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生寫作課第四次作業——
如果只看書名,我不覺得他們的愛情有多傾城,因為讀的時候,我只是在他們各自的想法里走來走去,覺得很累。
換個思路,他們的愛情就像飄搖欲墜的城池。
以傾一座城為代價,又愛得像一座將傾之城。
一、劇情復述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創作于1943年的短篇小說。
小說講述的是來自上海落后大家族白公館里的白流蘇和多金浪子范柳原相識相愛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上海和香港。
離過婚的白流蘇在家族里備受冷落和嫌棄,熱心的徐太太為家中七妹寶絡牽了條紅線,沒想到線卻牽到了自己的手上,認識了范柳原。此后流蘇便拿自己做賭注,力圖掙脫現在的生活,而奮不顧身遠赴香港。兩個各懷心思的人做著愛情游戲,兩個人都沒有安全感,戀愛得反而不真實。
可是,在柳原即將離開香港的那天,戰火打響,流蘇和柳原緊緊相依讓彼此踏出了最后一步,確定了對彼此的心意。
一座城的代價,換來了流蘇想要的結局。
但,雖然圓滿,卻還是蒙著一層悲劇性的色彩。
二、人物
——白流蘇——
看到名字的時候,以為是個男人。
從她一登場,就帶著和別人不一樣的氣質,舉止投足間都不屬于這個俗氣的白公館。
女人都是敏感的,她也不例外,更何況成長的環境是這么嘈雜,很多話不一定有人傾訴,于是都忍著,忍著忍著就會敏感多思,想事情總會拐很多彎吧,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自問自答吧。
永遠有著一個矜持的姿態。
不論處境多難堪,內心情緒多高漲多澎湃,都始終不讓自己表現出一點慌亂。
可是,她的外表下,一直藏著一個卑微的自己,比如總是在范柳原夸她的時候,自己嘲諷一下自己,可能是希望得到范柳原再一次的肯定才罷休似的。也總是在聽到一些形容的時候,往不好的方面想,比如范柳原在船上說她像“藥瓶”,她以為是在嘲諷她的孱弱。
這股子卑微真的很像是白流蘇讓自己努力配得上范柳原,時刻小心著,卻又害怕自己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下,又失去了倚靠吧。
多愁悲觀。
最后雖然成為了范柳原真正的妻子,卻還是覺得悵惘,患得患失。這個感覺給整片小說蒙上了悲劇色彩,因為看似圓滿的結局,似乎又會隨時崩塌。
可是沒關系,至少她白流蘇得到了安穩。
(一己之見,尚不深刻,淺讀而已,寫的時候覺得對人物的印象還不夠深刻。所以,暫寫這一人。)
三、摘記
01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里說:“我們用的是老鐘。”……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感悟:
擬人,給物象以生命。
一個“撥”字,讓我讀出了城市節奏快的迫不及待。
一個轉折,讓我很直接地感受到了一個閉塞的小氣的群體。
最后一句說不上來哪里好,但就是有種言語神奇的感覺。
為什么用走板和胡琴來形容呢?
