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瑪嗒嗒
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么?
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
有嗎?
有的吧。
—你都有點像祥林嫂了,好吧好吧,我信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皮囊》
這兩天看完《皮囊》,我承認剛開始是被網上各種宣傳所吸引;后面買了被韓寒、劉德華、白巖松等大牌推薦所吸引;看完之后是被這個人、也就是被這本書的作者所深深折服。
作者簡介
蔡崇達,1982年生,閩南人。
"南方國際文學周"聯合發起人,《中國新聞周刊》前執行主編,曾任職于《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周末畫報》《智族GQ》,在新聞特稿寫作方面有獨到貢獻,作品多次獲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亞洲出版協會特別報道大獎。
《皮囊》是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
看完,第一反應,80后,好年輕,一定要好好拜讀一下。
他,是文中的"黑狗達",人稱"天才達達",韓寒口中的"寫作大師"。
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80后作家蒲荔子認為,"蔡崇達作品的迷人之處,在于他的素材來源于切膚的體驗,而他的思考又不局限于自身的體驗。他是少有的能夠說出人生和生活真相的作家",如果說韓寒是"理想派",郭敬明是"夢幻派",那么蔡崇達就是"真相派"。
越是真實的生活,越貼近事實的真相,越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這大概就是喜愛的原因之一吧。
1.是觀眾,也是小丑
我什么時候成為務實而細膩的人的?我自己也不知道。表面上,我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事實上,我講每句話的時候,總擔心會冒犯他人。我總在拼命感知,人們希望聽到什么?如何表達到位?說不出的恐懼,恐懼自己成為別人不喜歡的人。為什么這么需要讓別人喜歡?或許是求生的本能。
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出一個面具。
是啊,誰不是一邊虛偽的生活著,一邊膽戰心驚地前進著。每天早上梳妝打扮成一個職場人該有的樣子,去迎接一天繁忙枯燥的生活。
晚上回來躺床上才深深地舒了口氣,洗完澡才像個人的模樣。
洗的不僅僅是外在的灰塵,一身的疲倦,更是洗掉白天所精心扮演的角色。
在老板面前,你要扮演成一個兢兢業業的好員工;在同事面前,你要扮演相互幫忙、相親相愛的好同事;外人面前,你要扮演一個看似無所不能的成功人士……
唯獨在親人面前,你才能回歸最真實的自己。
不累嗎?
累。
我們總是把好的(虛偽)留給外人,壞的(真實)留給親人。
這也是為什么總對外人和顏悅色,對自己人聲色俱厲。
2.不去做,然并卵
不知道自由是什么的人,才會動輒把自由掛在嘴邊。
就像不知道夢想的人,才會動輒把夢想掛在嘴邊。
我們總是說的太多,做的太少。又或,是想的太多,做的寥寥。
你說你想成為一個老板,可是你連最基層的苦都受不了;你說你想成為一個作家,可是你連寫文章的基本動力都沒有;你說你想成為一個書法家,可是你連每天的堅持都做不到;你說你想成為一個教師,可是連要考資格證的資料都沒看過……
你說,你想。
也只能在你的夢里實現了。
煙花太美,終究與你無關。
一切想的太美好,夢想是一步步腳印走出來的,而不是口口聲說出來的。
如文中所說:
任何不合時宜的想象都是不需要的,因為現實的世界只有一個。
3.生活不是逃避,是面對
或許,生活就是張這樣的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是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下一個問題。
我們原以為自己只要掙夠足夠的錢,就可以給自己的家人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曾一度天真的以為:錢和幸福成正比。
殊不知,當你有能力再去給予的時候,才發現你早已剝奪了你所能給的最好的東西—陪伴。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這大概是人世間最悲哀、最無助的感受。
多少人道理都懂,可還是稀里糊涂的過完了一生。
我們做不到兩全其美,那就盡量問心無愧。哪怕心安也是難得。
4.趁年輕,勇敢闖
生才是問題,人學會站立,是任性地想脫離這土地,因此不斷向上攀爬,不斷抓取任何理由—欲望、理想、追求。然而,我們終究需要腳踏著黃土。
生的時候,我們就該好好去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嘗試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我們總是把自己束縛在一個特定的圈里畫地為牢,譬如我是學××專業,那么我以后工作就一定要找與這個專業相匹配的行業,哪怕不喜歡。
不然對不起我讀書的這幾年。
可是,如果你真的不喜歡,又何苦是這四年。
那是一輩子的事情啊,四年和一輩子,哪個長?
做一件根本不喜歡的事情,就像愛一個根本你不愛的人,相伴一生。
注定是一場靈魂的劫數。
愛默生說過,人的一生就是進行嘗試,嘗試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如果一個人,連嘗試都不敢,畏畏縮縮,不是loser是什么?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
活該你這一生窩囊。
說多了矯情,用文中阿太的一句話結尾: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那么,你還好意思繼續伺候你的肉體嗎?
謝謝你這么好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