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了。很多金庸迷都在微博或朋友圈發文悼念,感嘆一個時代的結束:金庸之后,再無江湖。
的確,金庸先生生前夢筆生花,書寫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十四部中長篇武俠小說,塑造了一個快意恩仇、行俠仗義的江湖世界,至少深刻地影響了三代人。很多人是通過青少年時期讀金庸塑造了最初的正義價值觀,也有不少人通過金庸的作品培養了對國學的興趣。金庸的多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電視,有的甚至被翻拍好幾版,從八十年代到現在,一直熱播不衰。很多小說中的人物或武功,已然成為一種文化,說到岳不群,大家就會想到偽君子,郭靖則是忠厚俠義的代名詞,降龍十八掌、獨孤九劍、北冥神功、辟邪劍法等深入人心,即便沒看過小說或影視作品的小伙伴,這些詞語也都有所耳聞。
我之前沒有讀過金庸的小說,但看過不少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第一部應該小學時看的83版《射雕英雄傳》。稍大一些,看了《神雕俠侶》,任賢齊和古天樂主演的兩版都看了。再后來,又看了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這些影視作品的情節現在大都忘記了,但一些人物鮮明的性格、神妙的武功和追劇時的興奮還有些印象。
直到去年10月底,聽到金庸先生離開的消息,萌生了想要讀一讀武俠小說的想法。聽說“一讀金庸深似海,從此江湖是夢鄉”,這個年少時沒做的江湖夢,現在要補上。
因為有十多部小說,一下子不知從何看起,網上看了看推薦,發現大部分人認為最好的一部是《笑傲江湖》,于是,花了幾天時間,一口氣讀完了這部皇皇巨著,意猶未盡,余音繞梁。
今天就把個人覺得書中精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武
《笑傲江湖》中有很多出神入化的神功,內功有易筋經,紫霞神功,有化人內力的吸星大法,還有獨孤九劍、葵花寶典這樣的頂級武功。
這里只說說獨孤九劍和葵花寶典。
很多看過書的小伙伴也許都想過,獨孤九劍和葵花寶典到底哪個更厲害。雖然東方不敗用一根繡花針打得令狐沖、任我行和向問天三大高手狼狽不堪,但這也只是東方不敗在葵花寶典上的造詣遠高于令狐沖在獨孤九劍上的火候,不足以比較這兩門功夫的高下。
可惜,風清揚老前輩沒能和東方不敗打上一架,獨孤九劍的創始人劍魔獨孤求敗和葵花寶典的創始人前朝太監也無緣一較高下。
獨孤九劍講究以無招勝有招,沒有任何招式,卻可破一切招式,全憑在實戰中瞬間攻擊敵人破綻,可見這是一門遇強則強,學無止境的功夫。我想,這有點像李小龍的截拳道: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葵花寶典以快制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得令敵人來不及出手,那看出破綻也就毫無用處。
所以書中不單單東方不敗讓令狐沖無招架之力,練了辟邪劍譜的岳不群和林平之也令他暗自心驚。
這樣看來,似乎是葵花寶典更強。
金庸卻說過:“應該是獨孤九劍會贏吧。”
想想也有道理:獨孤九劍勝在無止境上,而葵花寶典或者辟邪劍譜雖快,招式變化總有窮盡,有招式就有破綻,第一次快得無暇攻破,第二次、第三次待對手熟悉破綻后,攻敵先招,也就破了“快”。
怪不得劍魔號稱“獨孤求敗”,無敵是多么地寂寞,料想即便獨孤求敗碰上前朝太監,也只能有初時的驚喜,以后的寂寞還是寂寞。
酒
《笑傲江湖》主角令狐沖是個瀟灑不羈的性情中人,喝酒是他最大的愛好,和朋友盡可開懷暢飲,遇上仇敵也能在酒中斡旋,或化干戈為玉帛,或在推杯換盞中智削強敵,憑著機智和率性,結交了不少江湖高人甚或三教九流。
酒樓上,令狐沖為了保護被采花大盜田伯光盯上的小尼姑儀琳,故意與田伯光以酒會友,用機智坐斗武功遠高于自己的田伯光,以三寸不爛之舌騙得田伯光拜儀琳為師。田伯光行為不端,本性卻不壞,和令狐沖興味相投,后來在拯救恒山派眾尼行動中憑借“聞香識女人”的絕技立下大功。
被岳不群逐出師門,被定閑師太臨死之際托付了恒山派掌門之位,面對師父的無情和巨大的責任,在各種新仇舊恨填塞胸襟之時,令狐沖還能在片刻閑暇借酒消愁,一遇到活寶桃谷六仙,馬上心下大喜,叫道:“六位桃兄,快快上來,跟我一起喝酒!”他不是在酒中逃避,而是拿得起、放得下。