02
而這里只有白四爺單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陽臺上,拉住胡琴。……四爺在陽臺上,暗處看亮處,分外眼明。
感悟:
“黑沉沉”和下文的“暗處”對接。
讀到“黑沉沉”的時候只是覺得就是一個人物出場的背景而已,沒有過多在意,頂多想象一下那個有點陰陰的氛圍里,凸顯著胡琴的聲音。
下文出現“暗處看亮處,分外眼明”時,讀著很順暢,不突兀。因為這話總感覺有點言外之意,但想到前邊的描寫,也就覺得確實是這么回事兒。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
03
四爺凝神聽著,果然三爺三奶奶四奶奶一路嚷上樓來……陽臺后面的堂屋里,坐著六小姐,七小姐,八小姐,和三房四房的孩子們……“徐太太還在樓底下呢”……他們同時看了六小姐一眼。白流蘇坐在屋子的一角……
感悟:
人物其實不少,但是我沒有回看就記住了都有誰。
以前看一些小說,最煩的就是無數個人物不定時登場,除了主角,讀著讀著就總是會忘記剛剛出現過誰,或者讀到一個名字怎么都想不起來她/他是誰,就會很累。
這一段,人物介紹干脆利落,而且自年長到年幼,很有條理。前邊寫到六小姐時也沒有特意強調什么,很自然地順著情節緣由引出主角,非常舒服。
04
白流蘇坐在屋子的一角,慢條斯理繡著一只拖鞋,方才三爺四爺一遞一聲說話,仿佛是沒有她發言的余地,這時她便淡淡地道:“離過婚了,又去做她的寡婦,讓人家笑掉了牙齒!”她若無其事地繼續做她的鞋子,可是手指頭上直冒冷汗,針澀了,再也拔不過去。
感悟:
這是細致描寫白流蘇的第一筆,沒有其他小說描寫人物時從衣著開始的慣寫手法,而是從一件事,一句話,一種狀態,就將她的性格刻畫的很直接了。用淡然的外表掩飾內心的情緒變化,可見是個不管內心多慌張多糾結,也要保持一個矜持的姿勢的人吧。
“慢條斯理”的舉止不知怎的,讓我覺得在暗沉沉的背景下,白流蘇顯得很清澈。
可能有點過于咬文嚼字了,讓我覺得“澀”這個字眼很奇妙。
05
只聽見一陣腳步響,來了些粗手大腳的孩子們,幫著老媽子把老太太搬運下樓去了。
感悟:
“搬運”這個詞用的太有趣了。
為什么不用“抬”呢?
為什么讓一些粗手大腳的孩子們而不是一些身強力壯的大人們呢?
“搬運”用在這里,可見老太太雖有地位,但是四奶奶或者家族里的人對老太太似乎也是夠虛情假意的,讓我不得不揣測是不是都巴不得老太太早點離世呢。
06
她的聲音灰暗而輕飄,像斷斷續續的灰塵吊子。
她仿佛做夢似的,滿頭滿臉都掛著灰塵吊子……
感悟:
聲音可以用“灰暗”來形容,學習了。
比喻成“灰塵吊子”也完全契合,除此之外我想了一下還有什么灰暗而輕飄的事物可以代替灰塵吊子,完全想不出來。
有種這個比喻很實在的感覺。
從聲音過渡到整個人的狀態,像失了魂,眼前看到的只有灰暗朦朧,把白流蘇的無助寫得如蜻蜓點水又回味無窮。
07
她獨自站在人行道上,瞪著眼看人,人也瞪著眼看她,隔著雨淋淋的車窗,隔著一層無形的玻璃罩——無數的陌生人。人人都關在他們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頭也撞不進去。她似乎是魔怔了。
感悟:
“她瞪著眼看人,人也瞪著眼看她。”
然后呢?
