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21·《你好·憂愁》·薩岡】
2004年,薩岡告別憂愁,飛向了她的天堂。
人間,熟悉她的世人們,久久地談論著有關她的話題。
這個人間奇女子,在走過了七十個春秋之后,依舊留得生前身后名。
那一句:你好,憂愁,牽走了多少年少輕狂的男女的心,道出了多少在青春歲月迷茫混沌的男女的心聲。那個放蕩落拓的少女塞茜爾,成為戰后一代法國叛逆青年的偶像。以至于她離去時,所有走過那段放縱歲月的、已在心上刻下有關薩岡的深深烙印的中年人們都禁不住扼腕,不由自主地回憶起那段叛逆的年華。
靜下心來,一上午的時間便讀完了這本《你好,憂愁》。初次見到這書,吸引我的不是它聲名顯赫的作者,而是它洋溢詩意與浪漫暢想的名字:你好,憂愁。做事憑感覺,交友讀書更是如此,觸覺異常靈敏的第六感把我指引到這個法國小地方。接下來的閱讀,順暢自由,在飄逸的文字中我感受著薩岡澎湃青春活力的人生和冰雪聰明的語言所帶給我的震撼。我相信,這樣的流暢和詩意,完全是薩岡放蕩不羈的生活的寫照,以至于當我看到譯者所寫的關于她的簡介時,并沒有驚詫與懷疑。寫作者,總是我手寫我心的,作品中洋溢的情感和靈動的文字總有一大部分是生活中的感悟。
譯者說,這是法國戰后叛逆一代生活的寫照。我相信。對比而言,如今的中國,郭敬明和韓寒的文字也許是改革開放以來兩代人生活的寫照了。尋尋覓覓中,驀然回首,我才發現,這喧鬧的八零、九零后中,原來就是沒有我的身影。這是不是意味著,當郭敬明和韓寒如薩岡一樣離去時,我體味不到那些法國中年人們的扼腕之感。這是不是也意味著,當郭敬明和韓寒如薩岡一樣離去時,我可以跳脫世俗之外來評定這一段文學歷史?
我只是想說,在薩岡的憂愁之外,還有這各種人生。至少,我是這樣。
薩岡的憂愁,是大多數青年人必經的感情階段,是頗具先見之明的憂愁。如今的郭敬明和韓寒,也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來表達和薩岡相似的情感。他們的憂愁,大家的憂愁,多數逃不開纏纏綿綿的愛情,空虛孤寂的精神生活,追求刺激的心理機制,以及為滿足私欲而不惜冒險的脾性。這些,反映在生活中,即是愛人間的擁抱親吻和分手,一連十幾個小時在網絡上聊天游戲看視頻,嘗試體驗愛情生活并抽煙飲酒等等。有人說,富二代生活中唯一的正經事就是談戀愛,這是不錯的,如果不談戀愛,至少也是要和多個男孩(女孩)保持著曖昧關系,近乎瘋狂地關注著身邊男男女女的生活隱私,仿佛這樣的人才有魅力。這樣的人生,這樣的生活,也為他們帶去了憂愁。青春的憂愁。
所有的這些,我都沒有。憂愁自然是有的,但不是這樣的無所事事。薩岡的憂愁可以理解,卻不喜歡。借用周杰倫的一句話,我堅持我的生活,我活在我的世界。接受,卻并不認同,這種空虛的生活并不是炫耀的資本。生活需要踏踏實實,也需要平素人們最普通的宣泄情感的方式,在某一個方面上,并不能陽春白雪,比如喝酒,比如K歌唱通宵,會想著和心愛的朋友們揮霍青春。但是,在生活的正軌上,離不開最初的選擇,京劇,讀書,堅持一份對古典的癡狂和古雅的情懷,即使曲高和寡,即使孑然一身。就像去歲夏天那一首首漫溢憂傷的詩,憂傷是一種詩意浪漫的情感,是詩人的優雅氣質,足以使人放蕩形骸享受其中。
薩岡的憂愁,是絕大多數的世人的心聲,我只是想說,在這樣的憂愁之外,還有這各種各樣的人生。別讓你的青春,在無聊與空虛中荒廢。別讓你的生命,如一口枯井般了無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