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聽了最近很火的《見字如面》,安安靜靜讀信的形式不僅新穎,更傳遞了一種文字和情的美。認真的讀信人和莊重的儀式感,那些人間最美好被悠悠地訴說,喚醒沉寂已久的情感。
我對書信一直有種特殊的感情。
可能因為從小喜歡寫信,也可能眷戀那些流露筆下只言片語的溫情,我對書信始終是珍惜和熱愛。
那些黑紙白字的感情和單純細膩的時光始終安靜躺在那張素雅信紙上,如泣如訴,只等你聽。
但愿這封信能代我說盡那些不敢說或不能說的話。
公元500年前,謝氏給丈夫寫《貽王肅書》;2017年2月,《見字如面》為她將信中的心事一一道來。
歸亞蕾老師用沉靜的口吻訴說一個妻子對往昔愛情的回憶和想對曾經愛過的丈夫無數的欲語還休。
她想念從前的夫妻和睦、琴瑟和鳴,卻又不敢也不能與新人相比,怕人老珠黃的自己比不上尊貴美貌的公主,怕心心念念的那個人給一個絕情的回復。
明明想念得要死,即使決定遁入空門,理智溫柔如她只好婉轉唱道:
“不敢望竇滔之迎,庶少鑒若蘭之志。得假片刻,以罄鄙懷,妾之愿也,惟君圖之。”
“我不敢奢望你來接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你,我想見你,想著你哪怕只能在有空的時候見見我,給我一點寬慰就好了。這是我的愿望,你能考慮一下嗎?”
我愛你,卻不再要求你還愛我,只是盼你再看看望看望我。愛讓人驕傲,也讓人卑微如此。
不知道曾經的名門仕女謝夫人在寫下這些卑微的字句時,心里藏著多少的悲痛和憂郁,她拿字的筆、寄信的手可能也顫抖過無數次吧。
張愛玲一世高傲,遇見了胡蘭成卻也“卑微到土里,然后再開出花來”。幸好還無需當面屈尊,只好托著這封書信讓你明了心意。
同樣是給舊愛寫信,謝氏是祈求,張愛玲則是決絕。曾經卑微如她,最后面臨一個負心的人,她不因他叛國而恨他,卻忍受不了他的負心和背叛。熱烈如她,果敢地給這段感情劃下了句號: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我亦是不看的了。
這封信相信她是醞釀了許久才下此決心。胡蘭成出軌后向她夸耀其他女子的賢惠 ,一次一次讓她心寒冷淡,非得以決絕來了斷這份孽緣。曾經為你卑微入土,而今借這數十字跟你說句“再也不見”。
寫一封信,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還有愛。
徐志摩把張幼儀丟棄在故里,把對林徽因的眷戀留在了康橋的悠悠夕陽里,卻將一生最瘋狂的激情贈予了陸小曼。
他用深情的話語給她寫信,為她醉酒,渴求把自己的心剖開給她看,甚至表達了“有時真想拉你一同死去”的瘋狂愿望。
他給她的信件,是瘋狂激烈的煙火,渴望看到的人一不小心就讓這愛火燃起來。轟轟烈烈,至死方休。
書信傳意,更是傳心。
看《情深深雨蒙蒙》,最催淚的一段總是依萍和書桓鬧分手時,她流著淚在一個個夜里給他寫信,一字一句都是掉的淚水,心腸明明斷掉了卻口不擇言,只知道不斷寫思念思念思念。寫完信后,去郵筒寄信,又猶豫又躊躇,這薄薄的信紙揉碎了戀人的心。
在我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寫信曾經是一種流行于學生間的潮流。我們熟悉書信的標準格式,包括稱呼、抬頭、署名和時間落款。
我們寫給同學,寫給自己,還寫給暗戀的對象。有時寫思念,有時寫道歉,更多是寫自己。不在身邊,只是想想你,所以想給你寫封信。
除了寫信費心思,怎么讓信紙呈現的形式更好看也是一種較量。我們拿來好看的紙張,寫完信后把它折成各種形狀,有時是心形,有時是青蛙,有時還是飛機,常常要花很多心思和精力,我們卻甘之如飴。
我想你,或者我愛你,短短三個字總是要經歷車馬奔波,數個日夜后才能到達那個目的地。
這個世界的腳步太快了,那些婉轉心腸說不出的話,一個短信電話就能輕易道出。相比之下,書信實在太慢。
這慢,傳達慢,接受慢,寫的人斟酌許久,看的人也耐心周到。經歷過顛簸的心聲雖然來得晚點,卻分量異常地重。
帶著馬路的塵土,帶著郵筒的溫度和墨水的香氣,這慢慢到來的書信更加值得珍重。木心的《從前慢》寫的大概就是這種慢吧,慢得讓人動心的書信,暖得入人心脾。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鴻雁千里,魚書尺素,短短的書箋寫遍了人間所有美好的情感。
烽火時的家信,顧不上纏綿婉轉,卻有“上言加餐飯 下言長相憶”的溫暖,看的人連讀幾遍才展開皺著的眉頭放下擔心;
談情時的彩箋,閨中人登樓遠望,盼的是“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字字句句深深淺淺,讓人嘗遍思念的苦和甜;
知己間的手書,想和朋友聊聊心里的苦悶,卻不知怎么開口,只能偷偷告訴你“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信里有我想說的話。
那些流露于筆下只言片語的溫情,讓人感動;那些端端正正的寫盡心事的字跡,讓人動容;那些用心和字句,讓人字字銘記于心。這是書信的魅力,一種隨著悠長歲月漸漸遠去卻愈加珍貴的美好。
匆忙世界里,但愿提筆為你,把我說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