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我的“睡覺氣”所賜,現在開始學著一個人生活。
很多人都有起床氣,我沒有。但是,我有“睡覺氣”,就是晚上因為說話聲或是其他聲音睡不著會很來氣。
早些年我還沒有這樣的感覺,因為高中宿舍紀律超級嚴,雖然十幾個人睡一間屋子但是晚上幾乎沒有任何聲響。
大學的氛圍果然不一樣,半夜一兩點都還在鬧騰,除了偶爾的提醒真的無能為力,越來越適應不了。感覺好慘,現在回想起來都心疼自己,忍了太久了。
無數次在晚上11點多至凌晨2點多之間思考一個問題:要是能有一間自己的屋子就好了。
現在還沒畢業,好在已經確定了工作,每月都有幾千塊錢固定工資,在網上隨便找到一個房東,就很興奮(沖動)地租了房。
大概心里驚慌害怕了兩天,尤其是在當天晚上被室友的言論嚇得失去了做任何事的心情,包括吃。
室友們的觀點是:
1.要看房產證。防止房子已被賣出,而自己到時候被趕出去。(我是在閑魚找的房源,顯示房東直租,就沒在意這個,事后也是挺后悔沒有在剛開始就確認好,后怕了好幾天)
2.簽完合同交完錢后一定要拿到鑰匙。(我當時因為有朋友心情不好約我去吃飯就急著走,沒讓房東帶我去辦門禁卡,也忘記拿鑰匙,還跟房東說我先不用)
聽完這些我有點崩潰,難道剛掙來的第一筆工資就要被騙了嘛……
或許聽了這兩句話會好受一點:
“最壞也就是被騙三千多塊錢,有最壞的心理準備,期待事情會往好處發展”
“世界上騙子沒那么多,被你遇到的概率就更小啦”
到底是社會閱歷不夠,聽了這兩句還是不能安心。
以下是我提前注意到的點:
1.根據自己的工作地點和經濟實力租房。一般是工資的三分之一,離公司半小時以內的路程。很多都是押二付一,也就是說一開始要交兩個月的押金和當月的房租,即三倍房租,到期退押金。
2.考慮一下安全問題。我之前是不考慮住城中村的,怕不安全,但這次因為可以一個人整租,價格才1000多點,設備齊全,欣然同意。記好報警電話,學一些防身知識,別太晚出門。
3.設備是否能滿足自己需求。空調、熱水器應該是必不可少,冰箱、洗衣機、廚具就看個人了。如果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每月多花一兩百配置也是值得的。
4.光線問題。最好選擇有光線的地方啦,不然老感覺自己在小黑屋,陽光能讓生活更有氣息。
5.簽合同。水電費、物業費、網費等都提前問清楚。
6.隔音效果。這個在看房的時候就可以感受一下,如果需要較為安靜的環境就要選隔音效果好的房子。
7.周邊配套。購物、交通、醫療、健身是否方便。
目前還游離在轉租出去并找其他的房子和在這里住夠半年至合同期滿搬走這兩種選擇之間。
如果是后者,我預感自己必將自學一身技能去迎接這并不太順利的生活。
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