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時光,我們慢慢走”
1.
這幾天家門口的幾顆泡桐樹開花了,很香。白天我把窗戶打開,晚上一屋子都是清香。空氣微甜,一下子就有了好心情。
他們好像是一夜就開了,沒人注意到他們何時有了花苞,只是在聞到香氣后才抬頭看見他們盛開的樣子。然后才贊許了幾句,我也是。
你品,你細品。這是花的一生,也是我們的人生。
沒聞到花香的時候,我便不曾注意到那幾顆光禿禿的樹。他經歷寒冬也好,度過酷暑也罷。只有聞見了花香,我才想起這些事情來。
那些他一個勁努力開花的日子,也便只有花開了,才能稱之為故事,不然只是經歷罷了。
不用想,你也是。你的那些經歷,還沒能成為故事,應該也沒人體諒你。這再正常不過了,因此不必苦惱。你想,花未開的時候,誰可曾多看一眼。你也沒。
可是,你來這人間一趟,終究還是想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前幾日,一個不太熟的『朋友』問我,像你這樣的女孩,總該有故事吧。我倒是遲疑了一陣,想了一會,然后認真地回答到:我沒什么故事。
他竟不信,一個寫字的人,怎么會沒有故事呢。我答:我沒有故事,只是有些經歷,一些很多人都有的人生經歷。暫時,不能稱之為故事。
我想,如果某天我寫成了一本書,我大概會在里面寫滿我的『故事』。這個這時候,這條路上的經歷,才稱之為故事。
『故事』,這兩個字比較厚重,比較有感染力。每個人都必定有經歷,但是未必都有故事。
所謂『經歷』,是不能常提的,也不會有人愿意聽你細數人生經歷,因為這世界可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你的那些悲痛的經歷,未必刺痛人心,你的那些快樂的經歷,也未必感染人。
而故事不同。所謂『故事』,歷久彌新。三毛的故事,林徽因的故事,無論多少年也有人看,在時間的長流里,眾人的興趣只增不減。
多少年了,寫出人間四月天的那女子,到今天我們也向往她的生活;找尋荷西,這條路依舊有人神往。而你年少的情郎,只有你記得罷了。甚至再過幾年,你也不曾記得。
天上繁星滿天,但光陰不在乎。
3.
這眾人都知曉的道理,那花倒是做到了,故事里的人也做到了。而我們還只是一個想有故事的人。
這個我們,是我,也是你。這世界蒼茫,這時間易逝,誰不想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呢。
我曾想過一個場景,覺得還是有幾分美好。
老來黃昏后,夕陽西下,梧桐樹旁,花香氤氳,那老人眉眼帶笑,一一細數曾經,講出來的都是故事。
那個時候,那些已經寫成故事的經歷,大概都可化成詩。這樣,也算是不負此生。
那老人,是你,也終將是我。
- END -
作者:忘川,不合時宜的寫作者人,樂觀的悲觀者,寫溫暖的故事和心底的文字。
知乎|@忘川不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