要說書中寫酒最精彩的,莫過于“祖千秋論酒”一段,出現在第十四章“論杯”。
那是岳不群和令狐沖等眾華山弟子在江中乘船而行,由于令狐沖得到了日月神教前教主女兒任盈盈的青睞,一路上收到了不少幫派送來的禮物,其中有幾壇好酒。令狐沖飲了幾碗,大贊好酒。這時岸上走來一個落魄書生,其貌不揚,卻看不上令狐沖的酒器。接著,他說了一番讓令狐沖深深折服的話語:
飲酒之道,若對酒具馬虎,就是未明其中三味。飲酒須得講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
喝汾酒當用玉杯,唐人有詩云: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飲,那就醇美無比,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誠不我欺。
飲葡萄酒當然要用夜光杯。古人詩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艷紅之色,我輩須眉男兒飲之,未免豪氣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與鮮血一般無異,飲酒有如飲血。岳武穆詞云: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豈不壯哉!
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飲這高粱酒,須用青銅酒爵,始有古意。
上佳米酒,其味雖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當用大斗飲之,方顯氣概。
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氣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飲先醉。飲這百草酒須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飲百草酒則大增芳香之氣。
飲紹興狀元紅須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強可用,但已有衰敗氣象,至于元瓷,則不免粗俗了。
飲梨花酒呢當用翡翠杯。白樂天杭州春望詩云:紅袖織綾夸柿葉,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酒家梨花酒,掛的是滴翠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飲這梨花酒,自然也當是翡翠杯了。
飲玉露酒當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細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飲,方可見其佳處。
他這番關于酒的言論一出口,令狐沖便刮目相看,當他拿出自帶的珍貴酒器盛酒讓令狐沖喝時,令狐沖也馬上放下江湖險惡的戒備心,一飲而盡。
原來這個丑陋邋遢的儒生叫祖千秋,是任盈盈的下屬,他攜帶著療傷神藥,想下在酒中騙得令狐沖吃下,以討好任盈盈。有意思的是,他姓祖,名宗,字千秋,他有一個搭檔,叫老頭子。
祖宗和老頭子,并稱“黃河老祖”。
這段描寫是很多金庸迷大為贊嘆的,著名的媒體評論家梁宏達就說:“金庸的小說,這一段是寫飛起來了。”
這樣的文字,如果不是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的,金庸先生的淵博學識可見一斑。
音
《笑傲江湖》中有好幾處關于音樂的描寫。
其中一處較精彩的是在第七章“授譜”。
衡山派高手劉正風和邪教長老曲洋由于武林正邪恩怨,慘遭毒手,深受重傷。這兩位一正一邪,卻因為對音樂的愛好成為莫逆之交,在行將就木之際,合奏了一曲“笑傲江湖”。一位彈琴,一位吹簫,兩位均是武林高手,內力深厚,是以奏出的旋律即便在有風聲的瀑布草原旁,也能清晰地傳入躲在遠處的令狐沖和儀琳耳中。時而琴聲高亢,蕭聲低幽,時而又反轉過來,回腸蕩氣,悅耳動心。令狐沖聽得血脈賁張,儀琳聽得淚水涔涔。