并沒有人上前詢問幾句或是撐出一把傘,也不知是那時世道無情還是怎樣,這面面相覷的情景顯示出來的不是尷尬,而是冷漠。
沒有過多的心里描述,只是一個相互瞪眼看的樣子,就能戳到人的心里。
一扇扇車窗隔絕出來的一方方完全不同的世界,“雨淋淋”的,真實又朦朧,所以才覺得遙不可及吧。
08
門掩上了,堂屋里暗著,門的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進兩方黃色的燈光,落在青磚地上。朦朧中可以看見堂屋里順著墻高高下下堆著一排書箱,紫檀匣子,刻著綠泥款識。正中天然幾上,玻璃罩子里,擱著琺瑯自鳴鐘,機括早壞了,停了兩年。兩旁垂著朱紅對聯,閃著金色壽字團花,一朵花托出一個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里,一個個的字都像浮在半空中,離著紙老遠。流蘇覺得自己就是對聯上的一個字,虛飄飄的,不落實地。
感悟:
這段場景描寫太精致了,由掩門開始,從門的上端到四周墻邊,再到正中,繼而落在兩旁朱紅的對聯,有視覺的沖擊,讓人讀著也受沖擊。
花“托”字,還是“墨汁淋漓”,總覺得這兩個詞用的很特別。
又是“虛飄飄”,前文有“輕飄”的灰塵吊子,這里有“虛飄飄”的字,再一次強調了白流蘇在白公館的狀態和感覺,是那種不真實,讓我感覺她是不屬于這里,隨時會離開的。
09
這里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里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為每天都是一樣的單調無聊。
感悟:
對比加反復,神奇的CP。
“這里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的對比已經很好的寫出了白公館里的生活是有多乏味無趣以致讓人感覺很漫長,但是緊接著“這里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的描寫,感覺無聊的程度又深了一層——“單調”,沒錯,就是它。
原因寫在后面,把具體的單調無聊之感寫在前面,既讓讀者感同身受,最后會發出“是啊,就是單調無聊的感覺”這樣的感嘆,也會覺得和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節奏。
這應該也算一種自問自答吧。
10
流蘇交叉著胳膊,抱住她自己的頸項。
感悟:
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一個動作描寫呢?
但是你跟著做一下就會發現驚喜。
有時候無聲的動作更能展現心理。
11
你年輕么?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這里,青春是不希罕的。
感悟:
自問自答,容不得讀者有絲毫的遲疑,就讓人生出無奈之感,不免要嘲笑自己一番。
12
孩子一個個的被生出來,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紅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來,眼睛鈍了,人鈍了,下一代又生出來了。
感悟:
時間發展的結果的對比,寫出了在這里青春果然是不稀罕的,這里的人隨著年月的摩挲,哪兒哪兒都沒有生機和活力了。
“鈍”這個字眼,既有遲鈍又有笨拙的意思吧,像沒了自己的想法似的,癡傻地過著每一天。
13
這一代便被吸到朱紅灑金的輝煌的背景里去,一點一點的淡金便是從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感悟:
原諒我詞窮,這句我只能說出來“好”。
“吸”字用得好。
14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下頜起初是圓的,近年來漸漸尖了,越顯得那小小的臉,小得可愛。臉龐原是相當的窄,可是眉心很寬。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
感悟:
沒見過這樣形容人面貌的變化的。
臉由稚嫩的瓷變為風雅的玉,多出的不只是成熟,還有一種屬于女人的雅態,還不是一般的女人。這給我的感覺又一次覺得白流蘇是不屬于這個地方的,她的生活一定是不俗的。
“嬌滴滴,滴滴嬌”這個寫法好有趣。雖然不明白為什么。(捂臉)
15
從此他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
感悟:
把女人比喻成泥,是有多看不起,既低賤,又污穢。
16
四奶奶道:“可是人家多厲害呀,就憑我們七丫頭那股子傻勁兒,還指望拿得住他?倒是我那個大女孩子機靈些,別瞧她,人小心不小,真識大體!”
