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wǎng)文圈,有一個題材,說是長盛不衰可能會有些言重,但說是經(jīng)久不衰,卻不會惹來多少異議。
那個題材,便是無限流。
而提及無限流,便不得不說起那本賦予該題材無限之名的開山之作《無限恐怖》。
或許并非所有人都看過《無限恐怖》,但至少,基本都聽說過這本書。
無限恐怖發(fā)書不久,便有了燎原之勢,膾炙人口。
在其初期,最大的成功點在于其題材、其寫法,讓不少讀者驚呼:居然還能這樣玩!
——同人元素的運用,調(diào)動了讀者對經(jīng)典電影的印象,同時也能讓讀者快速代入,幻想他們自己也能穿越進主神空間。
一本小說,不管是靠劇情還是靠設定,當它撼動了讀者的冷靜冷漠之心,且又不是讓讀者敗退,那就相當于某種意義上它征服了讀者。
當然,這是無限恐怖初期的成功點。
其中期后期的成功點,一來是副本形式的劇情可以碎片化閱讀,便于在學生間私下傳閱;二來就在于其自身的吸引力,如世界觀體系與人物塑造等。
不過,怎么說呢,一本書的成功不算牛逼,畢竟成功的書也不在少數(shù)。但一本書帶出來了一個流派,就牛逼了,迄今為止能稱得上開山之作的作品,亦不過十指之數(shù)。
彼時,在無數(shù)電影世界間穿越做任務的題材,即無限流,陡然爆火,大有席卷天下之勢。
而即使是到了后面,各種電影世界都快被寫干凈的時候,無限流也依然保有活力。
因為,相較其他流派,無限流有個很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無限流始終在推陳出新,富含生命力。
簡單地說,就是無限流再怎么泛濫,被人寫爛,也不會說被人徹底寫死。
只要作者有心,始終能在無限流的基礎(chǔ)上推陳出新。
最開始,還只是文風變化,出了些劇情很神經(jīng)病的無限流,如《無限作死》等;或者是主線劇情世界的選擇上下功夫,比如武俠為主的無限流,《致命武力之新世界》、《無限道武者路》等。
再后來,有人干脆跳出電影世界的束縛,寫了純街機游戲的無限流《王牌進化》,或原創(chuàng)世界的無限流,或密室逃生、地獄鬼神等等元素的運用。
再往后,還有更加另類的無限流,如社會主義開拓者的《井口戰(zhàn)役》一系,穿越諸多小說世界的諸天流,甚至結(jié)合吃雞模式和狼人殺元素的《這個游戲不簡單》等等變種。
總之,無限流一直在推陳出新,一直沒有被徹底寫死,如洪荒流等陷入幾乎再無人問津的地步。
但是,回過頭來再想想,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限恐怖》和無限流的差異,似乎還有點大。
對于不斷有推陳出新的無限流,在我眼中,其最核心、或者說最普適性的特點,其實只有一個——
即主角穿越不同的世界,為某一個存在,或基于某一個規(guī)則,不斷執(zhí)行任務。
至于到底是怎樣的世界、怎樣的任務、怎樣的玩法,都可以自由發(fā)揮。
一本書,只要最核心、最普適的特點不受影響,那它就確實是無限流。
而回到《無限恐怖》一書上。
首先,無限恐怖確實是無限流。
但與此同時,無限流的普適定義點,雖然是無限恐怖最直接的設定體現(xiàn),卻并非無限恐怖最核心的設定與世界觀。
無限恐怖的核心,其實在于盒子理論,以及其自成一體的洪荒世界觀。
在無限恐怖的中后期,讀者所津津樂道的討論話題,基本都是什么洪荒黑幕、主神黑幕、驚天布局、智者猩猩等。
討論主角下一個任務世界是什么電影世界的話題,雖然不是沒有,但相較起來就顯得不是多么熱烈了。
畢竟,很多時候,電影世界的世界觀,甚至會為了無限恐怖自身的洪荒世界觀而進行一定程度的魔改。
孰輕孰重,孰是核心,可謂是一目了然。
只能說,張恒確實有才情,有個人特色。
他寫的文,從很早期的文開始,就體現(xiàn)出了強烈的個人風格,高度迥異于其他人。
最后,就本篇主題而言,簡單總結(jié)的話,就是在我看來,《無限恐怖》開辟了無限流,但《無限恐怖》卻反而不是無限流最普適特點的高度凝結(jié)與體現(xiàn),即因作者帶有私貨而并非最標準的無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