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時力學習日志】
本訓練營:閱讀營·高級表達力
今日書籍:《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今日主題:2-3 縮小認知差距
學習日期:2020年8月26日
1、[我學]今天在課程中的收獲:
1.1諸慧說忽然覺得孩子才是真正的談判高手,特別會發現我們的目的。通過不斷的試底線,打感情牌,讓我們分心,最后談判失敗。還是原來是什么樣子,現在還是什么樣子。回想起自己的兒子,他也是把我吃的死死的,我下一步要講什么,什么是我的弱點,都能來套路我。(在演練中有例子)
1.2自由隊的冰青說得很有道理:我們現在組隊聽課打卡寫日志,就是她律的一種方式。如果沒有沒有宮主的責任感,帶頭作用,我想自己現在可能無法每天全勤打卡,各種的給自己找借口(工作累,孩子要照顧-批作業,狗狗要去遛,中午要午休。。。。。)。根本不會像現在這么帶勁心流感的寫日志,也不會主動自律讓隊內伙伴監督我每天18:00前打卡完成。其實時間就像海錦,擠擠總是有的。當你在繁忙的時侯,還能兼顧大部份,突然發現效率原因是這么被“逼”出來的。而且逼的還很開心,能量滿滿,05:00起床,馬不停蹄,還不覺得累,干勁十足。當時也是最小單位的時間,獲得了更多的收獲,所以才樂此不疲。
1.3認請差異無處不在:先關注對方的觀點(利器:提問*無處不提問)-讓對方說完(輕晚不要打斷TA)-最后才解釋自己的觀點。
(談判中的用詞要精確)
我們在生活中認知差異無處不在,就像預習中武小茉所說媽媽認為女兒到了要出嫁的年齡,而女兒覺得到了該嫁的時侯會嫁的。
喜鵲下班回來認為7點吃晚飯,已經算晚了,而她老板認為8點吃飯也沒事。
還有張蕓和她老公對自律的定義不同,所以說差異無處不在,我們需要關注對方的觀點。
麗君銷售公司產品的時侯總是用陳述的語句,擺事實,而不是用提問的方式,導致客戶不買賬。都需要我們用上談判的技能,縮小認知差距。
2、[我行]今天的刻意應用(可演練+反饋):
今天和兒子有這么一段對話,感覺我被他套路了:
背景是想問我要錢出去打籃球,如果直接說我肯定不同意。
兒子:老媽我寫完作業了。我現在可以去玩了嗎?
我:寫完就可以去玩了。
兒子:我決定不做個宅男了,出去打籃球。
我:啊,那太好了,這樣還能鍛煉身體。去吧
兒子:那需要你給我打籃球的門票錢。
我:好的,給,多少?
兒子:50,不過上次同學請的我,這次我得請別人,要多給50
我:說得也有道理,好吧。
兒子:打完籃球時會比較口渴,我還需要買水
我:再多給20吧
就這么被孩子套路了。今天看到收獲中諸慧提到這一點,才意識到,其實家長,經常被孩子給談判了。目標感特別強,最后才解釋自己的觀點,讓你不得不同意,最終達成談判。
我也要刻意的去實踐我的談判。讓兒子收拾自己的房間。
我:這二天你們老師要過來家訪了,可是我們家里有些亂,客廳媽媽忙得還沒有收拾好,你的房間好像更亂些?這可怎么?
兒子:老師要來家訪,媽媽求你一定要收拾干凈點,不然多沒面子。(關注對方的觀點)
我:最近事情太多了, 有可能今天晚上還得要加班,今天還是媽媽生日呢?生日也得加班,真是累死了。我好像沒有時間來收拾了。(解釋自己的觀點)
我:你看這如何是好?”你能告訴我為什么你的房間這么亂嗎?“
兒子:以后我吃完零食扔垃圾桶不就好了嗎
我:那好呀。目前誰來收拾房間,我想晚上回來很晚,你已經睡覺了。我也很累沒有精力收拾。你看自己的小房間是不用收拾就這么樣了?還是你自己先收拾到垃圾桶里,該整理的文具先整理好呢,媽媽明早這樣拖個地就OK了?(提問的方式)
兒子:猶豫了一會,那就我先收拾一下吧。
談判成功。
3、[我說]A、自問+自答/B、問崔律/C、想說的話:
A、自問+自答:
問:我為什么不能每天點評隊員日志?
答:在通勤的路上,避免看微信,以先刷小打卡為主。
4、[預習]p99利用準則。
(1)我的閱讀理解:面對強硬的談判高手。對方認為的客觀準則或你認為公平的準則,其實并非是真正合理的準則。
(2)我過去的成功與失敗栗子:
成功的栗子:面對現在疫情原因,很多公司裁員,老板會給予員工N+1的賠償,有的員工會認為公司必須要這么給,不然就是違反勞動法。其實公司可以有很多種辦法,減少,甚至不給,都是合理的。比如減薪,讓你自動走。
失敗的栗子:
我這么愛我老公,我老公應該也要這么愛我。這樣往往導致心里不平衡,產生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