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不明白,甄士隱、香菱兩人在紅樓夢中的安排為何?
今日看到有人小解黛玉,提及黛玉收香菱為徒,教她讀書、寫詩,才想明白,甄士隱對應賈寶玉結局,黛玉則同香菱命運,只不過在不同人身上,體會不同罷了。
英蓮的父親甄士隱出場就登“太虛幻境”,看到一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兩句話,大概意思一讀便知,但突兀放在開頭寫甄士隱這么一個人物關系是為什么?
甄士隱第一次遇到空空道人和癩頭和尚,記得他們指著英蓮給甄士隱說:“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這對僧道又說:“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
這兩句話把英蓮的命運已經總結完畢,元宵佳節后,英蓮走失,甄士隱家遭遇大火,家破人散。后甄士隱又在街道遇到僧道,隨之而去,給整個書埋下了一個未解之謎。
甄士隱這個人物到底要說明什么?
有人解讀,說是為了暗示甄賈這兩個家庭結局,總感覺解讀意猶未盡。
甄士隱從全文看,跟江南甄家沒什么聯系,但偏偏看見“真假”對聯的是他,碰上僧道的也是他,又在開頭就跟著兩人走了。這過程,結局,似乎都不簡單。
直到把黛玉、香菱兩個人物合理的聯系起來,才破了我心里的謎。
“真假”之說,除了暗示兩個家族的命運,還暗示了兩個人的命運——甄士隱和賈寶玉,這兩人最后都跟著僧道走了。
而呼應的兩個人,就是黛玉和香菱。黛玉是降誅仙草,香菱是凡夫俗子,黛玉命不由己,苦苦對抗,以死明志。
香菱經歷從小被人販子偷走,又經歷被呆霸王薛蟠搶親殺人,想來,人生的苦也吃的差不多了,可偏偏,老天不讓她安寧,沒過幾天安寧日子,被金桂、寶蟾凌辱,逆來順受。
好在她跟黛玉都喜歡讀書、寫詩,香菱跟了黛玉這個盡職盡責的師傅,人生總算有點愛好打發苦悶了。
可惜,黛玉、香菱兩人出場時,命運已經被安排好了。
有人說黛玉把一手好牌打爛了,但香菱除了是小英蓮的時候,過過幾天錦衣玉食的日子,后來手里無牌可打,都是任人擺布。
黛玉雖表面衣食無憂,可命運半點由不得自己,這也是她郁郁寡歡的根本原因。她想通過跟寶玉結合,一了相思苦,二解人生愁,但偏偏無父母兄弟做主,這點和香菱沒什么兩樣。
《紅樓夢》妙在,給人留下了無限猜想,這也是遺憾——書未寫完,不知曹公到底如何結局。
我們為書中的人遺憾,為這本經典未完成遺憾,這符合吊中國人追求團圓的胃口。
而黛玉的遺憾,是愛情之痛,人生不得已之痛,命運不可能因為你是誰,就偏愛。黛玉有才,有顏,有家世,但無父無母,心無所依。
香菱的委屈在于,受了那么多苦,命運除了給她美貌,后進才華,卻不肯施舍她安身立命的平凡生活。
黛玉心無所依,香菱也心無所依,兩個人不同命,同運,憑誰手里握的什么牌,最后都翻不出命運的手掌。
香菱的命運像極了底層的掙扎,可黛玉身居高處又如何,一樣有不盡人意之處。所以看命運,人生消極。仔細想,命運公平又積極。
人,越是不如意,越要掙扎,順風順水的日子,沒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