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曾畢業于北京大學)
緒論
一、心理學不是什么
想知道心理學是什么,可以先看看心理學不是什么。通過比較“科學心理學”和“虛假心理學”差異,了解心理學到底是什么科學。
1、心理學不是相面,心理學研究規律
*心理學研究的不是個體心理,是大眾心理、普遍規律(大數原則)
2、心理學不是算命、星座、預測前景、預測工作,心理學
*心理學講證明、證據、證偽
3、心理學不全是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心理輔導
*心理學有研究有很多方向:教育心理學、軍事心理學、體育心理學、經濟心理學、政治心理學、通訊心理學、工業心理學
4、誤解:心理學就是常識
*有的心理學知識是常識,但心理研究不是常識
*心理學家Arthur Aron做的戀愛凝視時間實驗,解釋戀愛的人為什么要凝視對方。
*心理學可以解釋常識錯誤。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丹尼爾·卡尼曼)。kahneman教授的研究發現,人類有很多判斷是自我為中心,是建立在自己經驗、直覺基礎之上,很容易產生偏差,這就是聯合概率判斷誤差。
二、心理學研究領域
1、心理學定義: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行為與心理過程的科學。需要證偽、客觀、預測、經驗、觀察、假設、測試的,用客觀的方法得出結論,并非憑空想象。
2、心理學來源:psychology=希臘文psyche(靈魂soul)+logos(講述discourse)
3、學科定義從兩個方面分析討論:
- 學科研究的問題
- 學科研究的方法
4、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和范疇:
- 人類的心理過程
- 人類的心理行為
人類的心理過程:感覺(sensation)、直覺(perception)、記憶(memory)、學習(learning)、判斷(judge)、決策(decision)、情緒(emotion)、社會關系(social relations)、社會行為(social behavior)、道德意識(moral consciousness)
三、心理學是什么
心理學的科學評判因素: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技術決定了心理學是不是科學
1、心理學研究內容:
感覺、知覺、學習、記憶、意識、自我概念、關系、思維、理性、情緒、情感、動機、需要、人格、社會情境的影響、文化的影響、進化、幸福、道德、創新。
2、科學方法三大原則:
證明、證據、證偽
3、如何證明、證據、證偽?:
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數據收集
四、心理學實驗方法
1、數據收集方法:
觀察法、自我報告法、自動采集法
2、實驗設計:
真實驗、準實驗、相關性實驗、描述性研究
數據收集的觀察法:觀察法、聽覺法、生理計量法
數據收集的自我報告法:內省法(馮特)【問題:人們不一定會告知真實想法】
五、社會贊許性及數據采集(social desirability)
影響自我報告效度的限制:
- 社會贊許性
- 樸素現實主義(簡單重復效應)
數據采集:
- 自動采集法(社交媒體)
- 公司的數據、政府的數據、統計的數據
六、實驗研究設計
設計三種方法:描述性研究、相關性研究、實驗研究
相關關系≠因果關系:
- 因果關系比相關關系信息更復雜、更多
- 可能存在第三種變量
七、倫理問題
倫理問題三大原則:
知情同意原則、事后說明原則、最小風險原則
美國心理學會和美國科學院提出:21世紀人類人類應該研究哪些問題?
五大終極問題:NBICS
- 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
- 生物和生命科學(Biology)
- 信息科學(Information Technology)
- 認知和神經科學(Cognitive Science)
- 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