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孔子
1.
人每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期間很多動作都是由習慣構成的,據說人們日常活動的90%源自習慣。我們幾點起床,睡覺,什么時候運動,讀書,吃飯等等,很多都已變成約定俗成的習慣。
有一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習慣形成性格,可見習慣對人影響的重要性。優秀的人把更多好的行為和意識固化為習慣,變成潛意識,從而終生獲益。
2.
在巴黎一次有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參加的會議上,有人問一位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享有盛譽的學者的回答出乎意料:“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么?”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
這位學者的話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從小養成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30歲之前你培養習慣,30歲之后習慣成就你。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一輩子也用不盡。”
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他就會變得牢不可破。習慣是由一再重復的思想和行為形成的,具有很強的慣性。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滑向失敗的導火索。
習慣研究專家周士淵先生在知天命的年齡在一本書上看到,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野,來自不同的習慣。從此專心開始研究習慣,并稱習慣是自己的“救命良方”。他發明了“一分鐘傻瓜日記”,把每天要刻意做的事情寫在表格里,然后每天逐條實施檢查。從2000年開始,逐漸養成了168種習慣。
3.
如何養成習慣:
01.制定習慣養成計劃, 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列出想要培養的這個習慣對自己的重要性,想清楚自己為什么培養這個習慣。然后列出要培養這個習慣的難點是什么?怎么樣才能養成習慣?是否要給自己制定獎懲措施等等。比如想要養成早起的習慣:
? 重要性:每天有更充足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早上辦事效率更高;早點上班路上不堵車等
? 難點:冬天冷,被窩里舒適;晚上睡覺睡得晚,睡眠不足;要克服懶惰,拖延
? 計劃:晚上11點前睡覺;睡前定鬧鐘;鬧鐘一響別猶豫,立馬起床;賦予早上時間意義,去運動,去閱讀,早上班等
? 獎懲:成功堅持3個月,獎勵一部新手機
02.三個階段。“前三天”,“刻意,不自然”階段,需要刻意提醒自己,可能還會覺得有些不舒服。“前三周”“刻意,自然”階段,21天養成一個習慣,這時你已經基本覺得自然,舒服了,但是一個不留意,你還會回到從前。“前三個月”,90天鞏固期,這時已經變得自然而然,甚至一天不做,你會覺得不習慣了。
03.三定。定時、定點、定量。比如想鍛煉身體,要練力量,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練俯臥撐,如果想變成習慣,最好規定好時間,什么地點完成,每天完成多少個,一天要完成多少次。只有做到這三定,變成習慣的可能就會大大提高,要不然一忙起來,就有太多事情來擠占你的鍛煉時間。習慣培養計劃量化和不量化,結果大不一樣,一量化,你就會特別認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非實現不可,習慣就容易被養成。
04.獲得支持。在確定了自己希望養成的好習慣之后,可以把自己定的目標說出來,給自己承諾,也讓家人和朋友同事來監督自己,等于把自己的退路給切斷了。同事身邊的人知道你的目標后,也會更加理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特別是家人的支持。比如早上起來運動,如果有家人的支持,你養成習慣的可能就會增強許多,至少不至于給你制造障礙。同時朋友之間的相互鼓勵、互相支持,也會給予你力量,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自己想養成習慣的強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