三奶奶道:“那似乎年紀差得太多了。”
四奶奶道:“喲!你不知道,越是那種人,越是喜歡年紀輕的。我那個大的若是不成,還有二的呢。”
三奶奶笑道:“你那個二的比姓范的小二十歲。”
四奶奶悄悄扯了她一把,正顏厲色道:“三嫂,你別那么糊涂!護著七丫頭,她是白家的什么人?隔了一層娘肚皮,就差遠了。嫁了過去,誰也別想在她身上得點什么好處!我這都是為了大家好。”
感悟:
不過幾句對話,就將四奶奶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可是、就憑、還、倒是、別、真”這一連串的詞讓我都能想象得到四奶奶那能說會道的碎嘴和眉飛色舞的神情。
“越是……越是,若是……還有”這些都寫出了四奶奶那種貪便宜的樣子,似乎多了解似的,不過是自以為是,感覺也不只是說說,心里真的是想這么做的。
最后想說這樣的媽教育出來的女兒,未必真是“識大體”呢。
17
一樣是兩個女兒,一方面如火如荼,一方面冷冷清清,相形之下,委實讓人難堪。
感悟:
對兩個女兒態度的對比簡直天上地下,雖然白老太太也是為了自己的聲譽,極盡全力地對寶絡好,各種華裳珠寶的堆砌,也只不過是堆出了一身的俗氣。讓人不禁為流蘇不忿。
18
寶絡輾轉聽到四奶奶的陰謀,心里著實惱著她,執意不肯和四奶奶的兩個女兒同時出場,又不好意思說不要她們,便下死勁拖流蘇一同去。
感悟:
這里將一個女生的小心機寫的不露痕跡,為什么拖著流蘇去,還下“死勁”,不過是因為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對自己也造不成多大的威脅,而四奶奶那兩個有著年輕資本的女兒卻是兩個阻擋自己美好姻緣的障礙。
19
寶絡沉著臉走到老太太房里,一陣風把所有的釵戴全剝了下來,還了老太太,一言不發回房去了。
感悟:
“沉著臉、一陣風、一言不發”將一個內心強烈不快的人的舉止寫的很順暢,并且和上文提到寶絡時用的“不好意思”契合,是一個內心情緒強烈卻不好意思發火,自己賭氣的人。
20
流蘇蹲在地下摸著黑點蚊煙香,陽臺上的話聽得清清楚楚,可是她這一次卻非常的鎮靜,擦亮了洋火,眼看著它燒過去,火紅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風中搖擺著,移,移到她的手指邊,她噗地一聲吹滅了它,只剩下一截紅艷的小旗桿,旗桿也枯萎了,垂下灰白蜷曲的鬼影子。
感悟:
這段火柴整個燃燒過程的描寫好經典。
“移,移到她的手指邊”,這里有一個單獨的“移”,然后再寫“移到她的手指邊”,而不是直接移到手邊。這一個字就寫出了白流蘇的整個鎮靜的狀態,是慢慢移的,很淡定,心里一定在想些什么,有種人物要翻身升級的節奏。
至于“小旗桿、在自己的風中搖擺著、旗桿的枯萎、灰白的鬼影子”象征什么,我初讀很難向深處挖掘,只得感嘆文字太美了。
21
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一點賤。
感悟:
“再好……也得不到”的轉折寫出那個年代女人在女人圈中生活的無奈。
題外話:當今社會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卻沒法和這個觀點契合,就算得到了異性的愛,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22
床架子上掛著她脫下來的月白蟬翼紗旗袍。她一歪身坐在地上,摟住了長袍的膝部鄭重地把臉偎在上面。蚊香的綠煙一蓬一蓬浮上來,直熏到她腦子里去。
感悟:
“鄭重”一詞用的好鄭重啊,就像是一個儀式。
“一蓬一蓬”、“浮”這兩個很有畫面感。如果我寫蚊香可能就是“蚊香的煙飄上來”這樣,一對比簡直Low爆了。
23
她的眼睛里,眼淚閃著光。
感悟:
寫人哭的語句有很多,但這樣簡單又有小心思的可是值得學習。
不寫“眼睛泛著淚光”,而是“眼淚閃著光”,似有言外之意呢。
24
為什么徐太太平空的要在她身上花這些錢?世上的好人雖多,可沒有多少傻子愿意在銀錢上做好人。徐太太一定是有背景的。難不成是那范柳原的詭計?
