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對美好生活的見解,以充分發揮機能的人為基本主題。
就是以個體人的內心體驗為基本,但是這個體驗卻又不是一個具體的文字能表述出來的,這應該是一種內心的體驗的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可以是一種關系,比如親子關系,親密關系,或者我們學習訓練營中的學習伙伴關系;也可以是自我個體與自己的一個內心喜歡的事或者愛好的關系等等。在這些關系中,每個個體體驗是不同的,但是前提是必須是尊重獨立的個體,允許每個個體人最大限度上做自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溝通和交流,同時當每個個體都是做真實的自己時,個體內在的驅力性緊張減少了,或者是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這時的個體的內在的愉悅感覺會占領個體的內心,這時個體人這個機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個體體驗到各種愉悅、快樂或者是信任、接納、滿足等積極的內心感受,同時個體人的機能發揮出來。這時人的狀態也會越來越好。但是同時這又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體驗過程。所以,這樣每個人的體驗感覺都是不同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享受的是一個過程的體驗,而不是結果。這就是以人的體驗為最大權威的特征,過程的特征。
2、 所有個體對美好生活的過程體驗需要遵循對經驗日益增長的開放性,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每個當下的體驗都是不同的,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個體驗必須是開放性的。而經驗性的體驗中不管是每一個刺激是源于集體內部,還是緣于環境——都會通過神經系統自由的被傳達出來,而不會受到機體內或外部的防御機制的歪曲,個體都會體悟它的感受,讓它完全地接近自己內心的意識。因此這個過程是遠離自我防御,向著對經驗的開放而轉變的過程,個體就越來越能傾聽自己,越來越能體驗發生在個體當下內心的感受。個體機能發揮的作用是能夠從主觀上自由的體驗這種內心感受,并能自由地意識到這種感受,個體越來越能夠充分地體悟他的機體經驗而不是把機體體驗的感受拒之于意識的大門之外。這個感覺有點禪意在里面的感覺。通俗的說就是要重視身體的感覺和體驗。我們的個體機能時個很神奇的機體,不管內心什么情緒最終都會反應在身體的某些部位,主要是在個體的體驗。
3、美好生活的體驗的存在性。當下體驗感覺的存在是不能被預見被想象的,被束縛的,因為其實每次的體驗都是不同的。這個個體在體驗當下的時候每次都是真實存在的,不是個體自己想象出來的。
4、在個人對美好生活的體驗中,機體作為一個體驗行為的工具,會逐漸的形成對自我個體機能的體驗感受的信任。這個意思可以套用我們的一句諺語“事后諸葛亮”。其實就是當事人這個個體在一些關系的體驗中,沒有信任自己的內心機體體驗的感受,做了錯誤的判斷,而在事后又回想起來,其實就是沒有充分信任機體的感覺。比如說
5、個體在對美好生活的體驗過程中,是一種更加充分的發揮機能的過程。體驗感覺越明顯體驗機體就越敏感,體驗就越接近內心。
6、美好生活的含義,是相對的,每個個體的感覺不同,是自由觀對決定論。當事人越能體驗到美好生活,他將越能體驗到選擇的自由。就如我們說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他就具有更多的選擇的自由。
7、對人性的基本信賴。當自由地發揮機能時,人類的基本特征是建設性的,而且是值得信賴的。人是充分社會化的人,當我們能把個體從自我防御中解放出來,使個體自身向各種各樣的需要和各種各樣的環境和社會的需求開放,那個體就是個積極的向前的發展的建設性的。內在系統是平衡的穩定的,就沒有非理性的行為。那樣個體極度滿足某種需要,個體會參與到機體復雜的自我調節活動中——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平衡控制之中,從而做到自己與他人的和諧共處。
讓我自己體驗親子關系的快樂感受。讓孩子自己體驗學習樂趣,讓孩子體驗運動的汗水,讓孩子體驗勞動的樂趣,讓孩子體驗成長中的挫折,讓孩子體驗成功后滿足感,一切都要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