后來,衡山派掌門莫大先生趕來制服了前來尋仇的費彬,用隨身攜帶的胡琴奏了一曲凄苦哀傷的瀟湘夜雨,伴隨著漸沒的曲聲隱沒與松林之中。
莫大先生念同門之誼,但與師弟劉正風感情并不深厚,只因為性子古怪,加上所追求的音樂風格凄苦,而劉正風和曲洋因為都喜愛風雅音樂,才能突破正邪門派的屏障,成為同生共死的好友。
臨死之際,劉曲二人嘆息世上不會再有《笑傲江湖曲》,這首合二人數年之功創作的奇曲內含嵇康臨刑前演奏的《廣陵散》,可說前無古人甚至后無來者,“今后縱然世上再有曲洋,不見得又有劉正風,有劉正風,不見得又有曲洋。就算又有曲洋、劉正風一般的人物,二人又未必生于同時,相遇結交,要兩個既精音律,又精內功之人,志趣相投,修為相若,一同創制此曲,實是千難萬難了。”
幸而令狐沖在旁目睹了一切,劉曲最終將笑傲江湖曲譜托付給了令狐沖,能將此曲傳于后世,二老也就瞑目了。
另外一處是在第13章“學琴”。
這是令狐沖第一次遇到任盈盈。
令狐沖在綠竹翁的引薦下,將琴譜帶給了神秘的“婆婆”(任盈盈)。婆婆隱在綠竹叢中,眾人不見其人,但聞琴音:
“回旋婉轉,簫聲漸響,恰似吹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簫聲清麗,忽高忽低,忽輕忽響,低到極處之際,幾個盤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雖極低極細,每個音節仍清晰可聞。漸漸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躍,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漸增,先如鳴泉飛濺,繼而如群卉爭艷,花團錦簇,更夾著間關鳥語,彼鳴我和,漸漸的百鳥離去,春殘花落,但聞雨聲蕭蕭,一片凄涼肅殺之象,細雨綿綿,若有若無,終于萬籟俱寂。”
婆婆以前從未見過如此神妙的曲子,但一見之下,竟然彈得純熟優美,“視奏”能力十分高強,聽者都心馳神醉,一些內功修為較弱者甚至喪魂落魄。
見婆婆的琴技精湛,令狐沖便把曲譜的來歷告訴了婆婆。婆婆聽他說話中氣不足,不像少年人,便以琴弦搭脈,察出他體內真氣紊亂。婆婆于是奏了一曲《清心普善咒》,“曲調柔和之至,宛如一人輕輕嘆息,又似是朝露暗潤花瓣,曉風低拂柳梢,”令狐沖在婉轉的旋律中進入夢鄉......
原來《清心普善咒》可以調理真氣,對令狐沖的身體大有好處。婆婆受了珍貴的《笑傲江湖》曲譜,就想把《清心普善咒》教會令狐沖,以作報答。任盈盈和令狐沖的緣分,也是由此而起。
后來,兩人攜手一起闖蕩江湖,任盈盈將琴藝傳授給令狐沖,兩人彈琴吹簫,情意款款。在江湖險惡恩仇歸于平靜時,全書也在兩人的“曲諧”中結束。
道
很多人說《笑傲江湖》是一部具有政治寓意的小說,通過描寫武林各派的爭霸奪權,折射了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
小說中的左冷禪、岳不群以及任我行等武林高手,雖性格迥異,或陰險狡詐、或狂妄自大、或城府深沉,卻都有著一個同樣的雄心或野心:練成天下第一神功,一統江湖。為達到此目的,有的籠絡人心,順昌逆亡;有的苦心孤詣,利誘威逼;有的隱忍養晦,不惜自殘。攪得江湖腥風血雨、生靈涂炭。
令狐沖就是這一片混沌江湖中的一葉輕舟,他無甚雄心壯志,身負數門神功卻不想在武林中爭名奪利,他也沒有看破紅塵,有情有義,不論是對冤枉過他的師妹岳靈珊,還是情深意篤的任盈盈。這既不是儒家的“學而優則仕”,也不是釋家“六根清凈”,倒像是道家的“間世”,既不入世,也不出世,出入六合內外,游刃有余。
在書中,令狐沖的身體和精神并不游刃有余,他的滿血狀態基本很少出現,大都是身負重傷的情況下要么憑著機智、要么憑著運氣化險為夷;面對敬愛師父的冷遇、心愛師妹的冤枉,他一度也十分痛苦。但他一直以仁愛狹義的熱心腸對待朋友,出自本能地維護正義,各種因緣巧合下,江湖上大多數人拚命追求的絕世神功、武林地位卻自然地加到了他的身上。
令狐沖不是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只是想要對周圍的人好一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以武林爭霸塵埃落定的時候,他寧愿和任盈盈隱居不問世事。
世上很多人沒有郭靖和喬峰的胸懷,能像令狐沖一樣獨善其身,我想,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