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看地下,山西看地上”,“陜西看皇城,山西看大院”,由于同帶一個西字,人們習慣把山西、陜西連在一起進行比較,比較出了特點,比較出了韻味。
暑期早有出去轉一轉的心愿,二十八日的早晨,整個林州北部霧靄蒙蒙,細雨霏霏,開始了一路向西的旅程。林州人歷來就有“上山西,下河南”之說,這一路走來,確有向上的趨勢,群山與群山相抱,山勢連綿不斷,山洞以山洞相連,穿越了太行山系;在明明暗暗中交替行駛,在高高低低中釋放性情,在有雨和無雨中隨性而為。
最妙的是,在到達第一站平遙的路上,經歷了兩道長長的隧洞:一個是平順境內虹梯關隧道,約長13公里;一個是接近平遙的十公里隧道,一天之內穿越山西境內的兩個特長隧道,見證人類“愚公移山”的奇跡,直抵平遙古城,實乃平生之幸事。
天氣是多變的,溫度是存在差異的,林州境內還在嘩嘩的下著,車的周遭籠罩在噼噼啪啪的敲打聲里。進入平順境內,卻顯得異常的平靜,濕潤的路面,落下的枝葉,保留著風吹雨打的痕跡。最妙的是遠處的山谷里升騰起裊裊的霧氣,云遮霧罩,飄飄渺渺,給這個溫馨的旅程增加了些許神秘,些許慰貼。
由于做好了心理準備,有了小小山洞的鋪墊,13公里長的虹梯關隧道,并沒有過去那種幽深漫長的感覺,良好的照明設備,安全的路巖提示,及時的空氣補給,洞內涼涼的,完全是一個“清涼國”的世界,與近幾日的赤日炎炎相比,真有了一種消暑度假的感覺,完全是一種美妙的心理生理享受。
由于山勢曲折,囿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山西的高速公路在車速上有著異于別省份的要求,從林州到平順的車速要求是50到80公里,在洞內和洞外的車速都略有不同,車子駛出洞口,測速器迎面而來,而且是高大上的視頻顯示,來往車輛的車速在上面顯示的清清楚楚,任你天王老子,也難以逃脫電子眼的監測。
一路上有賴于手機導航,導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誤差超不過五米,這種科技的發達程度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只不過感到有點遺憾的是:我們的電子導航系統還有賴于GPRS,像這樣的核心技術還掌握在美國佬的手中,何時才能北斗導航?國人拭目以待。
遙縣:古稱“平陶”。北魏避太武帝拓跋燾(燾與陶同音)平名諱改平陶為平遙縣。從平遙站下了高速,開始逐漸接近具有2700年的古城,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清涼,反倒有點炎熱的味道。通往平遙縣的路兩旁,普普通通的一層民居顯得低矮瘦小,有點營養不良的味道。接近平遙縣城,始見高樓林立,漸漸有了現代化城市的氣息。
走平遙縣城,一為平遙古城,古老的日升昌票號,古老的鏢局,古老的平遙縣衙,一次次的在心底發出了邀請;二為平遙牛肉,馳名全國。平遙牛肉加工的手工技藝全面繼承了“老字號”的傳統。在加工工具上僅憑“五個一”,即一塊肉、一撮鹽、一只缸、一口鍋,不加色素,其色紅潤,不用作料,綿香可口。三為平遙古城位于介休縣和祁縣的中間,走綿山景區,走喬家大院,“進可攻,退可守”,可謂萬全之策。
車子駛進平遙縣城,一是12點半了,難于架住饑腸轆轆,找飯館停車吃飯,“吃飽喝好,不想家”,此為上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