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兩個羅永浩的消息,一個是360老板周鴻祎在新品發布會上提到了段子手的問題,很多人都說這是周在影射羅永浩,老周也許不一定是這個意思,不過吃瓜群眾都愿意這么理解,反駁也沒有什么意義;另一個消息是錘子科技的法人換了,羅永浩正式卸任,法人換成了老羅曾經的同事溫洪喜,又一波吃瓜群眾評論說錘子徹底涼了。
我曾經買過3個錘子手機,分別是錘子的t2、堅果3和堅果pro,喜歡老羅的性格,還有他的營銷氣場,卻說不上是他的粉絲,公平的說,錘子的手機體驗挺好,個人感覺比小米和華為的麥芒好,曾經有買r1的想法,但沒有買,原因是當時雖然喜歡r1,但更期待錘子的t3,不過也許這個希望沒有辦法實現了。
錘子科技出現涼涼的跡象后,很多人做過很多分析和設想,說如果老羅怎么樣怎么樣會怎么樣,這些當然都是馬后炮,作為事后的復盤或者反思是可以的,作為對老羅的好意去勸告,可能一點作用都沒有。老羅創業這么多年,老羅的人脈應該遠遠超過我們吃瓜群眾的想象,比如說羅振宇、唐巖,比如說錢晨、李劍葉,他們無論在經營管理上,還是在專業能力上,說服力和專業程度都不會比我們差,他們都沒有能夠改變老羅的想法(當然老羅也不定向他們請教過),作為一絲絲信任度都沒有的陌生人的我們,老羅會改變嗎?
那么思考一個問題,作為企業創始人,錘子科技曾經遇到的問題,羅永浩沒有想過嗎?
先留一個懸念,我們先來看羅永浩在18年9月出版的《創業在路上》的一段文字:
管控公司最重要的三件事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永遠是這3件事:找錢、找人和定戰略方向。
我自認為在找錢這件事上做得不夠專業、不夠好。但也有些一起創業的朋友說,我這種心態叫“得了便宜還賣乖”。他們說你一個相聲演員跑到科技界創業5年,融資差不多10億,還說自己的融資能力不行,那其他人都不知道該怎么活了。聽他們這么說以后,我心里感覺好受了一些,但是仔細檢討,其實我們在資本運作、金融運作這方面,并不是一家很強的公司,而且是偏弱的。包括能融資能力也是由其他方面的長板帶動的,而不是因為我們在資本運作這方面做得足夠好,這使得投資人產生了錯覺。這點我必須承認,也就是說我們在找錢這件事上做得并不好。
而在找人這件事上呢?最近這兩年我還是有一些心得的,因為前3年,坦率地講,我幾乎沒在找人上投入什么精力,這件事做得很業余。比如招一個人力資源主管,他就能招聘總監以下的那些員工,包括普通員工、管理層的經理和資深經理。初期,總監基本上全靠自己去招,因此在這方面必須投入很多精力。并且我有輕度的社交恐懼,所以我對出去和陌生人結識、交朋友、套交情或者吃飯聊天,始終都有一些顧慮。這個特點導致初期我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差,可以說在找人、找錢方面其實都沒做好。
關于第三件事,我明確了大的戰略方向,但是今天來看的話,我當時過于依賴所謂的專注了。企業專注是必須的,但專注的同時,如果企業的主營業務變現得不那么快,沒有那么理想的話,企業還是要想一些辦法,實現一些收入和利潤的。因為如果企業降維攻擊到那些相對容易的領域里,是能找到一兩個項目快速變現和產生一些利潤的,以此來補貼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級的核心業務。這點我們當時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是初期我們在這些方面比較懶惰,做得不夠好。有人批評我,說我戰術上勤奮,戰略上懶惰,我覺得他說得很準確,我是有這個問題。所以總體上頭3年,我在這3件事上做得不是很好,甚至是不及格的。
我從2015年秋天開始到現在(2017年),差不多有40%~50%的精力都用在出去挖人上,現在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找錢其實還是需要通過找人來解決,因為我不可能把自己逼成一個金融專家,我應該找一個好的CFO(首席財務官)。我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如果我找到了一個和脾氣相投、理念相同且能力強的CFO,我覺得找錢也不是問題了。
至于在戰略方向上,我們在主營業務變現困難的情況下,應該先做一些其他賺錢的項目來補貼主營業務。但是之前沒有做這方面的工作,預計2017年秋天我們會有一些手機外的產品出現。
絕大多數的創業公司,至少在它起步的那幾年,都是需要戰時的CEO(首席執行官),而不是和平時期的CEO。
我在與大企業的高管溝通時發現,在我周圍的那幾家大企業的創始人都是走戰時CEO風格的人,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引入管理方式、方法和技術,甚至高價引進人才。通過這種方式,來做好一個和平時期的CEO應該做的事。
什么樣的創業者能在一開始將兩項都兼顧得很好,甚至有可能和平時期的CEO這部分兼顧的比重更大呢?那就是在大企業里做到了高級別主管的人,他不差人、不差錢、不差資源、不差大企業的管理和運作經驗,從小企業到大企業的經驗全都是滿分的。這種含著金鑰匙去創業的人,才有可能在一開始就很好地兼顧這兩項。否則據我所知,絕大多數的創業公司好像第二項做得都不理想。
我們現在在這方面做得不好,將來肯定要靠引進人才來解決。
錘子科技出現的種種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三個問題:資金鏈的問題、人才的問題和戰略的問題。
資金鏈斷裂是錘子問題爆發的核心,資金鏈斷裂導致錘子內憂外患一起爆發。資金的問題羅永浩一直都很清楚,卻一直沒有解決,直到現在也沒有解決。
資金問題只是表象,人才才是關鍵。錘子科技的許多高管錘粉都可能聽過,可是吳寧和周昊宇有很多人聽說過嗎,他們都曾經是錘子科技的cfo,作為創業公司的cfo,職責不僅僅是為公司管理提供財務管理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應該是為公司的發展提供融資幫助,可惜的是從媒體的報導看錘子的幾次融資都沒有這兩位cfo的痕跡。個人認為他們并不是創業公司最合適的cfo,這一點不管羅永浩有沒有認識到,都必須由羅永浩來背鍋。
但是,資金和人才是最大的問題嗎?并不是,戰略才是錘子科技最大的問題!羅永浩可能看到了未來幾年智能手機的發展,可能看到了智能辦公的未來,卻不清晰看到和做得的距離。戰略是什么,就是在現實和未來之間畫一條清晰的路線圖,讓員工和投資人清晰的知道公司最近幾年要作什么怎么作做到什么程度,無論是看老羅的講座,還是看老羅的書,或是在媒體上看羅永浩的相關報導,都看不到錘子科技的清晰的戰略的痕跡,有的只是試錯,有的只是車到山前必有路,因此后來出現人才問題,出現資金問題,出現產品問題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回到開頭的問題:錘子科技出現的問題羅永浩有沒有想過呢,從他的文字可以看出,這些問題他是想過的,只是市場沒有給羅永浩時間。羅永浩在局內的時候一定會認為他是創業路上上帝的垂青者,憑著他的聰明智慧和團隊的努力,一定可以披荊斬棘遇難呈祥,只是沒有想到上帝不會一直垂青一個人的。
前幾天又一個創業公司的ceo去見馬克思了,才45歲,創業不易,各自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