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個青春期的大男孩心理輔導時:說了一句話:“你的爸媽很愛你,愛你的程度超過你的想像,只是他們不懂如何表達,不懂如何教育你”……孩子灰暗的眼神亮了一下。隨后條件反射般地搖頭,苦澀地笑。應該是不相信我說的,或者說:很愿意去相信但只相信了幾秒。
如果此時是換成孩子的父母鄭重地說:“我愛你”時,我想孩子的眼睛會更亮更久,甚至晶瑩濕潤到哭,這是喜悅的哭,這是被愛的哭,這是委屈的哭,這是釋放的哭,這是真正的哭……
緣于原生家庭父母相處的模式和愛的表達,有些年紀的70,80后甚至90后為人父母也不習慣愛的表達,愛說不出口,只是隱藏在心底很深很深。但在歲月如梭,齒唇也會相碰的柴米油鹽中,要讓對方特別單純的孩子來說,確認父母是愛著自己的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內心對白
“孩子:爸爸媽媽很愛你,但體現在心底,爸媽可以為了你去死”,但說出“我愛你”卻難于登天,甚至比“去死”更難,你要爸媽做什么都可以,除了說出這個。 可是,爸媽,我還小我也不需要別的物質,這些對我是錦上添花。唯獨這個愛我,我只要這個,這個愛的表達對我太重要,我要確認你們是愛我的,爸爸媽媽:你們愛我嗎?我不確定。因為: 你們心情好時是的,你們不說出來,我有時候能感受到,但有時感受的卻是你們對我的不滿、不愛,這時的我應該是很不可愛的;這時雖你們口口聲聲說是為我好,我卻很迷茫,為什么一定是這樣才能是對我好。你們的善變、你們的不穩定,我糊涂了,還是你們說出來我才能相信我是可愛的,讓我能安心在快樂成長和學習知識上,你們最好經常表白,以抵消你們不開心對我的傷害,讓我迷惑。
二、孩子獨白
粑粑麻麻:你們真是愛我嗎?你們是愛我這個人還是我的成績?還是我的聽話?還是你們眼中我的“乖”?因為當我成績達不到你們的標準,我沒有聽你們的話,我不“乖”時,你們明顯的在生氣,言語冷冰冰,氣氛很壓抑,家里烏云籠罩,我怕這種時刻,此刻我很懷疑我在家里是不是多余的?是不是因我家里才這樣?我不想你們因我而吵架,心里太難受。此刻:我多么需要回味你們對我愛的宣言:我是可愛的,我是值得被愛的。
三、愛是后盾
孩子的感知能力是很強的,但解讀能力是很弱的,這其中主導因素是孩子單純和簡單,同時閱歷和經驗少。特別對于年齡還小,這時父母是一切的小朋友來說: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是需要經常性地給到孩子,讓孩子在愛與(父母控制不住脾氣時)對孩子有負面情緒和行為時,孩子在選邊還是能選到愛這邊,讓孩子在日月無情中還能有愛的信念支撐,感覺到能量,這就需要愛的厚度。
四、壓力的父母
沒有信仰的時代不好過,也不好玩,全民陷入攀比的癲瘋時刻,孩子從小開始就進入一場軍備競賽中,你家兒子上超強記憶,她家閨女上天才主持等等,不上好像對不起孩子,對不起自己家有多“毛爺爺”的紙張,對不起這個時代,對不起負責的心理,對不起父母的稱號,對不起我們是新時代“負責的父母”的典范,父母希望自己在前,孩子也能不落人后!
五、壓力的孩子
經濟好了,人們有錢了,野心也大了。小時候的苦日子捱過,沒有條件。現在條件好了,就寄望于孩子,條件好了,給你條件,不需要的也給你,反正就是:該的不該的條件我都給了你,我盡責了,剩下就是你要對得起我負的責,考上大學是標配,橫下一條心,考上211;? 不是985,都說不出口。照顧是孩子的未來還是自己的需要,真是說不清。
六、愛的保障
浮躁的朝代,壓力無處不在的時代,如果父母無法改變思維,無法跳出環境,轉壓力給孩子或無法為孩子分擔壓力,那么:為了孩子心理更健康,請您們多多給孩子說句: 孩子:“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