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大凡中國名勝,美妙絕倫,各有千秋:比如南京,六朝古都,折戟沉沙;西安,漢唐天下,東方神話,歷史底蘊厚重。比如四川九寨,云蒸霞蔚,風景勝畫;云南大理,蒼山洱海,天羨光華,秀麗風景迷人。而若論人文和自然相互成就,相得益彰,自是首推杭州西湖了,“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青山環繞,碧水寒潭,吸引著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足夠成就千古傳奇故事,吟就萬年流轉詩情。
? ? ? 到西湖的第一站,最先看到的竟是棲霞嶺岳王廟,雖然岳飛的悲情故事,聞之者無不扼腕痛惜,卻也為婉轉動人的西湖,增添了一絲金戈鐵馬的陽剛之氣。 南宋初,金軍一路南下,企圖一舉滅宋,中興名將岳飛率領岳家軍揮師北伐,一路所向披靡,收復大片河山,眼看要將金主完顏兀術直搗黃龍之際,趙高宗卻和秦檜密謀,一天連發十二道金牌,迫其班師回京,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于風波亭,直到宋孝宗紹興三十二年,才為其平反,以禮改葬棲霞嶺。最悲不過英雄末路,當年項羽兵敗烏江,后人還會感慨其“時不利兮騅不逝”,更何況是精忠報國的岳武穆,“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南宋是中國封建王朝中除晚清以外,最沒骨氣的一個朝代,卻出現了最多的愛國志士。有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有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總覺得這個朝代對不起這些人的鐵血丹心。
? ? ? 沿湖往前走,便是西泠橋畔錢塘蘇小小墓。提起蘇小小,錢塘人家無人不曉,除了她的才貌雙絕外,還因為蘇小小的故事留下的,不只是她和阮郁之間那段“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的愛情故事,還在于她對人生的通透釋然。當年和蘇小小情根深種,相約終身的阮郁,被父親帶回家后就再也沒有回來,蘇小小也并未沉溺其中無法自拔,而是以一種曠達閑適的方式,每天乘油壁車,環游西湖,寄情山水,快樂悠然。甚至后來十九歲芳齡,重病纏身,命在旦夕,卻覺得死于青春年華,可給世界留下一個最美的形象,乃是上天對她最好的成全。由此,便不難理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內心厚實的飽學之士,千百年來會對蘇小小這么一個妓女推崇備至,原因在于,蘇小小雖只是身份低微的錢塘藝妓,身上卻也有著那個時代特有的名士風骨,“唯大英雄真本色,是真名士始風流”。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卻也涌現了一大批足以閃耀青冊的獨立人格:曹植,嵇康,阮籍,謝安,王羲之,陶淵明,無一不如雷貫耳。蘇小小,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而這是一段個人大于時代的歷史。
? ? ? ? 從西泠橋再往前走,便到了白堤,我就上了孤山,不錯,就是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角低”? 的那個孤山,當年“江州司馬” 白居易被任命后杭州刺史,可是帶著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來的,到了之后,卻心情大好,與杭州的湖光山色開始了談情說愛,為當地居民辦了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實事,杭州人為紀念他,便把他詩句中“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杭州白沙提改名為“白公堤”,也就是現在的的“白提”。在白堤上走過了“平湖秋月”,遠遠地望了一眼斷橋,怕時間不夠,我便折了回來,主要是因為太喜歡蘇東坡,到了西湖,無論如何也要走一走蘇堤。
? ? ? 終于,帶著對蘇東坡的崇敬和喜愛,我開始了在蘇堤上的漫步,時間已然是仲秋時節,堤上依然楊柳依依,郁郁蔥蔥。蘇子詹一生兩次赴任杭州,第一次是在出仕后不久被任為杭州通判。后一次是在已對政治心灰意冷,為君臣兩全,自請外放,最后以龍圖閣大學士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可這這一次,面對的卻是一個更加滿目蒼夷的西湖,旱不能灌,澇則成災。政治失意的蘇東坡重新開始做起了十六年前沒來得及的修復六井,疏浚西湖的工程。先是在今湖心亭一帶全湖景深之處,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圍內養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后來演變為了西湖著名的“三潭印月”。