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我的旅行分享會結束,有一個小男生對我說,vicky姐,我想辭職去旅游。
幾個月后,我問他,現在怎么樣了?他說,好迷茫,比辭職前,更迷茫了。
對我說同樣的話的人,不止他一個。
去旅游可以,但是為什么一定要辭職?
工作和旅游,沖突嗎?
想要辭職去旅行的你,是否具備這三個能力呢:第一,掙錢謀生的技能(哪怕旅商能做到風生水起也是一種技能);第二:可以吃苦的勇氣;第三:自律。
我身邊很多旅漂——做得還不錯的旅漂。她們能吃苦也有想法,懂得經營自己,勤奮自律,并且一直沒有放棄學習。
我身邊還有一些旅行家,也就是各大媒體的簽約旅行作者旅行攝影師之類的。做得好的可以出書可以有各種媒體的邀約。這種,攝影技術要夠強,文筆要夠硬,還要有好體力,能扛著各種攝影器材上山下海。畢竟寫作和寫文在現今已經成了全民藝術,不是出類拔萃的,都很難脫穎而出。
現在各類旅行公眾號和app層出不窮,看得太多已經審美疲勞了。說到這里,真的挺感謝還沒有取關我的讀者。
另外還有一種人,他們通過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閱歷,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或有了掙錢的技能,即使不工作,生活質量也不會下降。他們辭職去旅行,不是逃避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而是換個生活狀態。
以上三種,都是適合在路上的人,如果你也具備那些條件和技能,再放下一切,去世間浪蕩吧~
剛畢業的時候,我會去窮游,一方面是自己能吃苦,另一方面,其實是自己經濟能力達不到。
畢業幾年后,我也可以窮游,而此時,窮游對于我來說只是一種體驗,而不是唯一的選擇了。
這幾年工作能力的提升,相對應的是經濟收入的提升。后來的自己,可以去住多人間的青旅,可以去做沙發客,也可以去住海景房;可以只去身邊的城市走走,也可以飛去更遠的地方旅行,還可以在旅途中,為更多有需要的人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這種工作能力的提升,不是說出去旅游玩幾個地方就能打怪升級的。對大部分人來說,我們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在社會職場中走過一番,比出去旅游一趟,提升得更快。
在選擇辭職旅行的時候,其實就是選擇了一條不常規的路,走這一條路,一定要靠多元化的能力來支撐。這些能力的來源,就是學習。
溝通技巧應變能力以及積極向上開朗的心態,這些都是所謂的“軟實力”,除了這些,一直保持學習為自己增值或者保值也很重要。
學習花藝/烘焙/語言或者其他各種都好,哪怕多學一點點,在那條不常規的路途上,能走的方向也會多那么一點。
一無所有只想辭職去追尋遠方的你,如果把精力都花在應付路費和生活費這件事情上,學習這件事,就要先靠邊站了。
一邊保證自己的生活,一邊去學習,一邊去旅行,這才是我所認為的最好的平衡生活的方式。
我每年,大概會去一到兩個國家旅行,國內也常常飛這兒飛那兒。有時候在國家法定假日前后請個一兩天假跑出去,有時候一個周末也要跑出去。
我的工作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清閑,相反地,我可能比大多數人都要忙。
旅行的時候不停接電話是常態。時常有很緊急的case等著我去處理去解決,沒有人可以幫我。因為能對我客戶負責的,只能是我自己。
在墨西哥的凌晨兩點,我在接電話;飛機起飛前的幾分鐘我在接電話;甚至在尼泊爾地震奔跑的時候,我還在接客戶的電話。
“這樣怎么能玩得好?”
工作幾年,我已經習慣了,電話里溝通完事情,轉過頭我就會去看風景吃美食。
能解決的就盡力解決;需要等結果的那就等;不能解決的,反正都不能解決,那就速度結案然后把這個case跳過。這種能力,我已經被鍛煉出來了。所以每一次的旅行,我都玩得非常盡興。
我非常非常熱愛旅行,但是,我不會為了旅行而放棄工作,我可以換工作,但是我不能放棄工作。
哪怕是要換個生活狀態,也要在確認自己有能力維持穩定收入的情況下再去做這件事情。
保持收入,這樣才能說走就走,才能為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負責任。
正是因為熱愛旅行,我才更需要一份能掙錢的工作。我需要它的支撐,才能在未來,走得更遠。
渴求自由的我和你,難道對我們來說,自由二字真的是“說走就走”這么簡單嗎?
所有的“說走就走”,都是因為自己有能力“想回就回”。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身體自由和心靈自由。? 而這些所有自由的前提是——財務自由。
辭職旅行,挺酷的;辭職旅行還能保持生活的質量,更酷~
首先,做到人格獨立經濟獨立思想獨立,而后,在我們的旅途中,才是真正獨一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