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重慶四日游,要說最難忘最喜歡的景點,還屬武隆的天生三橋、天坑地縫無疑。
天生三橋、天坑地縫均被仙女山群峰環抱,是個名符其實的人間仙境。
仙女山
仙女山,果真名不虛傳。山底望去,煙嵐云岫,山色空濛,云霧飄飄繚繞之間,自有一股仙女超然出塵,飄逸靈動的天然神韻。
導游說我們的運氣不錯,因下了一夜的雨,山間的景色會更美。這話更引得我們躍躍欲試,只求趕緊上山。
蜿蜒公路盤山而上,坐在車內,更比山下覺得青山翡翠,輕云出岫。裊裊的云霧飄飄然,和我們一同游走在山巒疊嶂間,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真有一種置若仙境的錯覺。身在山中,明顯感覺水汽更足,不僅空氣清新濕潤,就連樹木也青翠欲滴,自帶一股水靈勁兒,特別惹人憐愛。
也不知在山間轉了多少個彎,就在我還沉迷于山間的絕佳景色不愿醒來時,大巴已到達第一個景點:天生三橋玻璃眺望臺。(此景是自費項目,不含在一日游費用之內)
天生三橋玻璃眺望臺
常在網上看到游客在張家界玻璃棧道凹造型的照片,從沒有切身體驗過,這次總算體驗了一把“心驚肉跳”的極限感受,哈,只能說太酸爽了,誰去誰知道!
至于有多刺激,請參照以下數字,盡情發揮你的想像:眺望臺海拔1200米,向外懸挑11米,距離懸崖底部垂直高度280米。
戰戰兢兢蹭上去,總算勇敢跨出第一步。
極目遠眺,煙雨迷蒙,群峰聳立,黛青的山頭,天間共一色,引得游客們紛紛搶占最佳位置拍影留念。
雖然極力忍著不往下看,但還是忍不住往下瞟了一眼,一開始那幾秒就覺得“一覽眾山小”,再看,就開始頭暈目眩,整個腿發抖。后來,上來的人越來越多,就感覺玻璃臺在微微晃動,嚇得我趕緊往回返,也不敢邁大步,抄個小碎步,就一點一點往岸邊回去了。哈,看來心臟還不夠強大!友情提示,心臟不好的人最好別上!
看游人越來越多,大家拍完照,就抓緊往天生三橋景點趕,兩個景點相隔很近,坐大巴2分鐘即到。
天生三橋
天生三橋,作為張藝謀《黃金甲》唯一外景地,“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它的瑰麗壯觀,巍峨雄偉自是不必說。到了這里,目之所極,皆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艷絕倫之作,除了倚天長嘆,我們只覺世間的一切語言和圖像皆不能形容出它的一二分。
天生三橋,故名思議,就是天然形成的三座橋,而“三硚夾兩坑”就是它最大的看點。區區數百米之內,就有三座宏大的天生石拱橋和兩個巨型的由塌陷形成的天坑,而坑與坑之間橋洞相望,橋與橋之間以坑相連的景象,在全世界也屬罕見。
游玩天坑的路線就像走一個大大的“U”字,先往下走,再走平地,最后再往上爬。導游還告訴我們一個至關重要的點:如果半途迷路,和大部隊走散,就只管沿著水流的方向一直走,一定能找到出口。地縫也一樣。
路線1:“U”字的一豎
入門開始,就沿階而下。苔痕濃淡,臺濕階滑,走了一段臺階,總算到達觀光電梯。80米高的觀光電梯會把我們送到幾百米以下的地下,給我們省了不少勁。
如果說以前總是在爬高登頂,享受的是登至山巔的成就感,那這次的行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探訪的是山谷的絕妙幽境與萬壑相隨的不同體驗。
路線2:“U”字的一橫
越往下走,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群山環繞間,滿目的樹木蔥蘢,修竹搖曳,百泉飛濺。
而三硚兩坑,懸崖萬丈,壁立千仞、或如雄鷹展翅,直沖云霄,或如寶刀出鞘,冷光閃閃,或如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皆此種種,一步一景,美不勝收,真乃“別有天地非人間”,讓人留戀忘返,不忍歸去。
路線3:“U”字的一豎
徜徉于青峰翠嶺,飛泉流水之間,時間飛速而過。為了節省時間、體力,還是選擇坐觀光車出去。一上去,馬不停蹄就往龍水峽地縫飛奔而去。
龍水峽地縫
龍水峽地縫全長4公里,壁陡峽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奇觀,我們可以盡情地享受地下穿行的樂趣。
地縫的游玩路線是“L”形,先往下走,再走狹谷、地縫。
行于山上,幾步之內,便見蒼林翠木之間,一帶清流從山間曲瀉而下,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一聽見溪水聲,我更興奮了,趕緊坐觀光電梯直下山底幾百米。
崇山峻嶺間,我們在一條狹長幽深的地縫里逶迤穿行。其間,時而有怪石崢嶸,時而有泉水叮咚,時而有飛瀑直瀉。而我們一會兒低頭躬腰穿山而行,一會兒飛跑躲避濺出的水花,一會兒又駐足觀賞流水落花,明澗湍急。
如果說,天生三橋看的是山的壯麗偉岸,那龍水峽地縫賞的便是水的輕靈俊逸。
在地縫里,總有一種“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感覺,到處都是飛瀑流泉、急流深潭。走在半路,頭上、身上都淋得濕濕的。
就這樣,天生三橋,天坑地縫游覽完畢,完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