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愛好者,有用的拿走!
1、【筆墨技法】凡學書字,先學執(zhí)筆,若真書,去筆頭兩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下筆點畫波奈屈曲,皆需一身之力送之。
? ——東晉·衛(wèi)鑠《筆陣圖》
2、【入門要訣】學書無他道,在靜坐以收其心、讀書以養(yǎng)其氣、明窗凈幾以和其神,遇古人碑版墨跡,則心領(lǐng)而神契之,落筆自有會悟。斤斤臨摹,已落第二義也。
? ——清·梁同書《頻羅庵論書》
3、【筆墨技法】書之大要,可一言而盡之。曰:筆方勢圓。方者,折法也,點畫波撇起止處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圓者,用筆盤旋空中,作勢是也,圓出臂腕,字之筋也。
? ——清·朱履貞《學書捷要》
4、【筋骨血肉】筋骨不生于筆,而筆能損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減之。肉托毫穎而腴,筋籍墨沉而潤。腴則多媚,潤則多姿。
? ——清·笪重光《書筏
》
5、【形神氣韻】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zhì)次之,兼之者可紹于古人。
? ——南朝·王僧虔《筆意贊》
6、【筆墨技法】字劃承接處,第一要輕捷,不著筆墨痕跡,如羚羊掛角。學者工夫精熟,自能心靈手敏。然便捷須精熟,轉(zhuǎn)折須暗過,方知折釵股之妙。暗過處,又要留處行,行處留,乃得真快。
? ——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7、【筆墨技法】墨不旁出,為書家上乘。
? ——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8、【入門要訣】觀能書者,僅得數(shù)字揣摩,便自成體。無他,專心既久,悟其用筆,用墨及結(jié)體之法,供我運用耳。
? ——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9、【筋骨血肉】書法趨骨力剛健,最忌野。
? ——清·梁巘《學書論》
10、【形神氣韻】真在內(nèi)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
? ——《莊子》
11、【入門要訣】麓臺云: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無入路。故初學必以臨古為先。
? ——清·秦祖永《繪事津梁》
12、【筆墨技法】黑圓而白方,架寬而絲緊。黑有肥圓細圓曲折之圓,白有四方長方斜角之方。古今書家,同一圓秀,然惟中鋒勁而直,齊而潤,然后圓,圓斯秀矣。
? ——清·笪重光《書筏》
13、【形神氣韻】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
? ——宋·沈括《夢溪筆談》
14、【入門要訣】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莊子》所謂目擊而道存者也。
?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15、【入門要訣】隸書不難于方整,而難于渾厚。
? ——清·江瑔《隨山館藏漢碑題記》
16、【入門要訣】旭常云:或問書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執(zhí)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其次識法,須口傳手授,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變通識懷,縱合規(guī)矩;其次紙筆精佳。五者備矣,然后能齊古人。
? ——唐·蔡希綜《法書論》
17、【入門要訣】初學不外臨摹。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臨摹既久,則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變通。
?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18、【入門要訣】臨摹古人不在對臨,而在神會,目意所結(jié),一塵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議。
? ——明·沈灝《畫塵》
19、【形神氣韻】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若模象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乃不知書者所為耳。
? ——宋·蔡襄《宋端明殿學士蔡忠公文集》
20、【筋骨血肉】骨豐肉潤,入妙通靈。
? ——清·馮武《書法正傳》
21、【入門要訣】旭常云:或問書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執(zhí)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其次識法,須口傳手授,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變通識懷,縱合規(guī)矩;其次紙筆精佳。五者備矣,然后能齊古人。
? ——唐·蔡希綜《法書論》
22、【筆墨技法】學有規(guī)矩,字有體法;不然則筆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 ——《永字八法》
23、【筋骨血肉】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
? ——北宋·黃庭堅
24、【形神氣韻】書之心,主張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筆端,未形之相也;書之相,旋折進退,威儀神采,筆隨意發(fā),既形之心也。
? ——明·項穆《書法雅言》
25、【筆墨技法】橫不能平,豎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終不能工;分布不工,規(guī)矩終不能圓備;規(guī)矩有虧,難云法書矣。
? ——清·笪重光《書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