又發揮他藝術家的天才,把疏浚出來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了一條溝通西湖南北岸的長堤,全堤遍植桃柳和各種花草,每逢春至,桃紅吹柳綠,細雨點花紅,便是西湖又一勝景“蘇堤春曉”,至此,六井通,西湖暢,清水全城,并且還寫出了吟詠西湖最美的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從此,西湖又叫西子湖,所以,杭州人民至今感念蘇東坡。難怪當時北宋最好的皇帝宋仁宗在蘇軾進士及第的時候,就說過這是他為子孫后代選的太平宰相,只可惜他的子孫沒有一個有慧眼的。蘇東坡的才華絕對不止在詩文書畫上,他是有宰輔之才的,就算后來一直被貶到了海南島,他也在身體力行地為當地百姓做著力所能及的貢獻。后來有人在宋神宗面前把蘇軾和李白相比,連宋神宗自己都說過,蘇軾有李白的才華,但李白沒有蘇軾的學問。盡管他把蘇東坡一貶再貶,但還是不得不從心底承認,這個人是他們這個時代的驕傲。
? ? ? 江南的好山好水,最易滋生凄婉動人的愛情傳說。中國最著名的四大愛情悲劇有兩部與杭州有關,《梁祝》和《白蛇傳》,尤其是《白蛇傳》就是以西湖為故事背景設定。其實我并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愛情故事,當年白娘娘為愛排江倒海,水漫金山,最終被壓在雷峰塔,不知后來雷峰塔下的白素貞可曾后悔過?要知道,五月端陽節的雄黃酒,可就是許先為試探她而讓她喝的啊,愛情中有了身份地位的忌諱,便不再純粹美好。還記得以前有人問過我,梁山伯是怎么死的?我脫口而出是笨死的,同床共枕三年,都沒發現英臺是女郎也就罷了,十八相送,長亭又短亭,英臺處處暗示,時時點撥,都沒有點化他,愛情的美好在于心有靈犀,這樣的男子,英臺那般聰慧玲瓏的女子遲早要被他氣死的,更況且,任何愛情也不該以超越親情為代價。與此相反,我更喜歡發生在杭州的一段真實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那便還是之前的蘇東坡與他一生的紅顏知己,后來的知心愛人王朝云的故事,于蘇東坡來說,朝云是那個既驚艷了時光又溫柔了歲月的女子。“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我不知道,蘇東坡為王朝云作的這首詞是否是他們當初在杭州相遇的情景,但 我知道他們的這段感情應該是幸福的,于朝云來說,能嫁給自己最景仰喜歡的人,即使是低到塵埃里,卻也要從塵埃里開出一朵花來吧。而對于蘇東坡,此生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只有她才會懂得他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吧,所以,他們在一起后,蘇東坡教朝云讀書作詩,乃至朝云也終成一歷史上著名才女,而朝云此后也一直陪著他走到惠州,直至最后埋骨他鄉,朝云去世之后,東坡詞里,便多了浮生如夢之感。
? ? ? 杭州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來到了宋城,主要是想要看看宋城內的柳永風月閣,坐在閣里書案上,面前放著的就是宣紙上揮毫潑墨的《雨霖鈴》。東坡曾遇一幕士善歌,因問曰:“我詞何如柳七?”幕士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遂反問“漸霜風凄緊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如何?要知道,蘇東坡對自己的才學可一向是自視甚高的,卻愿意承認,柳永的詞作與他是不分伯仲的。不得不說,這位才華橫溢的大才子,一生最是情場得意,官場失意。當年他因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被厭于當朝帝王,特批“且填詞去”,從此無緣于科舉,便自嘲“奉旨填詞柳三變”,做了“詞中才士,布衣卿相”,一生窮困潦倒,至死后身無分文,是身份低微的藝妓們,感念于他的詞情,自發匯集京城“眾妓合金葬柳七”,據說當時杭州城內,各大青樓妓管的當紅頭牌,半城縞素,唱著柳永詞,送別她們的柳七郎,轟動全國。而今,他的那首當初因為寫得太好,以至于引起金主完顏亮覬覦之心的《望海潮》,早已成了杭州的名片,這世間終于有了柳永的一席之地,只是時間早已過了千年。
? ? ?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翻滾,南宋繁華的臨安城,逐漸掩映于世事變遷的滄海桑田中,風煙俱凈,人書俱老。如今嶄新的杭州,正以她明媚妖嬈的姿態,迎接著四海賓朋,八方來客。? 時值祖國母親七十華誕之際,我在加了幾天班之后,抓住小長假的尾巴,給自己來了一場浪漫的杭州之旅,更深切地感受到這盛世,已如人所愿,如今山河錦繡,河清海晏!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