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的MPA(公共管理)在職研究生,需要在學校集訓一個月,一開始我是抗拒的,因為不好安排工作,然而集訓了以后,才發現這一個重返校園的機會是多么難得。
從工作中脫離出來,近一個月的時間也是一個小小的間隔期,亦是一個審視自己的好機會。看到校園里的學生,仿佛看到當年那一個不自信的小姑娘,隔著時空,在和我對話。
作為一名文科學生,像古時候趕考的舉子,懷著對歷史古都和文化中心的向往,高考時大概都揣著一個去北京讀書的夢,理想的學校當然是最高學府北大,當然自己還是水平不夠,其他人大,法大,北外等都是不錯的,但是在山高路遠和就業的顧慮下,最后選了最近的浙大,選的也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專業,不是沒有遺憾的。
沒想到時隔11年,也許是冥冥之中的驅使,最終還是小小地圓了一下在北京讀書的夢,也算是念念不忘,必有回想了。所以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什么時候就實現了呢,盡管方式有點曲折。
家庭生活久了,再來到學校,雖然有不少不習慣處,比如宿舍沒有衛生間,洗澡在公共澡堂,學校沒有操場。但是有很多的新鮮感,心情多少是雀躍而期待的,不像11年前,剛進大學校門,心情是忐忑的。
想起當年,作為小地方來的孩子,到了大地方公共場合,總是有點怯懦的,連問路都要挑個面善的。見了同寢室的室友,也不太敢主動交流,很怕給大家添麻煩,或者怕相處不來,對于接下來要應對的種種,還有著絲絲擔憂。而今,臉皮真是厚得多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強得多,對于明天對了一份確定,不能不說是成長。
宿舍樓里女同學,空余時間喜歡宅在寢室看電影上網,沒課的時候還可以睡個懶覺賴個床,這樣的畫面是不是似曾相識。除了少部分極為自律和有目標的,普通人的狀態都差不多。
經過高中三年的高壓束縛,在大學時候難免有一種給自己松綁的思想,翹課,戀愛,追劇這些事情沒少做,年輕的時候無所畏懼,覺得還有大把時間,還有大把的機會,無意識也虛擲了一些時光。踏入社會后,才有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追悔。比如沒有利用這集中學習的時間,好好學一門語言,沒有好好專一項愛好,沒有好好啃幾部經典,沒有好好做職業生涯規劃。
這幾年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不得不爭分奪秒去做一些事,也許是為了補上當年落下的課。有一陣子常常在想,如果20歲的時候,早早確定目標,更加合理安排時間,更加自律和勤奮,現在人生是不是會更開闊。
然而后來也慢慢領悟到,過去已經無法改變,能把握的只有當下,不管什么時候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從頭開始還未算晚,不好的不必回頭,否則明天又會是另一個迷茫。相信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過去老想走捷徑、貪小便宜、急功近利的想法也逐漸改變,不會再做考前連夜突擊,也不會因為短時間努力了一下看不到結果就放棄,也不再那么羨慕嫉妒別人,會相信日積月累的力量,會把關注點更放在自我的改變,因為懂了,哪來那么多天賦秉異,也沒有那么多一蹴而就。
王小波說,人在年輕的時候,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決定自己這一生要做什么。但沒有人會天生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還說:假如你不走到墻外面來,就永遠不知道有這樣一些景象。假如你不走出這道墻,就以為整個世界是一個石頭花園,而且一生都在石頭花園里度過。當然,我也說不出這樣有什么不妥。
長時間呆在舒適區里,會漸漸忘了外面還有風雨,對現實的認知就會出現偏差,深處漩渦之中,還沒有覺察到危險。而學習就是一種走出去看看的途徑,通過去碰壁,去接觸新的東西,去逼出自己的潛能,拓寬自己的邊界,自己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10年時間,歲月無痕,自己不曾察覺,不知不覺間,一直在尋找自己,也思考、沉淀、成熟了不少,留下了成長的印記,這就是時間和閱歷的力量。現在,也是時候整理好心情,向著下一個目標重新出發。
很多人都問到讀書的事情,那么就給想讀在職研究生的一點小小的建議:
1.想好自己的動機。
工作以后瑣事諸多,時間寶貴,做事前想想你的動機是什么,是為了文憑,是為了訓練自己的思維,是為了工作需要還是興趣使然,想要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在自己能夠承受住的前提下做出合理選擇。
比如我自己,在體制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常常有一種危機感,所以萌生了讀在職研究生的念頭,一方面也算是提升自己,一方面也是拿個文憑,說不定哪天有用(而事實說明,還沒讀完呢就已經用上了,這個以后再表)