感悟:
“為什么”和“難不成”引導的兩個問句也是自問自答的一種形式吧。
我是沒有讀出來這一層,我還真的以為徐太太是想幫助白流蘇呢。“難不成”也會讓我恍然大悟一下,跟著白流蘇的思緒走。
“好人”和“做好人”的對比,讓人唏噓。
25
那是個火辣辣的下午,望過去最觸目的便是碼頭上圍列著的巨型廣告牌,紅的,橘紅的,粉紅的,倒映在綠油油的海水里,一條條,一抹抹刺激性的犯沖的色素,竄上落下,在水底下廝殺得異常熱鬧。
感悟:
各種紅愈發襯托著這個下午的“火辣辣”。
海水還可以是“綠油油”的,形容有趣。
我發現凡是這種場景性的描寫都很活躍,一點都不死,有形容不出來給人的感覺。
26
那整個的房間像暗黃的畫框,鑲著窗子里一幅大畫。那釅釅的,艷艷的海濤,直濺到窗簾上,把簾子的邊緣都染藍了。柳原向仆歐道:“箱子就放在櫥跟前。”流蘇聽他說話的聲音就在耳根子底下,不覺震了一震,回過臉來,只見仆歐已經出去了,房門卻沒有關嚴。
感悟:
把房間比喻成畫框,窗口是畫的中心,怪不得流蘇一下子就被窗口吸引了。
“房門卻沒有關嚴”這是個細節,寫在最后似乎也是作者無意中突出的,說實話,我不太明白為什么要寫這個細節。
27
柳原倚著窗臺,伸出一只手來撐在窗格子上,擋住了她的視線,只管望著她微笑。流蘇低下頭去。
感悟:
就是覺得這段描寫挺甜蜜的。像初戀。
28流蘇心里想:你最高的理想是一個冰清玉潔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冰清玉潔,是對于他人。挑逗,是對于你自己。如果我是一個徹底的好女人,你根本就注意不到我。
她向他偏著頭笑道:“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個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個壞女人。”
柳原想了一想道:“不懂。”
流蘇又解釋道:“你要我對別人壞,獨獨對你好。”
柳原笑道:“怎么又顛倒過來了?越發把人家攪糊涂了!”
感悟:
我是徹底暈了。
好女人壞女人的對比,一個女人好的方面壞的方面的對比,流蘇的“偏著頭笑道”很明顯的就是個戀愛中的姑娘的俏皮,她繞來繞去的話語實際上正在對柳原進行著弱弱的挑逗。
29她的臉色黃而油潤,像飛了金的觀音菩薩,然而她影沉沉的大眼睛里躲著妖魔。
感悟:
首先是比喻,將一個外國人的臉比成觀音菩薩,我是有一點不太能想象的出來。
“影沉沉”形容眼睛頭一次見。
然后,為什么躲著“妖魔”呢?
30流蘇在那里看她,她也昂然望著流蘇,那一雙驕矜的眼睛,如同隔著幾千里地,遠遠地向人望過來。
感悟:
看到這里又是互相望著的情景,讓我立馬想到開頭的十幾歲的流蘇和街上的人相互望著的情景,那時是車窗隔開的距離,這時是影沉的雙眼隔開的距離。
這時流蘇心里又在想些什么,我不知道,會不會還是覺得是兩個隔絕的世界,不論自己怎么夠都夠不到高度呢。
31那口渴的太陽汩汩地吸著海水,漱著,吐著,嘩嘩的響。人身上的水分全給它喝干了,人變成了金色的枯葉子,輕飄飄的。
感悟:
首先是第一句的描寫,我又詞窮了。
然后是“輕飄飄”,這回不是之前那種將死垂扎的虛飄了,而是一個鍍了金快要找到歸宿的葉子,是幸福的吧。
32他說她的綠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藥瓶。”
她以為他在那里諷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醫我的藥。”
感悟:
這個撩法,給個滿分。
流蘇的當下心理反應很明顯的突出了自己冷傲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卑微的內心,她實際上是懷疑自己是否配得上范柳原的吧。
