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樓梯時,聽得六年級的孩子朗朗的讀書聲:“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當時,天上正下著小雨,我并沒打傘,也并未覺得不適。
只看得陰陰的天氣里,雨絲在身上密密地織著,給頭發、衣衫、小草、校園都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紗衣,輕輕柔柔的,就這么有意無意地輕輕浮動著。“煙柳”、“皇都”那樣的美景,我是沒有見過。但我想,若是放到清明上河圖的情景,碧綠的柳樹枝生出了濃密的枝芽,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定有車水馬龍的景象,人家的煙火氣并沒有油膩的模樣,或許在某個角落還會嗅到玉蘭的幽香。
最近的日子頗不平靜,班級群里某個家長不時地丟下一個深水炸彈。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家長為了一時意氣,折騰得學生、班級家長、老師、學校不得安寧,用家長的一個詞叫“心力交瘁”。在此過程中,原本的突發事件不斷發酵,置身其中的每個人都被裹挾,只是影響大小而已。這不禁讓我想到,愛的表達和愛的方式,究竟在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內才算合適——究竟是讓自己滿意,還是讓被愛的人滿意?遺憾的是,生活并不總是都能如愿以償,所有被冠以愛的名義行使的權力,并不全靠法律約束。
記得曾看過的一句話“愛是為了促使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換言之,真正的愛是完善自我,接納他人,這樣既不給他人找麻煩,也能使自己臻于盡善盡美的境界。
在此過程中,我因為被家長指責委屈過,因為被家長冷落憤怒過,因為學生突發意外擔心過,也因為領導教育開導醒悟過……這些情緒隨著時間,一點點被消解,精神力也隨之慢慢恢復。
今天看到林海峰寫的一篇文章《生氣的成本有多高》。文章提到人們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不良情緒,引發壞心情,觸動壓力導火索的?原來,仔細研究發現,能夠觸動神經緊張的因素,來自這樣幾個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對的境遇;碰上了讓人失望的事情;預期的意愿沒有達到。細細想來,可能對家長的“小題大做”以及因為年輕對我的態度,還有因為學生“一邊倒”的輿論影響而感到失望。再加上兩個“批判者”時不時圍著告訴我一些令人遺憾的“真相”,情緒有時候一下子就上來了。為什么事情沒有向我希望的方向發展?是我做的不夠好嗎?是不是我的方法有問題?還有什么其他因素在影響?
淡定從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這些成語,道出了心智修養的核心,也道出了解決不良情緒傷害的途徑。無論發生什么,相信自己,沒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