2.選一個合適的學校。
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首先評估一下自己的水平,不要定太高目標,但也不要選一個比你本科學校差很多的吧;其次,考慮學習的便利性,比如說有沒有就近開班,上課的時間和頻率。然后再根據經濟能力比較一下學費。
我選的時候,mpa雙證開設的學校不是很多,在浙江范圍內有開班的就更少,浙大,復旦的分數和費用都高,其他省內學校又一般般,最后選了中國政法,學費最低,上課頻率也低,學校又是政法類的文科院校,除了要去北京集訓和考試較為麻煩,其他都好。
3.取得領導和同事的支持。
這點很關鍵,如果你的工作非常忙,不方便請假,也沒有同事可以接替你的工作,那你就要想想辦法了,比如找合適的時機探探領導意思,如果領導同意還要注意和同事搞好關系,安排好工作。像我這次去北京集訓,蠻早之前就跟領導說了,在走之前加班加點把工作都安排了,請假的時候也比較順利。而且同事們都非常nice,很多工作都幫我接手了,也是很幸運。
4.合理安排好時間。
讀書肯定會占用你一部分時間的,要有心理準備,工作,學習,生活要合理安排,尤其是女孩子,工作三年后剛好是結婚生孩子的高峰期,mpa同學里面有懷孕的,帶著吃奶的娃上課的,趕上工作特殊的,相對來說會比較辛苦,能避開盡量避開吧。其實單身或者新婚陪娃的時段是最好的。
5.做了就全力以赴。
工作以后的讀書時間更加難得,既然選擇了讀書,就好認真對待,上課,作業,論文,各種手續資料,該做的事情不要落下,有什么困難不要怕,要想辦法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雖然在職讀書沒有以前那種壓力也沒人監督你,但盡量不要敷衍。
附一些tips:
1.近三年幾所學校MPA錄取分(其他一些學校大家可以上網了解)
浙江大學: ? 總190外語55/ 總195外語60/ 總180外語60
復旦大學: ? 總180外語50/ 總190外語50/ 總180外語50
中國政法大學:總165外語41/ 總170外語41/ 總170外語41
2.報考流程
考生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
每年的時間不太一樣,比如2017年全國管理類聯考初試時間為:2016年12月24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報名時間今年10月31日已經結束。
3.上課安排
課程分兩部分核心課和專業課:
核心課(共10門,臺州本地上課,時間放周末,一門課一個周末):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2學分)、當代中國政府與行政(2學分)、公共行政原理(2學分)、公共管理學(3學分)、公共政策分析(3學分)、政治學原理(3學分)、公共經濟學(3學分)、社會研究方法(3學分)、行政法(3學分)、英語(4學分)。
專業課(7門,北京集訓一次三個星期,時間在入學后第三個學期,大概10月份):管理心理學(2學分)、公共人力資源管理(2學分)、非營利組織與公共管理(2學分)、刑法與職務犯罪(2學分)、公務員制度與公務員法(2學分)、電子政府與政務(2學分)、政府法制監督(2學分)
因為專業課程要去北京上課三個星期,如果無法向單位請假,建議不要報考政法大學。
每門課作業一般都是寫論文,字數3000-8000不等(我們有一門課要求8000字以上,一門要求6000字以上,其他基本3000字以上)。
論文按計劃是入學后第四學期五月開題,再第二年論文答辯,時間比較充裕的,不過集訓班的可以在集訓課上完就進行論文開題答辯。
4.學費、學制
臺州班非全日制公共管理專業學費4.5萬,學制三年,學籍注冊時間為每年9月份。舉例:2016年底參加入學考試,學籍注冊時間為2017年9月,畢業時間為2020.6。
政法大學在浙江只有臺州有正規的教學點,是臺州市人社局組織的,上課地點在臺州人才市場,杭州也有一個點(本來是復旦在杭的教學點),不過辦班的老師太精明,屬于非正式班,但也能畢業。
5.北京去幾次?
三次。流程是這樣的:現場確認和12月份初試在臺州,復試在北京(復試的加體檢大概三天時間),考上以后去北京集中上課三個星期(連續三周,一般是第三學期10-11月),最后一學年論文答辯去北京(時間1天),如果論文開題答辯不在集訓的時候完成,就要再單獨去一次,一般是五六月份。
6.公共管理專業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區別
2017年開始,國家取消單證考試,公共管理專業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報臺州跟班讀的學員選擇非全日制,畢業后畢業證書上標明非全日制。如考試方式選擇全日制,需到學校脫產兩年。學校不允許全日制異地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