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母親節想送一束康乃馨給母親,奈何怕驚擾她,老人家向來務實節儉,告別故土多年,土地情懷濃烈,喜歡泥土的平淡勝過花草的芳香,索性斷了這個念頭,改換紅包。
? ? ? 早上打電話給她,得知小侄子背著相機剛出門,我一時納悶:“咋起那么早?”媽說:“他約好和同學外出拍照呢。”出于好奇,我壓低聲量轉移話題:“這小子自己買了部相機,沒挨罵吧?”“他們覺得相機能把他往外引總比在家玩手機強,也就不過問了。”接著母女倆深入扒拉,“意思給他財務自由了?”“過年紅包由他自己支配了。”我想,小兩口是打算執行放養政策呀。
? ? ? 今年是十五歲的小侄子自己騎行上學的第二年,每天在家和學校之間往返近兩個小時的路程,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快碎了,為此焦心了大半個月,這小兩口真狠呀,怎么能如此放心讓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穿梭在人流如織的街道呢。
? ? ? 最后得知,這個選擇和決定是小侄子自己做的,離家近的中學他不去,偏偏在升學時為了和小學的玩伴為繼友情選擇離家非常遠的校區。他爸媽把心一橫,讓小侄子自己騎車上學,路上消磨時間看看風景,沒想到通過兩年風雨兼程披星戴月的騎行,少年竟然甘之如飴,鍛煉得高大又壯實。
? ? ? 不知從哪看到的一段文字,大意是一個人原地踏步才會內耗,前行才是上坡,即便在這個過程中受挫受傷,生命能量才會更加堅實和飽滿,才會碰撞出新的高度,這也許就是成長的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