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拖延癥么?
不用回答,自己數數。反正我自己不好意思數。
那么拖延癥是怎么來的呢,我們研究一下他的前世今生。
第一、完美主義傾向。對自己要求特別高的人,他們心里有一個特別理想化的自我。和這個自己我比起來,現在的這個自己永遠不夠好。現在的自己不夠好,是因為拖延造成的結果。
第二、對意志力的誤解。每個人的意志力就象一杯水是有限的,在高效專注保持一個階段以后,意志力就會大大降低,就會出現松懈。而他們就會以為自己是在偷懶。
第三、我們的大腦有兩個系統,“冷系統”和“熱系統”。冷系統是理性的,自我控制和高瞻遠矚的,而熱系統是和我們的情緒密切相關。冷系統總是叫我們“想想未來,想想未來”,而熱系統總是叫我們“及時行樂,及時行樂”,不斷的的誘惑我們。
第四、壓力過大。壓力和動力的關系是一個倒U形曲線,只有在轉折點時,人的潛能才會被激發。所以設置績效指標時,指標太高一般就難落地了,反正也完不成,破罐子破摔。除非高指標,也給到足夠高的有誘惑力的報酬。
心里學上有個詞叫“習得性無助”,就是之前我做不到的事情,現在不管條件有沒有改變,總之我還是做不到。這種心理上產生畏懼,也是壓力過大。習得性無助被普遍認為是抑郁癥的根源。
第五、孤獨造成的。特別孤獨的人會陷入巨大的空虛當中,懷疑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義,甚至懷疑人生的意義。他們經常需要到網游、酒精等感官刺激中尋找存在感。
第六、情緒影響。情緒不好狀態不好的時候,放心,啥你也沒心思做。比如剛失戀的時候,立馬打起雞血去學習?這種人有,少。怎么都會給自己一點調整期等情緒平復一點。
那么如何解決拖延癥呢?
第一招:給自己設定最后的死限。明天上班就要給老板交方案了,今天晚上是最后的死限。放心,大腦里的那個恐怖怪獸會讓你今晚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也要搞定方案。
第二招:微習慣和拆解任務。如果這個方案是個特別大的案子特別難,那么就給自己拆成各個小部分。比如我今天就只寫第一部分,明天再寫第二部分。這樣不不會太難,大腦就不會一想到方案那么難就會想逃跑。
第三招:列清單。把需要做的想做的事,找張紙統統寫下來,不想做這一項,做另一項好了,總有一項現在是可以做想的事,這樣總有一件事沒被拖延。
第四招:愛。愛自己,愛別人,關心關注別人。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人發生關系,家人,朋友,愛人,同事,社會。人際關系上,連接自己和他人的,是愛。
第五招:保持情緒穩定。特別是有重大事項或項目之前,盡量不要讓自己情緒發生太大的波動。比如你現在正考研沖刺,那感情上的各種矛盾就先不要太去想他,考完了再處理。這也只是治標,《次第花開》說,人生本無常,接受無常,《正念的奇跡》說專注當下的神奇力量。修行修心是治本。推薦這兩本書。
以上。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