33一家二十來口,合住一幢房子,你在屋里剪份指甲也有人在窗戶眼里看著。
感悟:
這句話就覺得描寫很簡單,但是像自己經歷過似的,甚至心里還會對這家人嗤之以鼻,產生厭惡心理。比那種隔墻有耳之類的話更形象吧。
34她所僅有的一點學識,全是應付人的學識。
感悟:
本來一眼帶過了,看到別人的評論說這句話寫的就是白流蘇的情商很高的意思,瞬間覺得這句話好高端啊。
35淡藍的天幕被扯成一條一條,在寒風中簌簌飄動。風里同時飄著無數剪斷了的神經的尖端。
感悟:
句美,又能將人們面對戰爭的無助恐懼和緊張描繪的淋漓盡致。
36飛機營營地在頂上盤旋,“孜孜孜”繞了一圈又繞回來,“孜孜”痛楚地,像牙醫螺旋電器,直銼進靈魂的深處。
感悟:
或許只有感受過牙醫螺旋電器的人,更能體會到作者描述的這種感覺吧。
37正在這當口,轟天震地一聲響,整個的世界黑了下來,像一只碩大無朋的箱子,啪地關上了蓋。數不清的羅愁綺恨,全關在里面了。
感悟:
又一個比喻。她的比喻總是不太有美感,卻又回味無窮,讓人覺得再恰當不過了。
38鈴一響,流蘇自己去開門,見是柳原,她捉住他的手,緊緊摟住他的手臂,像阿栗摟住孩子似的,人向前一撲,把頭磕在門洞子里的水泥墻上。
感悟:
“捉、緊緊、摟、撲、磕”這一系列動作將流蘇見到柳原的激動和寶貴。她定是視他如唯一了,不然怎么會像孩子之于阿栗呢。
39那幽暗的背景便像古老的波斯地毯,織出各色的人物,爵爺,公主,才子,佳人。毯子被掛在竹竿上,迎著風撲打上面的灰塵,啪啪打著,下勁打,打得上面的人走投無路。
感悟:
又是一個有趣的比喻。
動與靜,都不過是戰爭下的靜,富與窮,也不過是戰爭下微不足道的靶子。再輝煌的背景在戰爭背景下都不堪一擊,又何況你是什么才子佳人呢。
40野火花的季節已經過去了。
感悟:
這個與前文流蘇和柳原的第一次接吻時寫到的“野火花直燒上身來”形成對比。
是那種熱血沖動沒有了,兩個人在戰火中確定了彼此的心意,便更加渴求實在的平凡日子吧。
41一到了晚上,在那死的城市里,沒有燈,沒有人聲,只有那莽莽的寒風,三個不同的音階,“喔呵嗚”無窮無盡地叫喚著,這個歇了,那個又漸漸響了,三條并行的灰色的龍,一直線的往前飛,龍身無限制的延長下去,看不見尾。
……
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墻頭,月光中閃著銀鱗。
感悟:
這里不太懂為什么比喻成“龍”呢,是要突出氣勢么?還得細讀才是。
42兩人一同走進城去,走到一個峰回路轉的地方……
感悟:
“峰回路轉”有點雙重意思吧。就好像柳暗花明又一村,兩個人兜兜轉轉終于過上好日子的這種感覺。
43柳原笑道:“那不算。我們那時候太忙著談戀愛了,哪里還有工夫戀愛?”
感悟:
巧妙地運用語言的藝術,讓我不禁想笑。
那時各有各的小心思,哪里坦誠相見呢。
44 ?
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感悟:
最后還是寫到胡琴,應該是和小說開頭相呼應吧。這胡琴也不是真的有人在拉,而是開頭提到的生命的胡琴吧。
那流蘇的胡琴故事,應該就是她自己,身著光艷,長長的兩片紅胭脂夾住瓊瑤鼻那樣上演的吧。
???筆記尚未寫完,因為值得學習的真的太多太多了,而我也只會發出“寫得真好,太好了,怎么寫出來的啊”這樣的感嘆,強行寫出來的這些實在很是臉紅。
可能有的理解的并不準確,但畢竟也是初看時的感覺,還是想到什么寫了什么。
對于人物的分析評價,我覺得我讀的并不透徹,也分析不出什么,只顧著看句子了。
肯定要再反復地讀反復總結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