡各種辦法弄他出去。因為真的很尷尬啊~大家都在外面,女主人在廚房忙,只有我們三個在門廳里糾結著。
但是我學習了正面管教啊!我記得正面管教的原則是,感覺好才能做得好。所以我讓他坐在我的懷里,抱著他輕輕搖晃,不做聲。他趴在我的肩上慢慢平靜下來,可是還是很消沉的樣子。我剛好看見剛進門的時候,女主人為了要求他洗手而給我們的藍氣球。她囑咐說,娃兒洗了手就可以得到氣球。我在寶寶耳邊悄悄說:“看見那個藍氣球了嗎?那個是給你的,只要洗手就能拿到。”于是他去洗了手。等他拿到氣球,我已經做好準備,示意他丟給我,我們就一起玩拋氣球。娃兒慢慢地開始有活力了,開始笑了,笑得越來越痛快了,我們愉快地玩了一會兒。
院子里發(fā)出孩子們齊聲的歡呼聲,爸爸再次催促我們出去。我問娃兒想做什么,他就很自然地把氣球給我,過來自己穿鞋,然后出去看光景去了。接下來的3個小時里,他都很好,很配合,沒有發(fā)脾氣,也沒有變回爛泥一攤。
回家之后,我們還愉快地召開了家庭會議,為亂扔東西找到解決辦法。同時我們也討論了什么事情和什么情況下,寶寶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回想以前,每次家庭外事活動,都是我最頭疼的。總是覺得,關鍵時刻,娃兒總是在給我找麻煩,爸爸總是和娃兒出現沖突,這種情況總是給我失敗又沮喪的感覺。學習正面管教以后,我發(fā)現自己在不斷踐行的過程中開始慢慢變化。遇到事情,會更多地從寶寶的長遠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更多地思考如何幫助寶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比如情緒的控制,良好的習慣,溝通與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感謝和愛的能力。
其實我只能算是正面管教的門外漢而已。沒有正式上過課,微信群里和網上聽了看了些分享,就開始照葫蘆畫瓢地嘗試,沒想到真的產生積極的效果。于是就開始看正面管教這本書,并且開始每一天努力踐行書中的內容。成年人要改變自己,得有多難呢!有一次不得不對寶寶承認,媽媽又失敗了,因為媽媽好想做再也不對寶寶發(fā)脾氣的媽媽,可是卻又發(fā)脾氣了。只是,這六周中,深深讓我感動的是,我每一小步的進步,寶寶都回應以一大步的進步。
因著踐行正面管教,家,干凈平和有序很多,我每天也多出來幾個小時工作學習。家里的氣氛也從吵鬧不休變成了大多數時間我們都很喜樂感恩。是的,生活中有挑戰(zhàn),但是每一天也都有喜樂感恩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