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總是面臨很多選擇。有人說,作出正確的抉擇,就能讓人生過得更好。大多數人都深以為然。但是怎樣讓選擇變得更好?其實,誰也不知道具體的答案。
時至今日,你可以說馬云當時的選擇做的非常棒,因為現在的阿里發展的非常好。但當時,沒有人知道事情到底會發展成什么樣子。
有人說,郎朗的父親,給了他最正確的教育方式,讓他真正成為了全世界矚目的鋼琴家,但當時,沒有人知道他父親傾其所有帶著他到北京求學所度過的那段艱苦歲月是否值得。
人們都喜歡當事后諸葛,但是事情發展的當下,選擇的正誤往往無法知曉。那選擇是否正確還重要嗎?
重要的并不是選擇,而是你知道自己還有路可選
佛家常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講的是因果輪回,有因必有果。你這輩子做的事情,也許是上輩子未完成的劫難。這種因果論看似很合理,但其實細想想,也都是人們為了合理化現實而構想出來的“假設前提”。
因為,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做未知。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會變成什么樣子,以后過什么樣的生活,其實都是未知數。而正是這些未知,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那樣豐富多彩,正是這樣的未知,才讓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基石。
于是有人說,我們的過去,其實決定著我們的未來,只有選擇正確了,才能有正確的發展。但從邏輯的角度來講,這么說并不正確,過去帶給我們的結果的確會影響未來但不會決定未來。
心理學,喜歡從原生家庭的角度去解讀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去揭示一些人行為的原因。
一些心理問題經過解讀,很多時候,都被引導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上來。而想要改變原生家庭,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是四個字:無能為力。因為你改變不了你的父母,你改變不了過去已經發生的生活。
于是,有些人長著長著,就已經無力去抵抗,他們把那叫做命運的安排。他們掙扎著,卻唯唯諾諾的,低頭繼續生活。潛意識里,那些我們對過去的無奈、憤怒以及對自己的憐惜,因為錯誤的分析而逐漸壓抑。你以為自己以及無路可走,但那可走的路其實還都有跡可循。
心理學告訴我們,很多行為的原因可能會歸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要想改變卻不一定要從原生家庭開始。你所要做的,其實只是打破自己信以為真的思維限制。相信你有路可選,你才有可能真的去尋找出路。
互聯網信息發展得越快,我們知道的就越多,很多刻板化、固定化的思想就愈發的被松動。曾幾何時,老人們說,三歲看老。說的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他長大以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原來我們總是認為老人們說的話都是經驗之談,肯定是有道理的,但現在,你真的還這么認為嗎?
三歲看老,的確是經驗的總結。但在經驗傳遞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就變成了下一代思想的禁錮。如果一個孩子對自身沒有明確認識的話,很容易就會活成別人眼中一成不變的樣子,老話也終究會一語成讖。
這么看來,知道有路可走,才是變好的開始。
重要的并不是選擇,而是在一條路上好好走下去
很多人總是害怕自己的選擇不夠正確,認為別人的選擇總是比自己選擇的好。所以做事總是三心二意,吃著碗里的還看著鍋里的。就像那些頻繁跳槽的人一樣,一年可能跳七、八份工作,卻沒有一份工作做得專、做的長。在當下這個社會,雖然人們換工作的頻率會很高,但是不斷的盲目換工作,其實并不能夠讓你體驗更好的生活,反而會擾了你原本方向。
很多事情都不會一蹴而就,事物發展的過程往往都是一個階段,再加上一個階段,不斷循環往復,才會得到質的改變。哲學上也講: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正是如此。
如果你決定想要過安安穩穩的生活,不求大富大貴,只求每天正常作息,那你最起碼要知道,自己在找工作的時候,要找什么樣的工作?自己嫁的人,要是什么樣的性格?然后一直這樣積累自己想要的人或物。
如果你決定了,你想要過一個不斷成長的人生,不斷去拼搏,不在乎漂泊,那你就要去學習很多新的知識,要明白更多的技能和知識。
人的一生可能會換很多次工作,也會遇到很多個所謂人生的岔路口。有人信誓旦旦地告訴你,一定要做好一個選擇,這樣,你以后的路就會好走很多,但卻很少有人,繼續告訴我們,做選擇了以后應該怎么走。去關注選擇而不注重腳下的路,很容易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在一條路上,或者會跑,或堅定或徜徉;或者不斷鍛煉能力,或者活的輕快,享受生活;不同的做法,路的終點,其實也不相同。
生活并不像數學題,都有一個最終的標準答案,它更像是哲學的思考題,像是個開放性問題,可能會有很多種答案,你活得開心即可。
在馬斯克的火箭沒有升空之前,人們根據經驗不斷的反對,沒有人認為,一個非國家的組織,可以生產火箭,把它發射升空,最終還能收回來,但他做到了,我們稱之為,奇跡。
在中國的高鐵,沒有籌建之前,沒有人能想得到,從北京到上海,除了飛機以外,還有一種交通工具,可以把,兩地交通的時間,變成四個半小時,從來沒有人想過,高鐵可以讓中國在某一天實現珠三角,長三角,或者是京津冀城市圈,每兩個城市之間的通勤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世界上,沒有國家做得到。如果你只看經驗,那你也做不到。中國做到了并不是因為我們知道,這條路肯定行,而是我們想要讓這條路暢通,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們稱之為:中國夢。
在一條路上一直走,其實沒有人會知道,路的盡頭是萬丈深淵,還是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但無論如何,只要你認真的走下去,堅持走好每一步,解決眼下遇到的很多困難,未來的方向就會由模糊變得越發確定,由不確定,變得逐漸清晰;由清晰最終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所以,要想達到你心目中的目標,并不是說,你一定要看到有個人曾經達到過,看到可能性,你再往那走。而是知道你想要的樣子,然后不斷的去,尋找并構建到達那兒的路。說白了就是有路就走,沒有路創造路,也要走。
機會,總是會給那些,有膽量大步向前邁進的人。
要想好好走,你要抓住一些工具和方法
人們總是富有創造力的,這種創造力,超越一切生靈,來自于自然界,卻也超出于自然界。有了這種創造力,人們發明了工具,開始制造汽車,開始研究計算機網絡,現在開始研究人工智能及其算法。這種創造力,讓未來的不確定性更強,卻給了我們通向未來,更加方便的工具和方法。
現在的世界變得實在是太快了,當你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很多人已經走到了某一個領域的尖端,在那個領域上,似乎就沒有其他人的立足之地了,如果你也想要到達那個位置,那么我們也許,應該像用激光打水中的魚一樣,打一打偏上的位置,這樣你才能真正打中你想的獵物,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怎么才能真正打中獵物呢?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并且善于使用一些工具。
古語說,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如果你想走到科技前沿,你要去聽科技付費分享和講座,去學習最尖端的研究和技術;如果你想把握服務業的某種商機,你需要去分析用戶的心理,去網上尋找那些能夠為你提供大數據、用戶行為的網站和app,去學習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去了解心理學,并將行為和心理學理論建立關聯;如果你想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那你就需要去了解,金融方面知識,去考相應的證書,也學一學,機器學習在金融領域的一些具體操作,當你能知道并且指導計算機在金融領域進行分析和應用的時候,你不僅解放了自己,也趕上了下一波科技發展的熱潮。
總之,目標高一點,找到能夠打好激光的工具,你就會贏得更好看。
是正確的選擇,還是讓選擇變得正確,相信你已經有了答案。
在這個未知的世界,一切都在變化,唯一明確的就是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過得更好,對嗎?
為了這個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